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堵漏试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996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7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包括承压筒、漏层模块、带有加压接头的密封盖和回收容器,所述承压筒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底端且第二圆筒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筒的直径;所述漏层模块为设有多条模拟裂缝的圆柱体,且其直径介于第一、二圆筒的直径之间,安装于第一圆筒底部;第一圆筒侧面设有带有第一阀门的第一排液管;第二圆筒的底端密闭底部或底部侧面设有带有第二阀门的第二排液管;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筒的顶端;所述第一、二排液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容器相连接。该设备结构简单,既能保证试验时压力直接与漏层模块相接触,又能在试验完成后令堵漏浆顺利流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包括承压筒、漏层模块、带有加压接头的密封盖和回收容器,所述承压筒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底端且第二圆筒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筒的直径;所述漏层模块为设有多条模拟裂缝的圆柱体,且其直径介于第一、二圆筒的直径之间,安装于第一圆筒底部;第一圆筒侧面设有带有第一阀门的第一排液管;第二圆筒的底端密闭底部或底部侧面设有带有第二阀门的第二排液管;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筒的顶端;所述第一、二排液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容器相连接。该设备结构简单,既能保证试验时压力直接与漏层模块相接触,又能在试验完成后令堵漏浆顺利流出。【专利说明】承压堵漏试验仪
本技术涉及井筒内钻井液堵漏效果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
技术介绍
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因地层孔隙或地层裂缝等原因发生钻井液漏失。由于堵漏过程不可见,为了提高堵漏工艺的可行性与封堵效果,必须通过仪器模拟井下环境和漏失通道,以验证堵漏材料的堵漏效果,选择合适的堵漏材料。国内外有多种型号的钻井液堵漏试验装置,其结构大致有两种:一、上部为一个加压接头,中部为一个承压筒,下部为带阀门的、用于排液的管线。在承压筒中先用割缝板或小钢珠模拟漏失地层,然后在漏层之上注入堵漏浆,通过加压接头注入压力驱动堵漏浆侵入模拟漏失地层,测出堵漏浆的堵漏效果。二、上部为一加压接头,中部为一个承压筒,承压筒下部侧面接一个工作筒,工作筒内部放有割缝板或由小钢珠组成的模拟漏失地层,工作筒外侧接有带阀门、用于排液的管线。将堵漏浆注入承压筒,通过加压接头注入压力驱动堵漏浆侵入模拟漏失地层,测出堵漏浆的堵漏效果。但是长期室内试验发现第一类装置在堵漏实验完成之后,堵漏浆很难从承压筒中取出,只能用工具S出或者将模拟漏失地层取出,让堵漏浆从排液管线排出,但这种方法很麻烦,还可能使测试人员满手堵漏浆。第二类装置虽然能够解决第一类装置所遇到的问题,但是该装置把模拟漏失地层安装到了承压筒的侧面,这样堵漏浆和模拟漏失地层不能够直接接触,压力受弯头影响,导致数据失准,测出的数据重现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保证实验精度的前提下,在实验完成时使堵漏浆顺利流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该设备结构简单,既能保证试验时压力直接与漏层模块相接触,又能在试验完成后令堵漏浆顺利流出。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包括承压筒、漏层模块、带有加压接头的密封盖和回收容器,所述承压筒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底端且第二圆筒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筒的直径;所述漏层模块为设有多条模拟裂缝的圆柱体,所述漏层模块的直径介于第一、二圆筒的直径之间,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底部;所述第一圆筒侧面设有带有第一阀门的第一排液管,且第一排液管下侧外表面的高度与所述漏层模块上表面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圆筒的底端密闭,且其底部或底部侧面设有带有第二阀门的第二排液管;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筒的顶端;所述第一、二排液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容器相连接。所述漏层模块顶端中部设有钩环。方便漏层模块取出清洗。所述漏层模块上的模拟裂缝为两条相互平行的、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一圆筒通过丝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圆筒底部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连有底座。所述第一、第二阀门为球阀。