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机插口端(19),包括溜槽(18)、支撑架(13)、平移小车,所述的平移小车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所述的溜槽(18)通过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13)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溜槽的轴向进退时的支撑作用,减小了固定式托辊对溜槽的摩擦阻力;实现溜槽高度方向的定位调整;通过液压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同时通过小车的V型车轮、平轮实现平稳移动,避免小车移动时掉轨或偏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机插口端(19),包括溜槽(18)、支撑架(13)、平移小车,所述的平移小车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所述的溜槽(18)通过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13)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溜槽的轴向进退时的支撑作用,减小了固定式托辊对溜槽的摩擦阻力;实现溜槽高度方向的定位调整;通过液压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同时通过小车的V型车轮、平轮实现平稳移动,避免小车移动时掉轨或偏离。【专利说明】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冶金工业生产设备的
,涉及铸管制造设备,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水冷离心机作为铸管产品的成形设备,在铸管行业中一直是研究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水冷离心铸管机后,许多科研单位及国内各企业都对铸管生产工艺及生产工艺装备进行了吸收及研发工作。按规格区分的三种水冷离心机机型已实现国产化。小口径(DN80?300)水冷离心机由于浇注用溜槽结构细长,需要在主机插口端增加支撑装置,实现溜槽横移和翻转时的支撑功能,同时实现不同规格管型生产时的高度调整功能。在现有技术中,小口径水冷离心机溜槽支撑装置是设置一个移动小车,通过齿条油缸驱动,使与车架联接的两个溜槽托架移动,托架上安装固定托辊支撑溜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其目的是改善溜槽的支撑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机插口端,包括溜槽、支撑架、平移小车;所述的平移小车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所述的溜槽通过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上分别设有托架,所述的托架竖直设置;所述的托架上设有V型托辊,所述的V型托辊为可绕其轴线回转的结构;所述的溜槽水平地设在所述V型托辊上。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上分别设有液压马达及驱动齿轮;所述的支撑架上设齿条;所述的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上分别设有上平移轮和下平移轮;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平导轨;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分别通过上平移轮和下平移轮在平导轨上运动。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上分别设有V型车轮,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山形导轨,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分别通过V型车轮在山形导轨上运动。所述的托架上设有导向键;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第二平移小车的车架上分别设有导向套;所述的导向键与所述的导向套内的导向槽配合。所述的托架的上端设有梯形螺纹;在所述的梯形螺纹上设有梯形螺母。所述的梯形螺母的数量为两个并相互锁紧。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溜槽的轴向进退时的支撑作用,减小了固定式托辊对溜槽的摩擦阻力;实现溜槽高度方向的定位调整;通过液压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同时通过小车的V型车轮、平轮实现平稳移动,避免小车移动时掉轨或偏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V型托辊,2、托架,3、下平移轮,4、导向键,5、导向套,6、梯形螺母,7、车架,8、山形导轨,9、V型车轮,10、液压马达,11、齿条,12、齿轮,13、支撑架,14、平导轨,15、上平移轮,16、第一平移小车,17、第二平移小车,18、溜槽,19、主机插口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结构,为一种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机插口端19,包括溜槽18、支撑架13、平移小车。本技术溜槽支撑装置,可随浇注溜槽横移及高度调整相适应。本技术适用于规格DN80?300水冷高效离心机用溜槽支撑装置,由于溜槽移动小车采用分体式结构。为适应新工艺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与浇注溜槽移动相适用的溜槽支撑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改善溜槽的支撑效果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所述的平移小车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 ;所述的溜槽18通过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13上。本技术的溜槽支撑装置,随浇注溜槽18横移及高度调整相适应。专利技术的小口径水冷离心机溜槽支撑装置上2个小车,通过2个平移小车,即图中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在支撑架13上移动,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上分别设有托架2,所述的托架2竖直设置;所述的托架2上设有V型托辊1,所述的V型托辊I为可绕其轴线回转的结构;所述的溜槽18水平地设在所述V型托辊I上。小车上的托架2和V型托辊I与车架7联接。V型托辊I在托架2上固定,V型托辊I可转动,除在溜槽18轴向进退时起支撑作用外,可减小对溜槽18的摩擦阻力。 采用可转动的V型托辊I,实现溜槽18轴向进退时的支撑作用,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固定托辊对溜槽18的摩擦阻力;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上分别设有液压马达10及驱动齿轮12 ;所述的支撑架13上设齿条11 ;所述的驱动齿轮12与齿条11啮合。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上的液压马达10带动齿轮12在支撑架13上的齿条11上运动。采用液压马达驱动齿轮齿条传动,通过液压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同时通过小车的V型车轮、平轮,实现平稳移动。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上分别设有上平移轮15和下平移轮3 ;所述的支撑架13上设有平导轨14 ;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分别通过上平移轮15和下平移轮3在平导轨14上运动。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上分别设有V型车轮9,所述的支撑架13上设有山形导轨8,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分别通过V型车轮9在山形导轨8上运动。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上的V型车轮9和平轮,V型车轮9沿山形导轨8运动,同时,上平移轮15、下平移轮3沿平轨14运动,避免小车移动时掉轨或偏离。所述的小口径水冷离心机溜槽支撑装置上两种型式车轮(V型车轮、平轮),采用上下间错结构,实现平稳移动。所述的托架2上设有导向键4 ;所述的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的车架7上分别设有导向套5 ;所述的导向键4与所述的导向套5内的导向槽配合。所述的托架2的上端设有梯形螺纹;在所述的梯形螺纹上设有梯形螺母6。所述的梯形螺母6为两个并锁紧。托架2上设有导向键4、梯形螺纹和梯形螺母6,通过导向键4在车架7上导向套5内滑动,实现高度方向的定位调整,梯形螺纹和梯形螺母6实现可靠的联接紧固。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溜槽支撑装置的支撑架13固定在主机插口端,通过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铸管离心机浇注用溜槽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机插口端(19),包括溜槽(18)、支撑架(13)、平移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小车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所述的溜槽(18)通过第一平移小车(16)、第二平移小车(17)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秀,刘志民,张永明,王海良,要增志,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