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宇专利>正文

挤管装置及自动挤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7996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挤管装置及自动挤管设备。挤管装置包括:内旋转组件,内旋转组件包括内旋转轴,及挤压模头,挤压模头至少为一对;各挤压模头的成形部之间构成挤压模腔;与内旋转组件同轴心旋转联接的外旋转组件,包括外旋转套管,及偶数个滚柱,滚柱均匀等距环向设于与挤压模头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与外旋转套管旋转联接的壳体;及内轴电机和外轴电机;或同时驱动内旋转轴、外旋转套管的传动机构和动力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挤管装置可以提高挤压成形的产能,并降低噪声,还降低了被挤压金属管件的夹持力,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加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挤管设备实现了自动上料和自动进料;还进一步采用了叉形挡块,实现自动退料,采用了出料机构,实现了自动收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挤管装置及自动挤管设备。挤管装置包括:内旋转组件,内旋转组件包括内旋转轴,及挤压模头,挤压模头至少为一对;各挤压模头的成形部之间构成挤压模腔;与内旋转组件同轴心旋转联接的外旋转组件,包括外旋转套管,及偶数个滚柱,滚柱均匀等距环向设于与挤压模头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与外旋转套管旋转联接的壳体;及内轴电机和外轴电机;或同时驱动内旋转轴、外旋转套管的传动机构和动力电机。本技术挤管装置可以提高挤压成形的产能,并降低噪声,还降低了被挤压金属管件的夹持力,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加工。本技术自动挤管设备实现了自动上料和自动进料;还进一步采用了叉形挡块,实现自动退料,采用了出料机构,实现了自动收料。【专利说明】挤管装置及自动挤管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压成形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挤管装置及自动挤管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将空心的金属管挤成锥形管时,采用的是旋转式挤压模具,挤压模具通常由二个模头组成,模头在外周的滚柱的间歇式碰撞下,对模腔内的金属管进行挤压成形,金属管也在此过程逐步地推进至模腔的内部,完成金属管的锥形挤压加工。由于挤压模具是旋转状态,且挤压成形的产能与挤压模具的旋转速度成正比,而挤压模具的转速越高,噪声越大。另外,由于挤压模具在旋转状态下与金属管接触,使得挤压模具的转速不能太高,也使得传统的挤压模具无法实现自动化加工。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产能更高的挤管装置及自动挤管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产能更高的挤管装置。本技术的又一目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挤管设备,可以实现机械化夹持金属管,并进一步实现自动上料和自动进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挤管装置,包括:内旋转组件,所述的内旋转组件包括内旋转轴,及与内旋转轴径向滑动联接的挤压模头,所述的挤压模头至少为一对;所述挤压模头的内端设有成形部,各挤压模头的成形部之间构成挤压模腔,所述挤压模头的外端为圆弧形的挤压头部;外旋转组件,所述的外旋转组件与内旋转组件同轴心旋转联接,包括外旋转套管,及设于外旋转套管上的偶数个滚柱,滚柱均匀等距环向设于与挤压模头相对应的轴向位置;壳体,所述的壳体与外旋转套管旋转联接;及用于驱动内旋转轴的内轴电机和用于驱动外旋转套管的外轴电机;或同时驱动内旋转轴、外旋转套管的传动机构和动力电机。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挤压模头为一对,所述的挤压模头为分体式结构,包括设有所述成形部的内模头和设有所述挤压头部的外模头;所述的挤压模腔为圆锥形模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外旋转套管的一端设有偶数个用于放置滚柱的滚柱封闭槽,及固定于滚柱封闭槽两侧的滚柱销,所述滚柱销通过设有的轴承与滚柱旋转联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至少包括二个用于旋转联接壳体与外旋转套管的外轴承;还至少包括二个用于旋转联接外旋转套管与内旋转轴的内轴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内旋转轴的一端设有用于嵌入挤压模头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外端设有与内旋转轴固定联接的模头挡块。自动挤管设备,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前述的挤管装置,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位于挤管装置前侧的进料组件;所述的进料组件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进料滑座、与进料滑座滑动联接的进料滑台,及用于驱动进料滑台的进料传动机构;所述的进料滑台上设有用于套住被挤压管件的芯棒。