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包括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与外护套之间设有若干空管与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第二绕包,第二绕包的外壁包覆有第三绕包,第二绕包的内壁包覆有第四绕包,第二绕包与第三绕包之间设有内编织体,第四绕包与第二绕包之间设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四绕包的内壁设有第五绕包;所述外护套的内壁设有第一绕包;第四绕包内设有多根芯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电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减少金属导体所受应力,从而提高喷印信号稳定传输;保证了喷码信号的有效传输;有效防止油墨对空管的腐蚀或泄露,从而达到增加电线电缆可承受的外部应力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2013年的到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将迎来新的商机和市场。特别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带动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目前,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欧元,而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范围内,亚洲的市场规模占37%,欧洲市场接近30%,美洲市场占24%,其他市场占9%。其中,虽然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在全球电线电缆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早在2011年中国电线电缆企业的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但客观来看,相较于欧美地区的电线电缆行业来说,我国还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并且与国外知名电线电缆品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追进国外先进的技术,首先要找到哪些技术是不强的,据统计,喷码机国产企业成规模的很少,只有北京的华诺、志恒达等几家,面对成熟的美、英、法等国外企业的产品竞争,除了价格便宜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优点了,目前国内喷码机发展现状反应了喷码机连接用线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这也成为国内喷码机企业的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在利润空间大的喷码机电缆领域,中国市场完全被跨国巨头抢占。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具有优异的耐碾压、耐磨、抗扭转、抗弯曲、耐化学溶剂等性能,主要用于各类喷码机的精密喷印与其它功能部件的连接。对于普通的喷码机电缆已经有相关报道,如用抗油性较强的聚氨酯作为护套的产品,其缺点是电线不柔软,不易弯曲,沾上油墨会使护套和油墨发生化学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证电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减少金属导体所受应力,从而提高喷印信号稳定传输;保证了喷码信号的有效传输;有效防止油墨对空管的腐蚀或泄露,从而达到增加电线电缆可承受的外部应力效果的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包括外护套,所述缆芯与外护套之间设有若干空管与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第二绕包,第二绕包的外壁包覆有第三绕包,第二绕包的内壁包覆有第四绕包,第二绕包与第三绕包之间设有内编织体,第四绕包与第二绕包之间设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四绕包的内壁设有第五绕包;所述外护套的内壁设有第一绕包;第四绕包内设有多根芯线。进一步地,所述芯线包括多根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多根第三芯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线包括若干第六绕包和包覆在每个第六绕包内的若干第一导线。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的数量为四根或三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芯线包括第七绕包和包覆在第七绕包内的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第七绕包之间设有斜包。进一步地,所述缆芯与外护套之间布置成横截面呈月牙形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空管为聚四氟乙烯空管,所述第二内护套为聚氨酯材料,所述内编织体为铜镁合金丝,所述铜镁合金丝的单丝直径为0.10~0.30mm,所述内编织体的编织密度:80~9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芯线包括第八绕包和包覆在第八绕包内的导体,导体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体。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与第八绕包之间设有第一内护套。