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压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58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复两用机械压力装置,其为双动式,能在单动式的使用方式下以高压冲压成形大型坯料。该装置具有使外滑块(8)和设置在其内侧的内滑块(9)以规定的时刻上、下运动的驱动部(14),在外滑块(8)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升降板(10),其与内滑块(9)的下表面相对,在该升降板(10)的下表面上设有上模(7),在该下表面之下设有进行冲压的下模(3)。另外,在升降板(10)的上面部上设有依靠内滑块(9)下降时所产生的加压力而缩小的第1流体压缸(11)。另外,在外滑块(8)与驱动部(14)之间设有第2流体压缸(12),在第1流体压缸(11)因内滑块(9)的加压力而缩小时,依靠从该第1流体压缸(11)供给的压力流体的压力,该第2流体压缸(12)与之联动而伸长,向下方推压外滑块(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压力装置,尤其是涉及虽然为双动式但是可以以单动方式来使用的机械压力装置。
技术介绍
过去,按照压力发生机构,用于钢板的拉深加工等的压力装置大体分为使用液压的液压压力装置和利用机械驱动力的机械压力装置(Mechanical Press Apparatus),按照滑块的运动方式,这些装置又被分类成单动式(Single Action Type)和双动式(Double ActionType)。另外,按照滑块的驱动机构,机械压力装置分为曲柄压力机、曲柄联杆式压力机、肘杆式压力机、摩擦压力机等。其中,双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的构造是,其外滑块和设置于其内侧的内滑块通过驱动部驱动而各自上、下运动,在冲压加工坯料之际,其外滑块比内滑块先下降,安装在外滑块上的外模压住坯料的周缘部,然后通过内滑块的下降来进行坯料的拉深成形等(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平8-103827》)。这样,就过去的双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来说,由于其外滑块比内滑块先推压坯料,所以与单动式相比,其具有可以稳定而且良好地对坯料进行拉深加工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过去的双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因为需要上下各2个模,即,作为上模的外模和内模(冲模)、作为下模的与外模对应的坯料座和与内模对应的模腔,而且与单动式相比较,驱动部的构造复杂,所以存在成本高的缺点。另外,过去的双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为了适用于深拉深,在通常情况下,被放置在串联线(Tandem Line)的前头,但是一般单动式的压力装置将坯料成形为凸状,而双动式则为凹状的成形,所以必须在双动式与单动式之间安装反转机来反转坯料的上下面,因此存在冲压加工品的生产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在过去的双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中,由于分配到外滑块和内滑块的驱动力取决于驱动部的构成,所以不能使外滑块和内滑块的加压能力根据坯料的材质和厚度等进行变化,而且如果使内滑块增大,那么内滑块就会与外滑块发生干涉,因此冲压的加工品受到外滑块的内侧的大小的限制。因此,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是,为了适应汽车车体等冲压加工品的大型化和提高生产率,单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占了主流,双动式的压力装置加压能力小、提高能力的改造又很困难而不太使用,所以,人们在苦苦寻求其对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使双动式的机械压力装置可以用于单动式的使用方式,以高压冲压加工大型工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压力装置,具有使外滑块和设置在该外滑块内侧的内滑块按规定的时刻上、下运动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内滑块的下表面相对而被固定在外滑块的下端面上的升降板;固定在该升降板的下表面上的上模(上部模);位于上模上、下运动的下表面上的、进行冲压的下模(下部模);设置在该升降板的上面部上且依靠因内滑块下降时产生的加压力而缩小的第1流体压缸;和第2流体压缸,其设在外滑块与驱动部之间,当内滑块的加压力使第1流体压缸缩小时,该第2流体压缸依靠由该第1流体压缸提供的压力流体的压力与该第1流体压缸联动而伸长,从而向下方推压外滑块。在此,优选为,第1流体压缸和第2流体压缸均为具有将活塞部和活塞杆部设置成一体的伸缩活塞杆的单活塞杆形,该活塞部在空心且密闭的缸体内部沿长度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而使内部的流体膨胀、压缩,该活塞杆部从该活塞部延伸到缸体的外部,而且第1流体压缸和第2流体压缸均为双动式的流体压缸,其缸体具有向伸缩活塞杆的活塞部侧提供膨胀、压缩用流体或将其排出的一次端口,和提供伸缩活塞杆的活塞杆部侧的流体或将其排出的二次端口;该第1流体压缸和第2流体压缸的缸体,其一次端口借助于连通通道而相互连接,当第1流体压缸缩小时,压力流体通过连通通道流入到第2流体压缸,从而使伸缩活塞杆伸长。