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5784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轮,放线轮放线轴和挡板,放线轴的中心轴上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转动轴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端盖和张力盖,两块挡板为一块大挡板和一块小挡板;端盖设有盖体凹槽,端盖与放线轴同轴设置,端盖通过盖体凹槽套接于小挡板上,并将小挡板的侧面覆盖;张力盖设置在端盖的外侧,张力盖包括聚合物丝和支撑固定聚合物丝的盖板,聚合物丝在盖板上均匀分布且其末端突出盖板外缘。该放线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过线部位光滑耐磨,减小放线时线材受到的摩擦阻力,能够产生张力、不会打结、不会缠绕,提高放线效率,实现可靠、稳定放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轮,放线轮放线轴和挡板,放线轴的中心轴上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转动轴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端盖和张力盖,两块挡板为一块大挡板和一块小挡板;端盖设有盖体凹槽,端盖与放线轴同轴设置,端盖通过盖体凹槽套接于小挡板上,并将小挡板的侧面覆盖;张力盖设置在端盖的外侧,张力盖包括聚合物丝和支撑固定聚合物丝的盖板,聚合物丝在盖板上均匀分布且其末端突出盖板外缘。该放线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过线部位光滑耐磨,减小放线时线材受到的摩擦阻力,能够产生张力、不会打结、不会缠绕,提高放线效率,实现可靠、稳定放线。【专利说明】一种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放线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放线轮由中间的放线轴和设置于放线轴两末端的相同规格的挡板组成,传统的放线机构,是直接从放线轮上出线,挡板对线材的摩擦阻力大,造成挡板、线材磨损,甚至断线。线材放线过程中,带有应力,应力过大易断线,应力过小易打结、缠绕,这些情况的出现需要及时处理,极其麻烦,影响放线及后续工序的效率,如现有绞线机放线的应力,造成断线、缠绕、打结,势必会影响到成品的质量,甚至造成生产过程的间断、产品的报废。超细同轴线,即Micro coax cable,简称MCC,作为近年广为流行高端影像讯号传输之媒介,因其传输导通率高、导电性能优越、抗干扰(EMI)性强、高抗折弯性等出色的功能特性,而为众多IT渠道供应商及终端客户所青睐。在未来,将广泛地应用于3G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数码摄录机、GPS导航仪、精密医疗仪器等终端应用设备内部系统连接、并进行系统内部的信息处理和交换,从而大大提升讯号传输品质,并取代原有设备中软板flexible PCB, FPC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过线部位光滑耐磨、减小摩擦、能够产生张力、不会打结、不会缠绕,提高放线效率、易于可靠稳定放线的一种放线装置。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轮,放线轮包括柱状的放线轴和设置在放线轴两末端的挡板,挡板之靠近放线轴的一侧为其内侧,与之相对的一侧为挡板的外侧,放线轴的中心轴上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转动轴孔,转动轴孔轴向贯穿放线轴及其两端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还包括一圆盘状的表面光滑的端盖和张力盖,端盖轴向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其外端面和内端面,连接两个端面的面为其侧面;所述两块挡板为一块大挡板和一块小挡板;端盖的内端面上设有盖体凹槽,端盖与所述放线轴同轴设置,端盖通过盖体凹槽从小挡板的外侧套接于小挡板上,并将小挡板的侧面覆盖;张力盖设置在端盖的外端面的外侧,张力盖包括聚合物丝和支撑固定聚合物丝的盖板,聚合物丝的末端突出盖板外缘,聚合物丝在盖板上均匀分布。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包括:所述端盖是经过2000目水砂纸打磨后的端盖。所述盖体凹槽的尺寸与小挡板的外部尺寸相适应,两者紧配合;或盖体凹槽的尺寸大于小挡板的外部尺寸。所述端盖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接触凹槽,接触凹槽为径向环绕端盖侧面一圈的环形凹槽或为柱状凹槽。所述端盖之外端面的外径较其内端面的外径小,连接两个端面的侧面为光滑的弧面结构;端盖上设有与所述放线轴同轴的盖体通孔。所述聚合物丝为尼龙丝、涤纶丝、聚氯乙烯丝、聚酯丝、聚酰胺丝、聚乙烯丝、聚苯乙烯丝、聚丙烯丝或聚丙烯腈丝;所述盖板为金属盖板、陶瓷盖板或聚合物盖板。所述盖体凹槽内设有柱状的凸台,凸台的尺寸与所述转动轴孔的尺寸相适应,凸台卡接于转动轴孔内,两者紧配合。所述盖板包括两个,所述聚合物丝固定在两个盖板之间,两个盖板之间固定连接,盖板为圆盘状结构;聚合物丝的横截面为圆形,聚合物丝的直径为0.1-0.5mm ;聚合物丝包括50-200根;聚合物丝的末端突出盖板外缘1.5-5cm。