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925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于车架上并用铰链连接的垃圾收集箱,该垃圾收集箱的底部耳座通过铰轴Ⅱ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形成铰接,而液压缸的耳轴与固定在车架上的轴承座进行铰接,因此当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外推出时,垃圾收集箱可绕铰轴Ⅰ向后翻转,同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底板上的稳定装置也会带动垃圾提升机上壳体绕铰轴Ⅲ向后转动,并带动一弹簧拉杆右移,进而推动垃圾收集箱的后盖向上逐渐翻起,实现箱内垃圾物的全部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一副液压缸设备便可实现自动开合,结构简单且节省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于车架上并用铰链连接的垃圾收集箱,该垃圾收集箱的底部耳座通过铰轴Ⅱ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形成铰接,而液压缸的耳轴与固定在车架上的轴承座进行铰接,因此当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外推出时,垃圾收集箱可绕铰轴Ⅰ向后翻转,同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底板上的稳定装置也会带动垃圾提升机上壳体绕铰轴Ⅲ向后转动,并带动一弹簧拉杆右移,进而推动垃圾收集箱的后盖向上逐渐翻起,实现箱内垃圾物的全部倒出。本专利技术只需一副液压缸设备便可实现自动开合,结构简单且节省能耗。【专利说明】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卫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的扫路车在卸除垃圾时,其垃圾收集箱的翻转及后盖的开闭普遍采用液压缸控制,即由设置在垃圾收集箱底部的主液压缸控制垃圾收集箱的翻转,再由设置在后盖外壁上的副液压缸控制垃圾收集箱后盖的开闭。由于这种垃圾收集箱的翻转及后盖的开闭要分别采用两个液压缸来控制,因此也需要单独设置两个液压缸和两条液压管路,造成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同样,这种垃圾收集箱的倾翻及后盖的开启也需要进行两次操作才能实现垃圾物的卸除,同理垃圾收集箱的复位和后盖的关闭也是需两次的操作,这样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诸多的不方便和不快捷,需要进行结构性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的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垃圾收集箱,所述垃圾收集箱是通过铰轴I与车架形成铰链连接,所述垃圾收集箱的底部耳座通过铰轴II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形成铰接,所述液压缸的耳轴与固定在车架上的轴承座进行铰接;当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外推出时,所述垃圾收集箱可绕铰轴I向后翻转,将安装在垃圾收集箱后端的蛇形管压缩;同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底板上的稳定装置会带动着垃圾提升机上壳体绕铰轴III在垃圾提升机下壳体内向后转动,此时所述垃圾提升机上壳体推动一端与其铰接的弹簧拉杆右移,于是右移的弹簧拉杆推动与其另一端铰接的垃圾收集箱的后盖绕合页的销轴向上逐渐翻起,最终将所述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物全部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在垃圾收集箱底板上的稳定装置由定辊支座、定辊、拉杆机构和动辊组成;所述定辊支座、定辊与拉杆机构一端的拉杆架形成铰链连接,所述拉杆机构另一端的拉杆I与动辊也形成铰链连接,这样由定辊、动辊及两侧的拉杆机构共同组成一个方形框架套装在所述垃圾提升机上壳体的外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杆机构的拉杆架内安装有拉杆I,所述拉杆I上套装有弹簧I,所述弹簧I的左端安装有弹簧座I,所述弹簧座I套装在拉杆架上,并由螺母在轴向紧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拉杆由拉杆I1、拉杆套、弹簧I1、弹簧座I1、弹簧座II1、螺钉、圆柱销组成;所述拉杆II套装于拉杆套内;在拉杆套上套装有弹簧II,所述弹簧I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座II和弹簧座III ;所述弹簧座II与拉杆II采用螺纹连接,并用螺钉紧固;所述弹簧座III套装在拉杆套上,并用圆柱销固定;所述圆柱销在拉杆套上开设的矩形槽内可移动。