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压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09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压力机,其本体包括底座、悬臂以及连接底座和悬臂的支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工件,所述悬臂用于将导向装置固定在工件的上方;该导向装置内设有可沿其往复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由气缸驱动;其中,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至少通过铰接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连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小了压力机本体的变形,提高了压力机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制、铆接的金属加工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 工作行程较短、用在铆接装配工序、以及金属零件的冲压、字符压印等工 序的压力机。
技术介绍
如图l所示,现有技术中气动压力机包括由底座211、悬臂212以及 连接底座211和悬臂212的支架213构成开口为"IT形的本体,本体通常是 金属板材通过焊接或螺紋连接而成;所述底座211上设有导向杆221,限位 螺栓222,以及用于固定工件100的模具下模231;与模具下模231相对应 的模具上模232,模具上模232通过模架233设置在导向杆221上,限位螺 栓222用于调整模具上模232的工作高度,设置在悬臂212上的气缸240 与模架233相连接,气缸240活塞杆运动方向与导向杆221的导向方向一 致,导向杆221上设置压缩弹簧223起到模架233复位的作用,这样模架 233可沿导向杆221上下滑动。气缸240伸出时,气缸活塞杆推动模架233 沿着导向杆221的导向向下运动,带动模具上模232向下运动,当模架233 接触到限位螺栓222上端后被阻挡限位,此时模具上模232刚好将放置在 模具下模231内的工件IOO铆接变形至要求的尺寸;气缸240缩回时,在 导向杆221上的压缩弹簧223的将模具上模232及模架233弹回初始位置。这种气动压力机在工作状态下(例如铆接),工件100受到气缸240活 塞杆的压力同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给气缸240的活塞杆,因气缸240固定 在悬臂212的上端,所以,本体产生如图2所示的作用力F,该作用力F将引起本体的悬臂212产生正挠度,如图3所示,该正挠度直接影响气压 机的加工精度,尤其使其难以适应于精密要求高的工序。另,因为气缸的输出力直接作为铆接机工作时的工作压力,在需要大 铆接压力的场合(例如铆接工件的材料较厚时),只能采用大缸径的气缸, 这样一方面气缸结构尺寸庞大,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大缸径的气缸价格昂 贵,制造成本高,使用时压缩空气耗气量也较大,增加使用成本。而且, 这种气动压力机的工作行程调整不方便,实际工作高度由设置在模具上的 限位杆来调整,调整精度差。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压力机,该气动压力机能够减小支架 的变形,提高压力机的加工精度。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动压力机,其本体包括底座、悬臂以及连接底座和悬臂的支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工件,所述悬臂用于将导向装置固定在工件的上方;该 导向装置内设有可沿其往复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由气缸驱动;其中,所 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至少通过铰接在 所述本体上的第 一连杆连接。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滑块通过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从铰接部到与所述活塞杆的 铰接端之距离为第 一支杆,所述第 一连杆从铰接部到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 接端之距离为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杆的长度。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在所述活塞杆位于最大行程时,其近乎垂 直于所述第一支杆;并且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近乎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杆的运动轨迹上设有用于限 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继续推出的行程调节装置。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行程调节装置包括i殳置在所述本体 上的螺栓,该螺栓位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上方。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行程调节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 连杆上的弧形槽,以及^:置在所述本体上与该弧形槽相适配的凸柱。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调节机构连 接,该调节机构包括一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的螺故接头,其螺紋端与所述 滑块螺紋连接。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紋接 头上的行程微调螺母和行程锁紧螺母。所述的气动压力机,其中,所述螺故接头、行程微调螺母以及行程锁 紧螺母采用双头细牙螺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动压力机,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气缸, 将气缸的安装位置从悬臂上转移到支架上,使得本体受工件的反作用力的 受力状态从现有技术中的悬臂受弯曲应力改变为支架受拉伸应力,由于金 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远高于其抗弯强度,从而减小了本体的变形,提高了压 力机的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中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支架受到工件反作用力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支架受到工件反作用力时变形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压力机在气缸活塞杆缩回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压力机在气缸活塞杆伸出时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在气缸活塞杆伸出时支架的受力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杆的一种形式;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杆的另一种形式;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杆的又一种形式;图IO是本专利技术中压力机的左视图ll是本专利技术中压力机的俯视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压力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较佳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所述气动压力机主要是改进了气缸的结构位置关系,使之 在对滑块驱动进行工件加工的同时,减少对支架和悬臂的反作用力变形,从 而可提高加工精度的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气动压力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其本体包括底座311、悬臂 312以及连接底座311和悬臂312的支架313,如图4所示,支架313的方 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支杆结构,也可采用具有外壳体的整体结构;底座311 用于固定工件100,悬臂312用于将导向装置320 (见图11)固定在工件 100的上方,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向装置320采用燕尾槽导轨,该燕尾槽分为 燕尾槽导轨左镶块321和燕尾槽导轨右镶块322;导向装置320内设有可沿 其往复运动的滑块330;通过安装耳轴341将用于驱动滑块330的气缸340 设置在支架313上,通过第一连杆350连接滑块330与气缸340的活塞杆, 第一连杆350铰接在所述本体上,其靠近气缸340的一端与气缸杆铰接, 也可以如图4中所示,气缸340的活塞杆通过连接件342与第二连杆360 铰链连接;第一连杆350靠近滑块330的一端可设置为凸轮形式或者设置 滚轮与滑块330的上端相抵靠。气缸340的活塞杆推出,第一连杆350随之绕销轴353的旋转,同时, 滑块330在导向装置320中急速向工件IOO压下,完成加工,如图5所示;此时,工件100对滑块330产生的反作用力,特狭为沿安笨斗种341和邻 轴353方向使本体受拉伸的拉应力Fc,见图6;因为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 通常远远大于其抗弯强度,所以本体不易发生变形,这提高了气压机加工 的精度。此外,本体材料采用铸铁件,由于铸铁件具有非常高的结构刚性, 因而工作时本体的变形近乎为零,所以能够实现极高的工作并奮度。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以下改进所述第一连杆 350与所述滑块330通过第二连杆360铰接,见图4。为了保证机构在铆接 工作时具有最大的输出工作力和刚性,当气缸340驱动第一连杆350碰到 P艮位螺栓372时,第二连杆360与第一连杆350和滑块330的铰接处,以 及第一连杆350与本体的铰接处应该在一条直线上,以形成自锁。此时, 工件100对滑块330产生反作用力,才能转换为图6所示的沿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压力机,其本体包括底座、悬臂以及连接底座和悬臂的支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工件,所述悬臂用于将导向装置固定在工件的上方;该导向装置内设有可沿其往复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由气缸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至少通过铰接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连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炎朱方来熊伟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