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位于挤管装置上方的横向滑架、与横向滑架滑动联接的横向滑台,及用于驱动横向滑台的横向传动机构;横向滑台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下端设有夹料机构;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有上料机构,所述的上料机构设有与夹料机构对接的上料导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位于上料导轨末端的顶料机构;所述的顶料机构包括与底座滑动的升降台、用于驱动升降台的顶料动力机构;所述升降台的上端面设有止挡被挤压管件的挡料侧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升降台的另一侧至少设有一个外挡板,所述的外挡板与升降台上下滑动联接,所述的外挡板下端还套设有向下复位的弹簧;所述的外挡板上端为尖形结构;所述的顶料动力机构上升过程,先顶出外挡板,挡住被挤压管件,再顶出升降台。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设有出料机构,所述的出料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传动轮,及与传动轮传动联接的输送带;所述的芯棒包括芯轴,及固定套设于芯轴前端的硅胶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挤管装置采用内外旋转的方式,使挤压模头在内圈低速旋转,滚柱在外圈高速旋转,可以提高挤压成形的产能,并降低噪声,还降低了被挤压金属管件的夹持力,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加工。本技术自动挤管设备采用进料机构实现有挤管过程中的自动进料,采用了上料机构,实现了被挤压金属管件的自动上料,并由夹料机构和横向动力机构送自动至挤压工位,实现了自动上料和自动进料;还进一步采用了叉形挡块,实现自动退料,采用了出料机构,实现了自动收料。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挤管装置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2为图1的A-A向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挤管设备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自动挤管设备具体实施例的电气控制方框示意图。附图标记10内旋转组件 11内旋转轴111开口槽12挤压模头12A内模头12B外模头121成形部122挤压头部131轴承132轴承133轴承14模头挡块20外旋转组件21外旋转套管211滚柱封闭槽212滚柱销213轴承22滚柱30壳体31外轴承41内轴电机42外轴电机50底座58叉形挡块59退料气缸60进料组件61进料滑座62进料滑台63进料传动机构631进料电机632进料滚珠丝杆副64芯棒641芯轴642硅胶套71横向 滑架72横向滑台73横向传动机构731横向电机732横向滚珠丝杆副74升降机构75夹料机构751夹指气缸752夹杆80上料机构81上料导轨82顶料机构821升降台822顶料动力机构823挡料侧边8231缺口槽824外挡板825弹簧90出料机构91传动轮92输送带R 被挤压金属管件S挤管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挤管装置挤管装置S,包括:内旋转组件10,内旋转组件10包括内旋转轴11,及与内旋转轴11径向滑动联接的挤压模头12,挤压模头12为一对;挤压模头12的内端设有成形部121,各挤压模头12的成形部121之间构成挤压模腔(需要挤压的金属管件插入该挤压模腔内),挤压模头12的外端为圆弧形的挤压头部122;外旋转组件20,外旋转组件20与内旋转组件10同轴心旋转联接(二者之间设有三个内轴承,分别为轴承131、132、133),包括外旋转套管21,及设于外旋转套管21上的8个滚柱22,滚柱22均匀等距环向设于与挤压模头12相对应的轴向位置;滚柱22的内侧作用于挤压头部122 ;壳体30,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壳体30与外旋转套管旋转联接(二者之间采用二个外轴承31);及用于驱动内旋转轴11的内轴电机41和用于驱动外旋转套管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挤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旋转组件,所述的内旋转组件包括内旋转轴,及与内旋转轴径向滑动联接的挤压模头,所述的挤压模头至少为一对;所述挤压模头的内端设有成形部,各挤压模头的成形部之间构成挤压模腔,所述挤压模头的外端为圆弧形的挤压头部;?外旋转组件,所述的外旋转组件与内旋转组件同轴心旋转联接,包括外旋转套管,及设于外旋转套管上的偶数个滚柱,滚柱均匀等距环向设于与挤压模头相对应的轴向位置;?壳体,所述的壳体与外旋转套管旋转联接;?及用于驱动内旋转轴的内轴电机和用于驱动外旋转套管的外轴电机;或同时驱动内旋转轴、外旋转套管的传动机构和动力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启军
申请(专利权)人:雷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