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元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2434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水管连接,主管道另一端与若干个平行排列的L型分路管道连接,其中所述水管与蓄水池,所述L型分路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通,另一端插入至土壤层下方的多孔介质层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灌溉装置可根据需求调节水资源输送量,节约了用水,通过进行地下灌溉的方式,避免了渠道灌溉人工维护成本高以及喷灌对土壤变硬、变实和板结的问题,水资源利用率高,耗能小,运行维护成本低,节约了水资源,同时通过在多孔介质层下方设置防渗水层,防止了渗水,以及在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多孔介质层的管段表面包裹渗水过滤层,防止了渗水孔堵塞。(*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水管连接,主管道另一端与若干个平行排列的L型分路管道连接,其中所述水管与蓄水池,所述L型分路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通,另一端插入至土壤层下方的多孔介质层中。本技术灌溉装置可根据需求调节水资源输送量,节约了用水,通过进行地下灌溉的方式,避免了渠道灌溉人工维护成本高以及喷灌对土壤变硬、变实和板结的问题,水资源利用率高,耗能小,运行维护成本低,节约了水资源,同时通过在多孔介质层下方设置防渗水层,防止了渗水,以及在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多孔介质层的管段表面包裹渗水过滤层,防止了渗水孔堵塞。【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灌溉方式多以开挖渠道引水为主,然而渠道引水灌溉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工去清理渠道内的垃圾和淤泥,维护成本高,水力资源也没有做到合理地利用,同时现有的农田灌溉采用的喷灌方式存在耗能和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土壤变硬、变实和板结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走,造成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设计合理,水资源利用率高,耗能小,运行维护成本低,节约了水资源。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水管连接,主管道另一端与若干个平行排列的L型分路管道连接,其中所述水管与蓄水池,所述L型分路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通,另一端插入至土壤层下方的多孔介质层中。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与管接头的连接管端设有流量主控阀。进一步地,所述水管上设有抽水泵。进一步地,所述L型分路管道与主管道的连接管端设有流量分控阀,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多孔介质层的管段设有若干个沿管长度方向布置的渗水孔,且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多孔介质层的管段表面包裹有渗水过滤层。进一步地,所述多孔介质层下方设有防渗水层。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主管道上设置流量主控阀以及在L型分路管道上设置流量分控阀,灌溉装置可根据需求调节水资源输送量,节约了用水,通过将L型分路管道直接插入至土壤层下方的多孔介质层中进行地下灌溉,避免了渠道灌溉人工维护成本高以及喷灌对土壤变硬、变实和板结的问题,水资源利用率高,耗能小,运行维护成本低,节约了水资源,同时通过在多孔介质层下方设置防渗水层,防止了渗水,以及在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多孔介质层的管段表面包裹渗水过滤层,防止了渗水孔堵塞。【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土壤层下方的多孔介质层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L型分路管道插入至多孔介质层的管段的截面图。其中:1、蓄水池;2、水管;3、抽水泵;4、管接头;5、流量主控阀;6、主管道;7、L型分路管道;8、渗水孔;9、土壤层;10、流量分控阀;11、多孔介质层;12、防渗水层;13、渗水过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主管道6,所述主管道6 —端通过管接头4与水管2连接,主管道6另一端与若干个平行排列的L型分路管道7连接,其中所述水管2与蓄水池1,所述L型分路管道7 —端与主管道6连通,另一端插入至土壤层9下方的多孔介质层11中,所述主管道6与管接头4的连接管端设有流量主控阀5,所述水管2上设有抽水泵3,所述L型分路管道7与主管道6的连接管端设有流量分控阀10,L型分路管道7插入至多孔介质层11的管段设有若干个沿管长度方向布置的渗水孔8,且L型分路管道7插入至多孔介质层11的管段表面包裹有渗水过滤层13,所述多孔介质层11下方设有防渗水层12。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主管道6上设置流量主控阀5以及在L型分路管道7上设置流量分控阀10,灌溉装置可根据需求调节水资源输送量,节约了用水,通过将L型分路管道7直接插入至土壤层9下方的多孔介质层11中进行地下灌溉,避免了渠道灌溉人工维护成本高以及喷灌对土壤变硬、变实和板结的问题,水资源利用率高,耗能小,运行维护成本低,节约了水资源,同时通过在多孔介质层11下方设置防渗水层12,防止了渗水,以及在L型分路管道7插入至多孔介质层11的管段表面包裹渗水过滤层13,防止了渗水孔堵塞。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主管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6) —端通过管接头(4)与水管(2)连接,主管道(6)另一端与若干个平行排列的L型分路管道(7)连接,其中所述水管(2)与蓄水池(I),所述L型分路管道(7) —端与主管道(6)连通,另一端插入至土壤层(9)下方的多孔介质层(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6)与管接头(4)的连接管端设有流量主控阀(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2)上设有抽水泵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分路管道(7)与主管道(6)的连接管端设有流量分控阀(10),L型分路管道(7)插入至多孔介质层(11)的管段设有若干个沿管长度方向布置的渗水孔(8),且L型分路管道(7)插入至多孔介质层(11)的管段表面包裹有渗水过滤层(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型水利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层(11)下方设有防渗水层(12)。【文档编号】A01G25/16GK203575255SQ201320822638【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专利技术者】齐元田, 张苏娟 申请人:齐元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元田张苏娟
申请(专利权)人:齐元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