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板加工机的切纸台用压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04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纸板加工机的切纸台用压纸机包括每侧嵌入切纸台机架的上机架(4)和通过球形接头而垂直移位的活动下机架(8),球形接头的转轴按活动下机架(8)的宽度取向,每个球形接头(16,18)由与一根曲轴(14)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杆(20,24)带动。活动下机架(8)只由两个相同的球形接头带动,每个球形接头与通过活动下机架(8)宽度中间的正中垂直面对称,曲轴(14)由布置在球形接头(16,18)运转区外面的蜗轮和蜗杆传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纸板加工机的切纸台用压纸机,诸如纸张或纸板的压纸机,更特殊的是每一工作循环时压纸机带有可垂直移位的下机架,它一直移位到显然是水平的顶面,且将一压力施加于与固定的上机架连接的平板上。这样一台纸板加工机通常首先包括一台装有一纸堆的送纸台,纸堆上面的每张纸逐张取下后送至储纸台。在储纸台上每张纸通过由一系列沿横杆安装的纸夹而被夹住在其前边缘之前,首先是靠着前和侧挡块定位,横杆的每一端与带动横杆的侧向传动键连接,因而将纸张传送到下一加工台。加工台可以是一个切纸台,切纸台后面接着的是废边料排出台。紧随着这些加工台后面的是接纸台,在此接纸台上,每张纸是由角尺定位且通过放松纸夹而跌落在堆在出纸板上的纸堆上面。在现有机器中,上机架的每一边嵌入切纸台的机座中。活动机架通常在四点移位,四点的每一点作用于与曲轴连接的连杆所带动的一球形接头。这些点通常是成对布置,上游的一对点布置在机架上游边缘附近,即靠近送纸台;下游的另一对点布置在机架下游边缘附近,即靠近排出台。每一对点按架宽度方向,通常是相对于机架正中的垂直面而对称布置的,这些点位于机架侧边缘附近。值得指出考虑到传动件尤其是曲轴、连杆、蜗轮和蜗杆的几何形状及其位置,成对的上游和下游点经常处于宽度不同的间距上。加压时,上、下机架根据下机架各升起点位置而变形。处于压力下时,难以预计得到上下机架绝对相同的变形曲线。然而重要的是,高质量加工的纸板,尤其切纸的话,上下机架的变形曲线要尽可能匹配。然而,为了提高上下机架强度特性,使它们的变形匹配,采用四个甚至只用三个单独的球形接头,需要相适应的机架几何形状,事实证明这特别难以确定并实现。实际上,机架的某些断面必须由下机架传动件的布置来决定时,铸造大型上下机架的厚度和断面变动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眼前的技术是通过切纸刀具的手工调节来补偿上下机架的变形,这样也惹人讨厌。再者,由四个单独连杆带动的四个球形接头需要一个连接中心蜗轮的曲轴,该中心蜗轮装在下机架正中的垂直面上。在下机架通过下止点时,该机架的下面不得不被迫在中部留出让蜗轮通过的拆卸空间。该拆卸空间是明显地不可绕过的,在事实上是降低下机架的刚度特性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压纸机是这样布置的,即使得上下机架的变形曲线更易于实现匹配,若可能,简化上下机架的结构以将成本降至最小。这些目的由纸板加工机切纸台用的压纸机来实现,该压纸机包括每一侧嵌入切纸台机座的上机架,和通过球形接头作垂直移位的活动下机架,球形接头的转轴按活动下机架的宽度取向,每一球形接头由与曲轴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杆带动,其特征在于下机架只由两个相同的球形接头带动,即一个上游球形接头和一个下游球形接头,每个球形接头与通过活动下机架宽度中间的正中垂直面对称,每个球形接头的宽度介于活动下机架宽度的1/3和2/3之间,以及其特点是,曲轴由一蜗杆和一蜗轮带动,蜗轮布置在球形接头运转区的外面。这样,回复到两个球形接头使用,这两个球形接头不管这样宽到足以有效支承活动下机架,以及布置在运转区外的球形接头的传动,上下机架的变形曲线将可以精确的方式确定,以及可用来精确计算上下机架的每一机架的几何形状。在长度和逐步在宽度上以均匀一致方式进行下机架刚度补偿的同时,即易于得到受压接触面的完美结合。这种下机架的补偿更加容易使其与正中的纵向轴线严格地对称。最好的实施方式是,一个球形接头是由第一中心主连杆带动,而另一个球形接头是由一对分别位于第一连杆两侧的同一曲轴的副连杆带动。副连杆对的尺寸是这样的,即它们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压强度相当于主连杆的强度。与两个并排的相同连杆相反,这样设计是确保对着下机架正中垂直面的上升动作均匀性。带动连杆的曲轴最好在其轴端由安装在球形接头侧的垂直蜗轮传动。