该承压堵漏试验仪结构简单,既能保证试验时压力直接与漏层模块相接触,又能在试验完成后令堵漏浆顺利流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承压堵漏试验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承压堵漏试验仪的漏层模块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承压堵漏试验仪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包括承压筒3、漏层模块4、带有加压接头I的密封盖2和回收容器7,所述承压筒3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圆筒31和第二圆筒32 ;所述第二圆筒32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31底端且第二圆筒3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筒31的直径;所述漏层模块4为设有多条模拟裂缝42A、42B的圆柱体,所述漏层模块4的直径介于第一、二圆筒31、32的直径之间,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31底部;所述第一圆筒31侧面设有带有第一阀门6A的第一排液管5A,且第一排液管5A下侧外表面的高度与所述漏层模块4上表面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圆筒32的底端密闭,且其底部或底部侧面设有带有第二阀门6B的第二排液管5B ;所述密封盖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筒31的顶端;所述第一、二排液管5A、5B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容器7相连接。所述漏层模块4顶端中部设有钩环41。方便漏层模块4从第一圆筒31中拿出。所述漏层模块4上的模拟裂缝为两条相互平行的、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密封盖2与所述第一圆筒31通过丝扣密封连接。方便拆卸。所述第二圆筒底部还设有支架8,所述支架8底部连有底座9。所述第一、第二阀门6A、6B为球阀。使用时,将漏层模块4置于第一筒体31底部,关闭第一、第二阀门6A、6B,向承压筒3内注入堵漏浆,盖紧密封盖2,将回收容器7与第一、二排液管5A、5B的出口端相接;通过加压接头I接入具有一定压力的高压气源对承压筒3进行加压,直至试验所需压力,打开第二阀门6B,依据流入回收容器7中堵漏浆的体积判断堵漏效果;如果堵漏浆在压力作用下不断流出,说明堵漏失败;如果一段时间内流出的堵漏浆体积不再增加,说明堵漏成功,可逐步提高承压筒3内的压力,测试堵漏浆的最高承压值。试验结束之后,放掉压力,打开第一阀门6A,将第一圆筒31内的堵漏浆排除,然后打开密封盖2,用小钩子钩住钩环41,将漏层模块4取出并用水冲洗。该承压堵漏试验仪结构简单,既能保证试验时压力直接与漏层模块相接触,较好的模拟地层的裂缝性漏失,数据重复性好,又能在试验完成后令堵漏浆顺利流出,清洗方便,便于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包括承压筒(3)、漏层模块(4)、带有加压接头(I)的密封盖(2)和回收容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筒(3)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圆筒(31)和第二圆筒(32);所述第二圆筒(32)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31)底端且第二圆筒(3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筒(31)的直径; 所述漏层模块(4)为设有多条模拟裂缝(42A、42B)的圆柱体,所述漏层模块(4)的直径介于第一、二圆筒(31、32)的直径之间,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31)底部; 所述第一圆筒(31)侧面设有带有第一阀门(6A)的第一排液管(5A),且第一排液管(5A)下侧外表面的高度与所述漏层模块(4)上表面的高度一致; 所述第二圆筒(32)的底端密闭,且其底部或底部侧面设有带有第二阀门(6B)的第二排液管(5B); 所述密封盖(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筒(31)的顶端; 所述第一、二排液管(5A、5B)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容器(7 )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堵漏试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层模块(4)顶端中部设有钩环(4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堵漏试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层模块(4)上的模拟裂缝为两条相互平行的、上宽下窄的梯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堵漏试验仪,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压堵漏试验仪,包括承压筒(3)、漏层模块(4)、带有加压接头(1)的密封盖(2)和回收容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筒(3)包括形成一体的第一圆筒(31)和第二圆筒(32);所述第二圆筒(32)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31)底端且第二圆筒(3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筒(31)的直径;所述漏层模块(4)为设有多条模拟裂缝(42A、42B)的圆柱体,所述漏层模块(4)的直径介于第一、二圆筒(31、32)的直径之间,安装于所述第一圆筒(31)底部;所述第一圆筒(31)侧面设有带有第一阀门(6A)的第一排液管(5A),且第一排液管(5A)下侧外表面的高度与所述漏层模块(4)上表面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圆筒(32)的底端密闭,且其底部或底部侧面设有带有第二阀门(6B)的第二排液管(5B);所述密封盖(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筒(31)的顶端;所述第一、二排液管(5A、5B)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容器(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环黄达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