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装饰层以及导电电极结构。装饰层配置在基板上至少一侧。装饰层具有至少一热键区。热键区包括热键图案区以及热键触控区。热键触控区位于热键图案区的至少一侧而彼此互不重叠,其中装饰层在热键图案区中具有至少一凹陷。导电电极结构配置在装饰层上。导电电极结构位在热键触控区中,且导电电极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凹陷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彼此互不重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装饰层以及导电电极结构。装饰层配置在基板上至少一侧。装饰层具有至少一热键区。热键区包括热键图案区以及热键触控区。热键触控区位于热键图案区的至少一侧而彼此互不重叠,其中装饰层在热键图案区中具有至少一凹陷。导电电极结构配置在装饰层上。导电电极结构位在热键触控区中,且导电电极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凹陷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彼此互不重叠。【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热键设计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凡事都讲求效率。因此,就现在的智能终端产品而言,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电子设备,其除了必须具备多功能性与外型轻薄等特点外,使用者更希望在操作该等智能终端产品的过程中,能在短时间内执行所需要的功能,并且快速地在各个应用程序之间作切换。其中,又以使用者频繁使用的功能(例如编写短信、查询通话记录或往返首页等)来说更是如此。为符合上述需求,现今的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商在设计之初,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例,大多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装饰区域设置有快捷键或热键(hot key)ο 一般来说,在制作快捷键或热键的过程中,必须将装饰区域内的部份装饰层挖空而形成预定轮廓的开口,使得预定的快捷键或热键的图案轮廓可见于触控屏幕之上。此外,在各个快捷键或热键都会设置相应的触控电极,而让使用者可以更直觉的方式操作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然而,由于装饰层形成于触控屏幕的基板表面且具有厚度,因此邻近前述开口的装饰层的上表面与触控屏幕的基板表面之间会存在着高度落差。因此,在制作各个快捷键或热键设置相应的触控电极时,触控电极可能因前述高度落差而致断线,进而产生快捷键或热键相应的触控功能无法正常执行或触控反应迟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通过改良导电电极结构的布局,从而减少触控电极因断线所衍生出的触控功能无法正常执行或触控反应迟误等问题。本技术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至少一装饰层以及导电电极结构。装饰层配置在基板上至少一侧。装饰层具有至少一热键区。热键区包括热键图案区以及热键触控区。热键触控区位于热键图案区的至少一侧且而彼此互不重叠,其中装饰层在热键图案区中设置有至少一凹陷。导电电极结构配置在装饰层上。导电电极结构位在热键触控区中,且导电电极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凹陷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彼此互不重叠。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饰层包括至少一油墨层、至少一光阻层或其组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电极结构由单层电极构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为热键图案开口。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的轮廓与第二电极的轮廓至少一部分彼此互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包括主电极以及连接主电极的多个子电极,且第一电极的这些子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这些子电极呈交替排列。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的各个子电极朝第二电极延伸,而第二电极的各个子电极朝第一电极延伸。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一延伸电极。第一延伸电极连接第一电极并延伸至热键图案区的周边,且部分第一延伸电极的轮廓与热键图案开口的轮廓互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二延伸电极。第二延伸电极连接第二电极并延伸至热键图案区的周边,且部分第二延伸电极的轮廓与热键图案开口的轮廓互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虚拟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包围热键图案区,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包括主电极与连接主电极的多个子电极。虚拟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虚拟电极位于热键图案区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虚拟电极具有多个虚拟子电极,其中部分虚拟子电极朝第一电极延伸,而另一部分虚拟子电极朝向第二电极延伸。这些虚拟子电极位于热键图案区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部分虚拟子电极分别与该第一电极的子电极呈交替排列,而另一部分虚拟子电极分别与第二电极的子电极呈交替排列。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部分虚拟电极的轮廓与热键图案开口的轮廓互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电极结构连接外部电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内具有有色油墨层。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内具有低光学密度值的油墨层。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低光学密度值的油墨层的光学密度值小于2.5ο基于上述,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其热键触控区位于热键图案区的至少一侧而彼此互不重叠,其中导电电极结构配置在装饰层上,并且位在热键触控区中。导电电极结构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轮廓彼此互补,也可选择与凹陷的轮廓彼此互补。因此,导电电极结构的布局避免了凹陷,从而减少导电电极结构因断线所衍生出的触控功能无法正常执行或触控反应迟误等问题。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Α是图1中区域A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2Β是图2Α中沿剖线H的剖面示意图;图2C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D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3Α至图3Ε是本技术其他多个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6A与图6B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7B是图7A中沿剖线J-J的剖面示意图;图8与图9是本技术其他可能实施例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20c:热键区;121:热键图案区;121a:凹陷;122:热键触控区;130h:导电电极结构;140:第一电极;141:主电极;142:子电极;150:第二 电极;151:主电极;152:子电极;160:虚拟电极;161、162:虚拟子电极;Al:方向;A2:方向;M:电场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A是图1中区域A的导电电极结构的局部布局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沿剖线1-1的剖面示意图,且为清楚说明,图2B将基板110画在最下层,而各个元件、分层与区域的尺寸、相对尺寸与形状可能被适度夸大。请参考图1、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至少一装饰层120以及导电电极结构130。具体来说,基板110例如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触控模块或是电子装置的盖板(cover substrate ),在此,盖板具有覆盖及保护触控模块或是电子装置的功能,且例如是可透光的玻璃基板或亚克力基板。另外,盖板也可以在其表面利用化学或物理方式而具有强化的作用,也可作为美化的作用等,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20配置在基板110上,如图2B所示,其中装饰层120例如是由油墨层120a以及光阻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至少一装饰层,配置在该基板上至少一侧,该装饰层具有至少一热键区,该热键区包括热键图案区以及热键触控区,该热键触控区位于该热键图案区的至少一侧而彼此互不重叠,其中该装饰层在该热键图案区中具有至少一凹陷;以及导电电极结构,配置在该装饰层上,该导电电极结构位在该热键触控区中,且该导电电极结构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凹陷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彼此互不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其铭,陈世正,张家伦,黄俊铭,陈国兴,苏振豪,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