另外,优选为,将第1流体压缸(活塞部)的受压面积A1与第2流体压缸(活塞部)的受压面积A2的比率A1/A2,设定成同内滑块的加压能力P1与外滑块的加压能力P2的比率P1/P2相同。另外,优选为,在将第1流体压缸与第2流体压缸的一次端口连接起来的连通通道的连通区域,连接有第1管路,该第1管路用于从压力源向第1流体压缸与第2流体压缸提供规定压力的压力流体,在第2流体压缸的二次端口上,连接有第2管路,该第2管路用于从压力源向第2流体压缸提供压力比提供第1管路的压力流体更高的压力流体,从而使第1流体压缸恢复到联动前的状态;而且第1流体压缸的二次端口设置成配合动而提供作为流体的空气或将其排出。另外,优选为,第1流体压缸削减二次端口而设置成而仅以一次端口来工作。另外,优选为,在升降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与上模结合的模设定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压力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简图。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驱动部的纵剖面看到的构成例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驱动部的正面切除一部后看到的构成例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X-X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上模的安装部分的简图。图6是回路图,表示进行图5所示的第1和第2流体压缸内的压力控制的油压回路的一个实施例。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机械压力装置的坯料加工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8是外滑块和内滑块的循环曲线图。1 床身2 垫板3 下模4 坯料座5 缓冲销6 缓冲机构7 上模8 外滑块9 内滑块10 升降板11 第1流体压缸11A 缸体11B 伸缩活塞杆12 第2流体压缸12A 缸体12B 伸缩活塞杆13 连通通道14 驱动部15 电机16 飞轮17 传动机构18 主轴19 曲轴 20 外杆21 内杆22 离合器23 制动装置41、42 一次端口43、44 二次端口51 油压泵(压力源)53 第1管路54 第2管路58 单向阀59 压力控制阀62 单向阀64 压力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压力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压力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简图。在图1中,1为床身,2为固定在床身上的垫板,3为安装在垫板2上的下模,4为配置在下模3的外侧的框状的坯料座,此坯料座4由贯穿垫板2的缓冲销5支承,该缓冲销5由配置在床身1内的模具缓冲机构6支承,并可以升降。另外,根据需要可以省略坯料座4和缓冲销5以及模具缓冲机构6。另一方面,7为与下模3对应的上模,8为使上模7升降的框状的外滑块,并且在该外滑块8内侧设有内滑块9,这些滑块8、9通过未图示的平衡缸被吊在后叙的曲轴19之下,并可以自由升降。尤其是,在外滑块8下固定有锁定其下方开口部的升降板10,在该升降板10的下面上安装有上模7。即,该装置形成为单动式的型构造,上模7(上部模具)下降到位于上下运动的下表面之下(垫板2的上表面上)的下模(下部模具)而与之嵌合,同时,将坯料W(参照图7)夹在该上、下模之间来冲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上部模具的上模7与作为下部模具的下模3可以以上、下各1个模具的形式来形成,所以模具构造简单,可以与单动式一样降低成本。另外,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械压力装置的构造是将坯料成形为凸状的单动式的构造,所以即使被置于串联线的前头也不需要进行反转的反转机,可以提高压力加工品的生产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因为上、下模具可以以上、下各1个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压力装置,具有使外滑块和设置在该外滑块内侧的内滑块按规定的时刻上、下运动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内滑块的下表面相对而被固定在上述外滑块的下端面上的升降板;固定在上述升降板的下表面上的上模(上部模); 位于上述上模上、下运动的下表面上的、进行冲压的下模(下部模);设置在上述升降板的上面部上且依靠因上述内滑块下降时产生的加压力而缩小的第1流体压缸;和第2流体压缸,其设在上述外滑块与上述驱动部之间,当上述内滑块的加压力使上述第 1流体压缸缩小时,该第2流体压缸依靠由该第1流体压缸提供的压力流体的压力与该该第1流体压缸联动而伸长,从而向下方推压上述外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铉午黑岩进矢岛佳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岛铁工所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