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垃圾收集箱后盖开合机构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不便等问题,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只采用有一副液压缸设备,因此也有效地节约了能源消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垃圾收集箱后盖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垃圾收集箱后盖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稳定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拉杆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图1中的弹簧拉杆在弹簧伸展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弹簧拉杆在弹簧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垃圾收集箱、3铰轴1、4铰轴I1、5液压缸、6稳定装置、7蛇形管、8轴承座、9垃圾提升机上壳体、10、铰轴IIIUl垃圾提升机下壳体、12弹簧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有一个安装于车架I上的垃圾收集箱2,该垃圾收集箱2通过铰轴I 3与车架I形成铰链连接,便于翻转;垃圾收集箱2的底部耳座2-1通过铰轴II 4与液压缸5的活塞杆5-1形成铰接,液压缸5的耳轴5-2与固定在车架I上的轴承座8进行铰接;工作时,液压缸5的活塞杆5-1向外推出,垃圾收集箱2便绕着铰轴I 3向后翻转,同时安装在垃圾收集箱2后端的蛇形管7被压缩;此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2底板上的稳定装置6会带动着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绕铰轴III 10在垃圾提升机下壳体11内向后转动(此处“垃圾提升机”的具体结构可参见 申请人:于2009年3月30日申请的专利“后滚扫车折叠式垃圾提升装置”,专利号200920102344.8);同时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推动一端与其铰接的弹簧拉杆12右移,于是右移的弹簧拉杆12推动与其另一端铰接的垃圾收集箱2的后盖2-2绕合页的销轴2-3向上逐渐翻起,如图2所示,最终将所述垃圾收集箱2内的垃圾物全部倒出。垃圾倒完后,液压缸5的活塞杆5-1收缩,此时垃圾收集箱2绕着铰轴I 3向前翻转,同时由稳定装置6带动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在垃圾提升机下壳体11内回转并逐渐回位,并拉动一端与其铰接的弹簧拉杆12左移,左移的弹簧拉杆12拉动与其另一端铰接的垃圾收集箱2后盖2-2绕合页的销轴2-3向下翻转并逐渐关闭。稳定装置6的结构如图3所示,是由定辊支座6-1、定辊6-2、拉杆机构6_3和动辊6-4等组成;定棍支座6-1、定棍6-2与拉杆机构6-3 —端的拉杆架6_3_1形成铰链连接,拉杆机构6-3另一端的拉杆I 6-3-2与动辊6-4也形成铰链连接,这样由定辊6_2、动辊6_4及两侧的拉杆机构6-3共同组成一个方形框架套装在该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的外壁上。图3中的拉杆机构6-3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拉杆架6-3-1内安装有拉杆I 6_3_2,拉杆I 6-3-2上套装有弹簧I 6-3-3 ;该弹簧I 6_3_3的左端安装有弹簧座I 6_3_4,弹簧座I 6-3-4套装在拉杆架6-3-1上,并由螺母6-3-5在轴向紧固。实施例中,当液压缸5的活塞杆5-1推出时,垃圾收集箱2可绕铰轴I 3向后翻转,同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2底板上的稳定装置6也会带动着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绕铰轴III 10在垃圾提升机下壳体11内向后转动,这时拉杆I 6-3-2在动辊6-4的带动下伸出,弹簧座I 6-3-4在拉杆架6-3-1上向右滑移,同时弹簧I 6-3-3被压缩;由于弹簧力的作用加大了动辊6-4对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的支撑力,从而增强了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的稳定性。反之,当液压缸5的活塞杆5-1收缩时,垃圾收集箱2可绕铰轴I 3向前翻转,同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2底板上的稳定装置6也会带动着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绕铰轴III 10在垃圾提升机下壳体11内向前转动,这时弹簧I 6-3-3伸展,拉杆I 6-3-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缩回,同时弹簧座I 6-3-4在拉杆架6-3-1上向左滑移,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在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路车用垃圾收集箱后盖自动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于车架(1)上的垃圾收集箱(2),所述垃圾收集箱(2)是通过铰轴Ⅰ(3)与车架(1)形成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箱(2)的底部耳座(2‑1)通过铰轴Ⅱ(4)与液压缸(5)的活塞杆(5‑1)形成铰接,所述液压缸(5)的耳轴(5‑2)与固定在车架(1)上的轴承座(8)进行铰接;当液压缸(5)的活塞杆(5‑1)向外推出时,所述垃圾收集箱(2)可绕铰轴Ⅰ(3)向后翻转,将安装在垃圾收集箱(2)后端的蛇形管(7)压缩;同时,固定在垃圾收集箱(2)底板上的稳定装置(6)会带动着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绕铰轴Ⅲ(10)在垃圾提升机下壳体(11)内向后转动,此时所述垃圾提升机上壳体(9)推动一端与其铰接的弹簧拉杆(12)右移,于是右移的弹簧拉杆(12)推动与其另一端铰接的垃圾收集箱(2)的后盖(2‑2)绕合页的销轴(2‑3)向上逐渐翻起,最终将所述垃圾收集箱(2)内的垃圾物全部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杰王海宝宋明成熊燕付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