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2164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产生缺陷、条纹等图像噪声的状况下也能使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正确反映于图像形成条件而不受该图像噪声的影响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包含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20)的检测部(220),并在该检测部(220)检测图像调整用图案像前判定该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形成区域内的图像噪声的有无。然后,在检测部(220)检测图像调整用图案像时,控制部(210)基于判定结果将检测部(220)的检测区域设定为不产生图像噪声的区域,根据使该区域的检测结果反映于图像形成部(40)的图像形成条件来决定该图像形成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使用静电来进行图像形成的特性方面而言,由于该装置的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动、感光体、显影剂等的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恶化、即耐久性的变化,导致图像的浓度、线宽、印字位置变动,所以无法形成稳定的图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进行对环境条件的信息、耐久性的信息以及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形成图像的条件(以下记为“图像形成条件”),由此实现所形成的图像的稳定化的控制(以下记为“图像稳定化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里,“图像调整用图案像”是指为了图像调整而专门形成的图案(pattern)图像。通过进行该图像稳定化控制,即使存在导致图像形成不稳定的因素,也能够使图像稳定地形成。作为上述的图像稳定化控制,一般公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在中间转印带的对置部设置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来对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未定影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的方式(以下记为“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1)”)。另一种是利用在定影部以后的用纸输送部设置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来对定影于用纸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调色剂浓度进行检测的方式(以下记为“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2)”)。在比较廉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1)的情况多。但是,对于稳定化控制方式(1)的情况而言,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在二次转印部的下游侧以与中间转印带对置的方式设置,所以无法检测在二次转印部、定影部所产生的变动量并反馈至图像形成条件。而且,由于是预测该变动量来进行控制,所以存在画质欠缺稳定性的缺点。另一方面,在比较昂贵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近年来采用的是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2)。对于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2)的情况而言,由于能够对通过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1)无法检测的、在二次转印部、定影部所产生的变动量也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图像形成条件,所以与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1)相比能够实现高画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9036号公报然而,即使是图像稳定化控制方式(2),如果在定影后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中存在没有预料到的缺陷、条纹等图像噪声(noise),则在受到该图像噪声的影响的状态下,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被反馈至图像形成条件,导致对输出图像(所形成的图像)造成不良影响。换言之,由于在定影后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中存在图像噪声,从而不能将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正确地反映至图像形成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产生缺陷、条纹等图像噪声的状况下,也能够不受该图像噪声的影响,使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正确地反映至图像形成条件。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图像调整用图案像来决定图像形成条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部,其检测在用纸上已定影的上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判定部,其基于在上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形成之前已形成于上述用纸的图像噪声检测用图案像,判定在上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中产生的图像噪声的有无;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将上述检测部检测上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的检测区域设定为不产生上述图像噪声的区域,使用在该检测区域检测出的信息决定上述图像形成条件。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进行基于检测部对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的检测结果决定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之前,判定部基于图像噪声检测用图案像判定在上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中产生的图像噪声的有无。而且,在检测部对图像调整用图案像进行检测时,控制部收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将检测部检测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的检测区域设定为不产生图像噪声的区域。由此,使在不产生图像噪声的区域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检测结果反映于图像形成条件来决定该图像形成条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产生图像噪声的区域进行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检测,所以即使在产生图像噪声的状况下,也能够使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正确地反映于图像形成条件而不受该图像噪声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概要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作为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一个例子的色粉(tonerpatch)像的图。图3是表示在色粉像上产生的图像噪声的一个例子、即纵条纹的图案。图4是表示在色粉像上产生的图像噪声的一个例子、即横条纹的图案。图5是灰度修正的概念图。图6是表示进行图像噪声的有无的判定、色粉像的检测区域的设定等控制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图7是表示图像噪声检测用图案像的一个例子、即整个面半色调的图案像的图。图8是针对实施例1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针对实施例2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2是针对实施例3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10…原稿输送部;20…用纸收纳部;30…图像读取部;40…图像形成部;50…中间转印带;51…一次转印部;60…二次转印部;80…定影部;110、120…调色剂浓度传感器;200…控制系统;210…控制部;220…检测部;N1…纵条纹;N2…横条纹;S…用纸;TP…色粉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采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各图中,对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概要的整体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适用于复印机的情况下为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使用静电来进行图像的形成的电子照片方式,是使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4种颜色的调色剂重叠的串联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原稿输送部10、用纸收纳部20、图像读取部30、图像形成部40、中间转印带50、二次转印部60、定影部80以及控制基板90。原稿输送部10具有:放置(set)原稿的原稿供纸台11、多个辊12、输送鼓13、输送引导器14、原稿排出辊15以及原稿排出托盘16。在原稿供纸台11放置的原稿G通过多个辊12以及输送鼓13逐张地输送至图像读取部30的读取位置。输送引导器14以及原稿排出辊15将由多个辊12以及输送鼓13输送的原稿G排出至原稿排出托盘16。图像读取部30对由原稿输送部10输送的原稿G或者在原稿台31载置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并生成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原稿G的图像被灯L照射。来自该灯L的照射光在原稿G上反射出的反射光按第一反射镜单元(mirrorunit)32、第二反射镜单元33、透镜单元34的顺序被导入并在拍摄元件35的受光面成像。拍摄元件35对所射入的光进行光电转换从而输出规定的图像信号。所输出的图像信号通过被进行A/D转换而被作成图像数据。另外,图像读取部30具有图像读取控制部36。图像读取控制部36对通过A/D转换而作成的图像数据实施阴影校正、抖动处理、压缩等公知的图像处理,并储存于在控制基板90搭载的RAM(未图示)。其中,图像数据不限定于从图像读取部30输出的数据,也可以是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个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24 JP 2012-234978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在纸张的输送方向浓度逐渐变稀或者变浓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决定图像形成条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部,其检测在用纸上已定影的所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信息;判定部,其基于在所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形成之前已形成于所述用纸的图像噪声检测用图案像,判定在所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中产生的图像噪声的有无;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以避开所述产生的噪声的方式将所述图像调整用图案像至少分割为两个,将所述被分割后的图像调整用图案像的至少一方的形成位置从成为基准的形成区域沿所述用纸的输送方向变更,并且与该变更后的形成位置对应地变更所述检测部的检测时机,由此将所述检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胜行原岛隆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