一种锅炉给水系统,给水泵的第一给水出口通过高压给水管路与高压汽包连接,高压给水管路设置高压调节阀门,第二给水出口通过中压给水管路与中压汽包连接,中压给水管路设置中压调节阀门;高压给水管路与中压给水管路之间设置有连通调节管路,高压调节阀门位于高压汽包与连通调节管路之间,中压调节阀门位于中压汽包与连通调节管路之间,在中压调节阀门全开时,连通调节管路通路。因高压汽包的压力大于中压汽包的压力,故给水泵供给水的压力是以高压汽包的参数为主,在满足高压汽包水位需求的同时,通过中压调节阀门和连通调节管路联合调节来满足中压汽包水位的需求,降低了给水控制难度,可操作性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锅炉给水系统,给水泵的第一给水出口通过高压给水管路与高压汽包连接,高压给水管路设置高压调节阀门,第二给水出口通过中压给水管路与中压汽包连接,中压给水管路设置中压调节阀门;高压给水管路与中压给水管路之间设置有连通调节管路,高压调节阀门位于高压汽包与连通调节管路之间,中压调节阀门位于中压汽包与连通调节管路之间,在中压调节阀门全开时,连通调节管路通路。因高压汽包的压力大于中压汽包的压力,故给水泵供给水的压力是以高压汽包的参数为主,在满足高压汽包水位需求的同时,通过中压调节阀门和连通调节管路联合调节来满足中压汽包水位的需求,降低了给水控制难度,可操作性强。【专利说明】锅炉给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系统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给水系统。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指的是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显热或(和)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的锅炉。或在燃油(或燃气)的联合循环机组中,利用从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热量的锅炉。其中,F级燃机余热锅炉为三压余热锅炉,该锅炉汽包包括高压汽包、中压汽包和低压汽包,锅炉给水栗组包括高压给水栗、中压给水栗和低压给水再循环栗。对于高、中压给水栗又分为合栗和分栗两种,为了节省工程投资,通常选用合栗。然而,因为高、中压给水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导致给水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给水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锅炉给水系统。一种锅炉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和中压汽包,还包括用于供给水至所述高压汽包和所述中压汽包的给水栗,所述给水栗设置有第一给水出口和第二给水出口,所述第一给水出口通过高压给水管路与所述高压汽包连接,所述高压给水管路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高压汽包水位的高压调节阀门;所述第二给水出口通过中压给水管路与所述中压汽包连接,所述中压给水管路设置有可控制所述中压汽包水位的中压调节阀门;所述高压给水管路与所述中压给水管路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高压给水管路中的水减压通至所述中压给水管路的连通调节管路,所述高压调节阀门位于所述高压汽包与所述连通调节管路之间,所述中压调节阀门位于所述中压汽包与所述连通调节管路之间,在所述中压调节阀门全开时,所述连通调节管路通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调节管路设置有可控制所述连通调节管路水流量的连通调节阀门,在所述中压调节阀门全开时,所述连通调节管路的连通调节阀门打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栗为可调节供水速度以控制所述高压汽包水位的调速给水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低压汽包,所述给水栗包括给水入口,所述给水入口通过下降管与所述低压汽包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栗为至少两个且并联设置,所述中压调节阀门为至少两个且并联设置,所述连通调节阀门为至少两个且并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高压省煤器,所述高压省煤器位于所述高压汽包与所述高压给水管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中压省煤器,所述中压省煤器位于所述中压汽包与所述中压给水管路之间。上述锅炉给水系统,给水栗通过高压给水管路供给水至高压汽包,该给水栗通过中压给水管路供给水至中压汽包,在中压给水管路安装有中压调节阀门,通过调节中压调节阀门控制中压汽包的水位,当中压调节阀门处于全开状态时,高压给水管路的水通过连通调节管路减压作用后流至中压给水管路,以满足中压汽包的水位调节需求。如此,因高压汽包的压力大于中压汽包的压力,故给水栗供给水的压力是以高压汽包的参数为主,在满足高压汽包水位需求的同时,通过中压调节阀门和连通调节管路联合调节来满足中压汽包水位的需求,降低了给水控制难度,且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节省工程投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锅炉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锅炉给水系统的给水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锅炉给水系统的高压汽包水位调节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110、中压汽包120和用于供给水至高压汽包110和中压汽包120的给水栗140。给水栗140包括第一给水出口 142和第二给水出口 144,第一给水出口 142通过高压给水管路150与高压汽包110连接,高压给水管路150设置有可控制高压汽包110水位的高压调节阀门152。第二给水出口 144通过中压给水管路160与中压汽包120连接,中压给水管路160设置有可控制中压汽包120水位的中压调节阀门162。高压给水管路150与中压给水管路160之间设置有可将高压给水管路150中的水减压通至中压给水管路160的连通调节管路170,高压调节阀门152位于高压汽包110与连通调节管路170之间,中压调节阀门162位于中压汽包120与连通调节管路170之间,在中压调节阀门162全开时,连通调节管路170通路。上述锅炉给水系统,给水栗140的第一给水出口 142通过高压给水管路150供给水至高压汽包110,该给水栗140的第二给水出口 144通过中压给水管路160供给水至中压汽包120,在中压给水管路160安装有中压调节阀门162,通过调节中压调节阀门162控制中压汽包120的水位,当中压调节阀门162处于全开状态时,高压给水管路150的水通过连通调节管路170减压作用后流至中压给水管路160,以满足中压汽包120的水位调节需求。如此,因高压汽包110的压力大于中压汽包120的压力,故给水栗140供给水的压力是以高压汽包110的参数为主,高压给水管路150安装有高压调节阀门152,可通过调节高压调节阀门152控制高压汽包110的水位,在满足高压汽包110水位需求的同时,通过中压调节阀门162和连通调节管路170联合调节来满足中压汽包120水位的需求,降低了给水控制难度,且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节省工程投资。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通调节管路170设置有可控制连通调节管路170水流量的连通调节阀门172,在中压调节阀门162全开时,连通调节管路170的连通调节阀门172打开。在中压调节阀门162未完全打开时,中压给水管路160经中压调节阀门162节流后供给的水能够满足中压汽包120的水位需求,此时无需额外供给更多的水,故连通调节阀门172处于关闭状态以使连通调节管路170不通路。当中压调节阀门162全开时,该连通调节阀门172打开,以使连通调节管路170通路,辅助供给更多的水至中压给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给水系统,包括高压汽包和中压汽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供给水至所述高压汽包和所述中压汽包的给水泵,所述给水泵设置有第一给水出口和第二给水出口,所述第一给水出口通过高压给水管路与所述高压汽包连接,所述高压给水管路设置有可控制所述高压汽包水位的高压调节阀门;所述第二给水出口通过中压给水管路与所述中压汽包连接,所述中压给水管路设置有可控制所述中压汽包水位的中压调节阀门;所述高压给水管路与所述中压给水管路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高压给水管路中的水减压通至所述中压给水管路的连通调节管路,所述高压调节阀门位于所述高压汽包与所述连通调节管路之间,所述中压调节阀门位于所述中压汽包与所述连通调节管路之间,在所述中压调节阀门全开时,所述连通调节管路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灿燊,吴阿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