在所述盖板的中心轴上设有盖板通孔,所述聚合物丝的方向与盖板的径向一致。所述盖板包括两个,所述聚合物丝固定在两个盖板之间,两个盖板之间固定连接,盖板为圆盘状结构;聚合物丝的横截面为圆形,聚合物丝的直径为0.1-0.5mm ;聚合物丝包括50-200根;聚合物丝的末端突出盖板外缘1.5-5cm;在盖板的中心轴上设有盖板通孔,聚合物丝的方向与盖板的径向一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过线部位光滑耐磨,减小放线时线材受到的摩擦阻力,能够产生张力、不会打结、不会缠绕,提高放线效率,实现可靠、稳定放线,易于放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一种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爆炸图;图4是图3中张力盖的右视图;图5是图3中端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6的右视图;图8是图3中端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3中端盖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的右视图;其中:1-放线轴,2-大挡板,3-小挡板,4-端盖,41-盖体凹槽,42-接触凹槽,43-凸台,44-盖体通孔,5-张力盖,51-聚合物丝,52-盖板,53-盖板通孔,54-螺丝,6-转动轴,7-线材,8-锁紧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放线装置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轮,放线轮包括柱状的放线轴I和设置在放线轴I两末端的挡板,挡板之靠近放线轴I的一侧为其内侧,与之相对的一侧为挡板的外侧,放线轴I的中心轴上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转动轴孔,转动轴孔轴向贯穿放线轴I及其两端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还包括一圆盘状的表面光滑的端盖4和张力盖5,端盖4轴向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其外端面和内端面,连接两个端面的面为其侧面;所述两块挡板为一块大挡板2和一块小挡板3 ;端盖4的内端面上设有盖体凹槽41,端盖4与所述放线轴I同轴设置,端盖4通过盖体凹槽41从小挡板3的外侧套接于小挡板3上,并将小挡板3的侧面覆盖;张力盖5设置在端盖4的外端面的外侧,张力盖5包括聚合物丝51和支撑固定聚合物丝51的盖板52,聚合物丝51的末端突出盖板外缘,聚合物丝51在盖板52上均匀分布。两块挡板设置成大小不一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放线时可以从小挡板方向出线,出线时线材7的弯曲角度小,易于放线,减小摩擦阻力,另一方面便于安装端盖,不会因为安装端盖后造成挡板外径变化大,进而引起明显的放线阻力增加,优选端盖为圆盘状,其外径较大挡板小,这样相较于传统的放线装置,不仅线材放线时弯曲角度小,而且还通过对端盖进行光滑处理来减小摩擦。放线时在小挡板所在侧出线,只在出线一侧设置端盖4,以降低成本,可利用现有放线轮,将其中一块挡板加工成小挡板3,再增设端盖4,增加了资源利用率。端盖4的侧面为过线部位,相较于传统挡板侧面为过线部位的方式,更能减小摩擦,以减小阻力。优选端盖4是经过2000目水砂纸打磨后的端盖,经过打磨的端盖表面十分光滑进一步减小摩擦。其中端盖4可选用耐磨性能良好的塑料端盖,如聚酰胺、聚丙烯等。优选小挡板3为圆盘状挡板,盖体凹槽41的尺寸与小挡板3的外部尺寸相适应,两者紧配合。优选盖体凹槽41的尺寸大于小挡板3的外部尺寸,端盖4与小挡板3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也可优选端盖4的侧面设有接触凹槽42,通过设置接触凹槽42减小了线材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轮,放线轮包括柱状的放线轴(1)和设置在放线轴(1)两末端的挡板,挡板之靠近放线轴(1)的一侧为其内侧,与之相对的一侧为挡板的外侧,放线轴(1)的中心轴上设有截面为圆形的转动轴孔,转动轴孔轴向贯穿放线轴(1)及其两端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还包括一圆盘状的表面光滑的端盖(4)和张力盖(5),端盖(4)轴向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其外端面和内端面,连接两个端面的面为其侧面;所述两块挡板为一块大挡板(2)和一块小挡板(3);端盖(4)的内端面上设有盖体凹槽(41),端盖(4)与所述放线轴(1)同轴设置,端盖(4)通过盖体凹槽(41)从小挡板(3)的外侧套接于小挡板(3)上,并将小挡板(3)的侧面覆盖;张力盖(5)设置在端盖(4)的外端面的外侧,张力盖(5)包括聚合物丝(51)和支撑固定聚合物丝(51)的盖板(52),聚合物丝(51)的末端突出盖板外缘,聚合物丝(51)在盖板(52)上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同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