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118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该成型置具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第二固定槽。该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框、上模框及成型置具;藉此,通过利用第一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利用第二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由于塑胶具有弹性,侧面式端子不容易被擦伤和压伤,并且与成型置具搭配时能够有效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实现夹紧固定,从而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大幅提升产品的成型品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该成型置具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第二固定槽。该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框、上模框及成型置具;藉此,通过利用第一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利用第二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由于塑胶具有弹性,侧面式端子不容易被擦伤和压伤,并且与成型置具搭配时能够有效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实现夹紧固定,从而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大幅提升产品的成型品质。【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制作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端子模组是电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有绝缘体以及与绝缘体镶嵌成型的多个端子,现有技术中,端子主要分成两类,分别是扁平式端子以及侧面式端子,所谓扁平式端子是指端子的横向平面宽度大于竖向平面的宽度,侧面式端子是指端子的横向平面宽度小于竖向平面的宽度。如此,当侧面式端子用自动机压入成型置具时,由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平面宽度小于竖向平面的宽度,使得侧面式端子的受力平面较小,从而导致侧面式端子容易被压弯,并且,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连接器端子模组时,侧面式端子是直接设置于成型模具的端子槽中,由于成型模具为金属材质,金属与金属接触使得侧面式端子会被擦伤和压伤,从而导致了侧面式端子更加容易被损坏,此外,金属材质的成型模具没有弹性,为了使侧面式端子不被擦伤和压伤,成型模具上固定槽的宽度必须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如此侧面式端子与成型模具搭配时不能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从而无法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对产品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以及成型模具,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侧面式端子在镶嵌成型过程中容易被损坏并无法确保平整度或正位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的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的第二固定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一台阶的高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台阶的后侧形成有第三台阶,该第三台阶的高度小于第二台阶的高度,第二固定槽贯穿第二台阶的后侧面,且第二固定槽的底面与第三台阶的表面平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第一固定槽均贯穿第一台阶的前后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通槽的两侧均分别形成有前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固定槽贯穿第二台阶的上下表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槽为前后设置的两排,两排第二固定槽的各个第二固定槽彼此错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固定槽入口处的轮廓大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外轮廓,第二固定槽底部的轮廓小于侧面式端子的横向外轮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固定槽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第一固定槽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固定槽入口处的宽度大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第二固定槽底部处的宽度小于侧面式端子的宽度。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模具,包括有下模框、上模框以及前述成型置具;该下模框上设置有凹腔,成型置具嵌设于凹腔中,下模框内设置有下模芯,下模芯的上端嵌于成型置具的通槽内,下模芯的上端面凹设有模腔;该上模框与下模框配合进行合模和开模,上模框内设置有上模芯,该上模芯与下模芯相适配;该上模芯内设置有注射流道,上模框上设置有注射口,注射口与注射流道连通,合模状态下,注射流道与模腔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腔的两相对侧缘均设置有供侧面式端子穿过的让位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腔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每一凹腔中均并排嵌设有至少两前述成型置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塑胶主体之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利用第一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利用第二固定槽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由于塑胶具有弹性,侧面式端子不容易被擦伤和压伤,并且与成型置具搭配时能够有效形成紧配合关系来实现夹紧固定,从而确保其侧面式端子植入后的平整度或正位度,大幅提升产品的成型品质。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侧向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未插入端子的立体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插入端子后的立体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图7是图6的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图9是图8的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图;图13是图12的进一步分解图;图14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未插入端子的立体状态图;图16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插入端子后的立体状态图;图17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图18是图17的分解图;图19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种成型置具成型出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后的立体状态图;图20是图19的分解图;图21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立体图;图22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分解图;`图24是图23的进一步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体20、侧面式端子21、折弯部22、焊接部23、固定部201、凹位30、塑胶主体31、通槽32、第一台阶33、第二台阶34、第一固定槽35、第二固定槽36、第三台阶40、余料支架50、下模框51、凹腔60、上模框61、注射口70、下模芯71、模腔72、让位槽80、上模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端子模组为表面贴装式(SMT)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包括有一绝缘体10和多个侧面式端子20,该多个侧面式端子20并排间隔设置并与绝缘体10镶嵌成型一起。每一侧面式端子20的两侧面均为平面,以更好地实现夹住定位,每一侧面式端子20的后端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的成型置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塑胶主体,该塑胶主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供模芯穿过的通槽,通槽的两相对侧缘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前端的第一固定槽,第二台阶的表面凹设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用于夹紧固定侧面式端子后端的第二固定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宽李宗尚杨任飞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