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为聚烯烃材料,所述导体为镀锡铜丝,所述导体的单丝直径为0.10~0.30mm。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填充包、填充绳以及填充线缆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至第八绕包均为薄型无纺布,宽度:5-15mm,厚度0.01~0.08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由于所述缆芯与外护套之间设有若干空管与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第二绕包,第二绕包的外壁包覆有第三绕包,第二绕包的内壁包覆有第四绕包,第二绕包与第三绕包之间设有内编织体,第四绕包与第二绕包之间设有第二内护套,第四绕包内设有若干芯线,所以通过低密度耐磨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保证电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在扭转和弯曲时形变主要护套上,减少金属导体所受应力,从而提高喷印信号稳定传输;通过极细的退火软铜导体使电缆导体不易在运动环境下发生导体断丝;采用聚全氟乙丙烯作为EHT芯线的绝缘层材料,保证了15kV的高压测试及耐高温效果;采用RG174A/U作为信号线,保证了喷码信号的有效传输;采用PTFE空管作为油墨的传导工具,水下耐压在5BAR以上,有效防止油墨对空管的腐蚀或泄露,保证了油墨的顺畅供应;生产时采用100%退扭的生产工艺从而消除芯线本身的扭转应力从而达到增加电线电缆可承受的外部应力的效果;更柔软、重量更轻、具有耐碾压、耐磨、抗扭转、耐化学溶剂等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包括外护套1和设置在外护套1内的缆芯,缆芯与外护套1之间设有若干空管2与填充物15,所述缆芯包括第二绕包10,第二绕包10的外壁包覆有第三绕包11,第二绕包10的内壁包覆有第四绕包12,第二绕包10与第三绕包11之间设有内编织体9,第四绕包12与第二绕包10之间设有第二内护套6,第四绕包12的内壁设有第五绕包13,外护套1的内壁设有第一绕包4,第四绕包12内设有多根芯线,所述芯线包括多根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多根第三芯线;所述第一芯线包括若干第六绕包14和包覆在每个第六绕包14内的若干第一导线16,第一导线16的数量为四根或三根,第六绕包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芯线包括第七绕包17和包覆在第七绕包17内的第二导线18,第二导线18与第七绕包17之间设有斜包3,所述第三芯线包括第八绕包19和包覆在第八绕包19内的导体7,导体7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体8,绝缘体8与第八绕包19之间设有第一内护套5,缆芯与外护套1之间布置成横截面呈月牙形形状,空管2为聚四氟乙烯空管,填充物15为填充包、填充绳以及填充线缆中的一种,导体7为镀锡铜丝,导体7的单丝直径为0.10~0.30mm,绝缘体8为聚烯烃材料,内编织体9为铜镁合金丝,单丝直径为0.10~0.30mm,密度:80~95%;绕包4为薄型无纺布,宽度:5-15mm,厚度为0.01~0.08mm;第二内护套6为聚氨酯材料。本专利技术移动式喷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包括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与外护套之间设有若干空管与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第二绕包,第二绕包的外壁包覆有第三绕包,第二绕包的内壁包覆有第四绕包,第二绕包与第三绕包之间设有内编织体,第四绕包与第二绕包之间设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四绕包的内壁设有第五绕包;所述外护套的内壁设有第一绕包;第四绕包内设有多根芯线,所述芯线包括多根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多根第三芯线;所述第一芯线包括若干第六绕包和包覆在每个第六绕包内的若干第一导线;所述第二芯线包括第七绕包和包覆在第七绕包内的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第七绕包之间设有斜包,所述空管为聚四氟乙烯空管,所述第二内护套为聚氨酯材料,所述内编织体为铜镁合金丝,所述铜镁合金丝的单丝直径为0.10~0.30mm,所述内编织体的编织密度为80~9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包括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缆
芯与外护套之间设有若干空管与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第二绕包,第二绕包的
外壁包覆有第三绕包,第二绕包的内壁包覆有第四绕包,第二绕包与第三绕包
之间设有内编织体,第四绕包与第二绕包之间设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四绕包
的内壁设有第五绕包;所述外护套的内壁设有第一绕包;第四绕包内设有多根
芯线,所述芯线包括多根第一芯线、第二芯线和多根第三芯线;所述第一芯线
包括若干第六绕包和包覆在每个第六绕包内的若干第一导线;所述第二芯线包
括第七绕包和包覆在第七绕包内的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第七绕包之间设有斜
包,所述空管为聚四氟乙烯空管,所述第二内护套为聚氨酯材料,所述内编织
体为铜镁合金丝,所述铜镁合金丝的单丝直径为0.10~0.30mm,所述内编织体
的编织密度为80~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喷码机喷头连接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郭玉双,张格平,陈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