牵涉少量连杆的这种设计首先避免必须在下机架徒劳无功地开槽的可能,然后,可将蜗轮置于传动蜗杆的一侧,并能在超压情况下设置自动离合装置。研究了无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和附图的图解后,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这些图是附图说明图1是压纸机的“操作者”侧视图,即朝纸张移动方向看的左侧;图2是前视图,即压纸机的进口;及图3是压纸机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一张纸或纸板2通过在压纸机的固定上机架4和垂直移动的下机架8之间的纸夹纸杆3而被引入。一旦纸张就位,下机架8的上升运动即将纸张2压入上机架4的刀具5内,这张纸就按这些刀具布排的形状切割。如同时审视三个视图可看到,按照本专利技术更特殊的是,下机架8只通过两个相同的球形接头而靠在压纸机的下机座7处上游球形接头16和下游球形接头18。每个球形接头包括与水平面明显对称的上半球形接头36和下半球形接头32。下半球形接头32是铰接的,它绕着下滚柱34轴Y3转动,下滚柱靠着布置在下机座7内的球座35上,下半球形接头的上端也是铰接的,且对着正中滚柱22(26)绕轴Y2转动。以类同的方式,上半球形接头36的下端也是铰接的,对着正中滚柱22(26)绕轴Y2转动,其上端对着装在下机架8的底脚39上的半滚柱38绕轴Y1转动。如从图2和3上可清楚地看到,每一半球形接头从与正中滚柱22接触的边缘起具有一中空腔30,合成的总体形状与它们的正中垂直面对称,按照本专利技术,该垂直面与下机架8的正中垂直而重合。下半球形接头32和上半球形接头36的每一侧边缘安排了一个因螺栓将一转动滚柱和球形接头同定的凹窝。此外,这些转动滚柱通过容纳位于滚柱两端的定位轴的压盖28而被横向地保持在球形接头内,这些压盖是用螺栓固定在球座或下半球形接头上。按照本专利技术更特殊的是,上游球形接头16的正中滚柱22通过与曲轴14连接的一主连杆20而被保持在其中间。下游侧的球形接头18的正中滚柱26通过一对布置的在空腔30内的副连杆而被保持,在靠着与正中滚柱26接触的两半球形接头每一上下部分的内表面。换言之,连杆对24的每一副连杆是对称地布置在与曲轴连接的主连杆20的两侧。两副连杆24的尺寸是这样的,即两副连杆的总尺寸相当于主连杆20的。如在图2和3上清楚地看到,从相反于操作者一侧的球形接头16、18的运转区伸出的曲轴14的一端,可与由下部蜗杆10传动的垂直蜗轮12连接。如同时审视三个视图可看到,球形接头16和18对称。于纵向垂直面X—X和横向垂直面Y—Y。因而由这些球形接头施加在下机架8上的推力相对于这两个面而言是平衡的。反之,按照本专利技术更特殊的是,球形接头16和18的宽度只介于机架宽度的1/3和2/3之间,使得在正中垂直面X—X内的推力强度最大,这样与嵌入上部固定机架4的两侧边缘相结合,使得这两个机架在受压时的变形耦合。于是特别容易匹配,下机架8与吲定上机架4因为在宽度方向上是对称的,在长度方向是明显地不变的。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压纸机还可进行许多改进。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涉及纸板加工机的切纸台用压纸机,该压纸机包括每侧嵌入切纸台机座的上机架(4)和通过球形接头而垂直移位的活动下机架(8),球形接头的转轴按活动下机架(8)的宽度取向,每个球形接头(16,18)由与一根曲轴(14)上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杆(20,24)带动,其特征在于活动下机架(8)只由两个相同的球形接头带动,即一个一游球形接头(16)和一下游球形接头(18),每一球形接头与通过活动下机架(8)宽度中间的正中垂直面(X—X)对称,每一球形接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纸板加工机的切纸台用压纸机,该压纸机包括每侧嵌入切纸台机座的上机架(4)和通过球形接头而垂直移位的活动下机架(8),球形接头的转轴按活动下机架(8)的宽度取向,每个球形接头(16,18)由与一根曲轴(14)上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杆(20,24)带动,其特征在于活动下机架(8)只由两个相同的球形接头带动,即一个一游球形接头(16)和一下游球形接头(18),每一球形接头与通过活动下机架(8)宽度中间的正中垂直面(X-X)对称,每一球形接头(16,18)的宽度介于活动下机架(8)的宽度的1/3和2/3之间,其中,曲轴(14)由布置在球形接头(16,18)运转区外面的蜗轮(12)和蜗杆(10)所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塞尔耶尔利让吕克
申请(专利权)人:鲍勃斯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