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8271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属于煤炭输送技术领域。该输煤系统包括上层输送带、下层输送带和卸料进落管;所述上层输送带的头部位于卸料进落管的入口上方,所述卸料进落管下部设有两条支管,所述下层输送带为两条,所述两条支管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下层输送带上方;还包括架空的支架台,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末端伸入该支架台下方,另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固定于该支架台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能够减少占用空间,使得整个运煤系统方案得以优化,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炭输送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所有电力发电量70%以上,火力发电在电能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运煤系统是火力发电的重要系统之一,在新建1000MW机组火力发电厂中,运煤系统一般达1.5亿左右,如果能对运煤系统进行优化,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作为电厂重要给料环节,运煤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厂的正常运行。火电厂通过国内几十年,特别04年后的快速发展,各系统日趋完善,运煤系统往往都采用惯例设计,很难有突破性发展。而在传统火力发电运煤系统中,带式输送机的尾部采用相对布置的方式,如图1所示,即在0.00m层与15.00m层、分别布置带宽B=1800mm、运送量Q为3000~3600t/h的三条带式输送机,上层带式输送机内原煤,通过头部的卸料进落煤管,然后进入下层带式输送机尾部。按常规惯例规范要求,由于煤炭安息角的限定,为了使输煤时煤炭能迅速滑落,卸料进落煤管需要维持必要的倾斜角度,而在0.00m层两条尾部相对带式输送机尾部间隔需1.5m以上,为使上层带式输送机原煤落入下层带式输送机,上下两层层高需15m以上。导致总体投资金额需高达500万元,并极大占用了空间,增加了土地资源投入,使得投资总额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可以降低上下两层的层高,并减小占地面积,极大的降低了占用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包括上层输送带、下层输送带和卸料进落管;所述上层输送带的头部位于卸料进落管的入口上方,所述卸料进落管下部设有两条支管,所述下层输送带为两条,所述两条支管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下层输送带上方;还包括架空的支架台,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末端伸入该支架台下方,另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固定于该支架台上。上述输煤系统中,输送带由其尾部向其头部输送煤炭,即输送带的尾部指煤炭在该条输送带上的起始位置,而输送带的头部指煤炭在该条输送带上的终点位置。本技术的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通过设置支架台,将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伸入该支架台下方,两条下层输送带尾部交错式布置,使该尾部相对的两条输送带之间无需间隔1.5米以上,减少了占地面积,并且由于两条下层输送带尾部之间的靠近,在卸料进落管的两条支管角度不变的基础上,还能降低上下两层输送带的层高,减小该输煤系统的占用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条支管之间呈60度角。60度角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煤炭进入卸料进落管后能迅速下落,另一方面也能和常规技术中使用的三通落煤管相通用,能够利用常规部件,较为方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条支管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下层输送带的尾部上方。尽量减小两条下层输送带交错的长度,以减少支架台的规模,具有降低成本的特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条下层输送带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根据需要,可以在不同竖直平面内设置多组下层输送带,并配合上层输送带,组装为多条输煤系统线路,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层输送带倾斜设置,其头部高于尾部。将煤炭由低往高运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条支管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尾部固定于支架台上的下层输送带相对应,所述第一支管短于第二支管。节约了支管的制作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输送带和下层输送带均为皮带式输送带。利用皮带和煤炭之间的摩擦力来运送煤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突破了现有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皮带机尾部相对布置的方式,通过设置支架台,使两条下层输送带尾部交错式布置,进而使两条输送带的尾部之间无需间隔1.5米以上,减少了占地面积,并且由于两条下层输送带尾部之间的靠近,在卸料进落管的两条支管角度不变的基础上,还能降低上下两层输送带的层高,减小该输煤系统的占用空间。从投资额来说,以常规方案层高15.00m减少至12.00m计,仅土建费用一项就可节约100万元。并且,采用本技术的输煤系统,在空间受制约,占地有限,尤其是在中国土地越来越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相关系统的优化布置,可以使得整个运煤系统方案得以优化,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技术中两条下层输送带相对设置的输煤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其中:1.上层输送带;2.下层输送带;3.卸料进落管;31.支管;4.支架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上层输送带1、下层输送带2和卸料进落管3;所述上层输送带1的头部位于卸料进落管3的入口上方,所述卸料进落管3下部设有两条支管31,该两条支管31之间呈60度角。所述下层输送带2为两条,所述两条支管31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下层输送带2的尾部上方;还包括架空的支架台4,一条下层输送带2尾部末端伸入该支架台4下方,另一条下层输送带2尾部固定于该支架台4上。上述输煤系统中,输送带由其尾部向其头部输送煤炭,即输送带的尾部指煤炭在该条输送带上的起始位置,而输送带的头部指煤炭在该条输送带上的终点位置。所述两条下层输送带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在不同竖直平面内设置了三组下层输送带2,如图3所示,并配合上层输送带1,组装为三条输煤系统线路,满足生产需求。所述下层输送带2倾斜设置,其头部高于尾部。所述两条支管31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尾部固定于支架台上的下层输送带相对应,所述第一支管短于第二支管。所述上层输送带1和下层输送带2均为皮带式输送带。本实施例的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除在新建运煤系统时显示出占用空间少的优点外,特别是在现有电厂改造时,越发突显其优越性。以下以某电厂为例进行说明:某电厂位于码头连接厂区的第一个转运站,在电厂一期设计时未考虑扩建(扩建时需进行0.00m层尾部相对布置的方式),其12.0m的上层输送带与0.00m层的下层输送带,采用直角交叉落煤。随着电厂容量加大,在二期时必须改造,而且需在原来由12.0m层的上层输送带头部直接落煤到一条0.00m层的下层输送带尾部的方式,改造成由12.0m层的上层输送带头部直接落煤到0.00m层的两条下层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包括上层输送带、下层输送带和卸料进落管;所述上层输送带的头部位于卸料进落管的入口上方,所述卸料进落管下部设有两条支管,所述下层输送带为两条,所述两条支管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下层输送带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空的支架台,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末端伸入该支架台下方,另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固定于该支架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包括上层输送带、下层输送带和卸料进落管;
所述上层输送带的头部位于卸料进落管的入口上方,所述卸料进落管下部设有
两条支管,所述下层输送带为两条,所述两条支管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下层输
送带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空的支架台,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末端伸入
该支架台下方,另一条下层输送带尾部固定于该支架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支
管之间呈60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交错式输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支
管的出口分别位于两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平陈炎临蒋薇薇赵忠文刘新军罗宇东李刚王小宁黄长华杜涛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