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077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罐体装置、收油装置和集油装置。收油装置自螺旋浮动于罐体装置内的液面处,包括限位杆、进气口、收油管、排液口和第一浮漂,第一浮漂带动收油装置随液面高度上下浮动。收油装置的排液口与竖直方向呈5-15°角度,使含油污水在排液的过程中带动收油装置作360°自旋运动。收油管为文丘里管结构,水平的收油管管径粗细均匀变化,使其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集油装置包括集油管、集油盘和第二浮漂。集油管的一端与集油盘相连通,另一端由罐体伸出,第二浮漂带动集油装置上下浮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随液面连续回收,收油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所需的收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为了能够实现回注,续将含油污水进行处理。目前,对含油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是重力沉降,沉降罐包括罐体,收油装置,配水分布管和集水分布管,含油污水在沉降罐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沉降,利用油水密度的差异,使水滴向下运动,油滴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油水分离,通过收油装置,对分离后的原油加以回收利用。现有收油装置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自吸连续回收,只能采用刮板回收浮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沉降罐收油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装置、收油装置和集油装置;所述收油装置自螺旋浮动于罐体装置内的液面处,包括进气口、收油管、排液口和第一浮漂,所述进气口垂直设置于水平收油管上方并与水平收油管相连通,第一浮漂与收油管相连,浮在罐体装置内部液面上并随罐体装置内部液面的高度变化而上下浮动,带动收油装置随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装置(1)、收油装置(2)和集油装置(3);所述收油装置(2)自螺旋浮动于罐体装置(1)内的液面处,包括进气口、收油管(23)、排液口(24)和第一浮漂(25),所述进气口垂直设置于水平收油管(23)上方并与水平收油管(23)相连通,第一浮漂(25)与收油管(23)相连,浮在罐体装置(1)内部液面上并随罐体装置(1)内部液面的高度变化而上下浮动,带动收油装置(2)随液面高度上下浮动;收油装置(2)的排液口(24)与竖直方向呈5‑15°角度;收油管(23)为文丘里管结构,水平的收油管(23)管径粗细均匀变化;集油装置(3)位于排液口(24)下方,包...

【技术特征摘要】
1.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装置(1)、收油装置(2)和集油装置(3);
所述收油装置(2)自螺旋浮动于罐体装置(1)内的液面处,包括进气口、收油管(23)、排液口(24)和第一浮漂(25),所述进气口垂直设置于水平收油管(23)上方并与水平收油管(23)相连通,第一浮漂(25)与收油管(23)相连,浮在罐体装置(1)内部液面上并随罐体装置(1)内部液面的高度变化而上下浮动,带动收油装置(2)随液面高度上下浮动;收油装置(2)的排液口(24)与竖直方向呈5-15°角度;收油管(23)为文丘里管结构,水平的收油管(23)管径粗细均匀变化;
集油装置(3)位于排液口(24)下方,包括集油管(31)、集油盘(32)和第二浮漂(33);集油管(31)的一端与集油盘(32)相连通,另一端由罐体(11)伸出,集油管(31)的中间部分是可伸缩管,第二浮漂(33)与集油盘(32)相连,第二浮漂(33)随着液面的高度上下浮动,带动集油装置(3)上下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包括上进气口(27)和下进气口(22),上进气口(27)套设于下进气口(22)内,上进气口(27)和下进气口(22)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罐射流自旋自吸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还包括外部套筒(26),下进气口(22)的外部设有凸缘(34)和位于凸缘(34)两边的平面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兵赵庆梅田浩孙然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