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强专利>正文

一种背投影幕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026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7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实施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专利说明】一种背投影幕布
本技术涉及投影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投影幕布。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背投影幕布,为了增加观察面的扩散度,通常都采用在背投影幕布的投影侧增加单侧扩散膜或者采用背投影幕布内部的材料进行扩散的方式。图1中示出了在背投影幕布5的投影侧增加单侧扩散膜6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投影仪4投射的光线在经包括单侧扩散膜6的背投影幕布5之后,由于扩散角度的影响,到达观察者位置的光线1-2相对光线3较弱。因此观察者感官到的屏幕亮度均匀性较差。而且这种感觉在观察者距离背投影幕布4越近时,感觉越明显。图2示出了采用背投影幕布5的内部材料进行扩散的方式。然而,如图2所示,光线I进行乱散射,因此光线的利用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要么屏幕亮度均匀性较差,要么光线利用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大视场角度下幕布亮度均匀且光线损耗小的背投影幕布。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在本技术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包括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在本技术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包括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在本技术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波浪状微散射结构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在本技术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锯齿状微散射结构的振幅范围为10-500微米。在本技术所述的背投影幕布中,所述阶梯状微散射结构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在本技术所述背投影幕布中,所述第一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第二波浪状微散射结构层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和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实施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第一种现有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种现有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特征和优点,以及本技术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性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是用于限定本技术。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15、第一扩散层16和第二扩散层1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扩散层16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17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可以是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也可以是波浪状微散射结构、锯齿状微散射结构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浪状微散射结构的波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锯齿状微散射结构的振幅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阶梯状微散射结构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基层15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幕布材质构造。例如不透明塑料、膜、布或者板材。其中该不透明塑料可以是PVC、PET、PU、PE、PP或者TPU等等。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层15可以涂覆或者含有金属粉、玻璃粉或云母粉等高增益材质。第一扩散层16和第二扩散层17可以分别以层压、贴合、印刷或者涂装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可以通过蚀刻、贴合、涂镀或者任何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层15的投影侧和观察侧。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可以采用任何散射材料构造。基于本技术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找到并且利用这样的散射材料实现本技术。参见图3可知,经过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两次扩散之后,光线1-3在观察侧形成类似漫反射的光线结构。通常,经所述第一微散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微散射结构两次扩散之后,射出角度可以偏转80-120度。因此,观察者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均匀的光线辐射,提升了画面亮度均匀性,减少了光线损耗。实施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通过设置在基层两侧的两层微散射结构扩散层,可以提升在短距离、大画面投影的光学效率及亮度均匀性,同时减少了光学损耗。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背投影幕布,包括基层25、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和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设置在所述基层25的投影侧。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和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7的高度范围为10-500微米。所述基层25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幕布材质构造。例如不透明塑料、膜、布或者板材。其中该不透明塑料可以是PVC、PET、PU、PE、PP或者TPU等等。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层25可以涂覆或者含有金属粉、玻璃粉或云母粉等高增益材质。所述第一阶梯状微散射结构层26和所述第二阶梯状微散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投影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投影侧的第一微散射结构,所述第二扩散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观察侧的第二微散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强吴杰阳
申请(专利权)人:牛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