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炉门领域,具体涉及热处理设备多用炉中门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热处理设备多用炉中门采用电机控制,炉门升降采用同一速度,该方法一改之前人工操作的办法,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安全。但是炉门采用同一速度下降会导致炉门对炉体的冲击,致使炉门关闭故障频繁,会造成炉门关闭时间过长,炉内热气在此期间内会大量散发,影响工件从加热状态到淬火介质之间的转移时间,进而影响整个工件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控缓冲式炉门,减少炉门对炉体的冲击,节省工件从加热室到淬火介质之间的转移时间,提高渗碳淬火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包括炉体、炉门、电机、电机刹车、延时继电器、链条、矩形炉口、下限位、炉门轨道、淬火介质及工件,所述炉体为箱式或圆柱状,其侧面有矩形炉口;所述炉门轨道固定于炉体矩形炉口的竖直边缘;所述炉门通过炉门轨道固定于炉体;所述电机刹车与电机相连;所述延时继电器与电机刹车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炉体顶部,并与炉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链条控制连接炉门。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固定在炉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刹车通过链条控制连接炉门。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结构合理,连接可靠,通过延时继电器控制电机刹车,进而使炉门的关门时间大大减少,避免炉门的关闭故障, 减少工件从加热室到淬火介质之间的转移时间,提高了渗碳淬火品质。 r>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包括炉体1、炉门6、电机2、电机刹车3、延时继电器4、链条5、炉门6、矩形炉口7、下限位8、炉门轨道9、淬火介质10及工件11。所述炉体1为箱形或圆柱状,其侧面有矩形炉口;所述炉门轨道9固定于矩形炉口7的竖直边缘;所述炉门6位于多用炉炉体1的中部;所述电机刹车3与电机2相连;所述延时继电器4与电机刹车3连接;所述电机2固定于炉体1顶部,并与炉门6连接;所述电机2通过链条5控制连接炉门6;所述链条5固定在炉门轨道9内;所述电机刹车3通过链条5控制连接炉门6,所述工件11通过炉门6的启闭得到快速转移。 通过延时器继电器4让电机刹车3首先通电,电机刹车3断电后,炉门1受重力影响,通过炉门轨道9快速下降,在延时时间到后,电机2通电,通过旋转的磁场驱动电机2,使炉门6减速下降。当炉门6碰触到下限位8后,电机2断电,电机刹车3断电,电机2停止,炉门6关闭并与炉体1贴合。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结构合理,连接可靠,通过延时继电器控制电机刹车,进而使炉门的关门时间大大减少,并不会使炉门与炉体受损,减少工件从加热室到淬火介质之间的转移时间,提高了渗碳淬火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包括炉体、炉门、电机、电机刹车、延时继电器、链条、矩形炉口、下限位、炉门轨道、淬火介质及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为箱形或圆柱状,其侧面开有矩形炉口;所述炉门轨道固定于炉体矩形炉口的竖直边缘;所述炉门通过炉门轨道固定于炉体;所述电机刹车与电机相连;所述延时继电器与电机刹车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炉体顶部,并与炉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多用炉炉门关闭技术,包括炉体、炉门、电机、电机刹车、延
时继电器、链条、矩形炉口、下限位、炉门轨道、淬火介质及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为箱形或圆柱状,其侧面开有矩形炉口;
所述炉门轨道固定于炉体矩形炉口的竖直边缘;
所述炉门通过炉门轨道固定于炉体;
所述电机刹车与电机相连;
所述延时继电器与电机刹车连接;
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玉顺,毛润辉,徐双凯,邹朝辉,湛宪宪,
申请(专利权)人:天龙科技炉业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