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煤碾辊式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06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煤碾辊式造粒机,其主要采用电动机固定在底座上,电动机主轴及第二联轴采用第一联轴器连接,大齿轮与主动轴连接安装在下箱体中部,主轴安装在下箱体的上端;中箱体与下箱体连接;模板安装在中箱体上端;三叉压辊安装在主轴上;主轴安装在中箱体与下箱体连接的中间,甩料架固定在主轴上安装在中箱体下面;甩料盘固定在甩料架上,大齿轮座与主轴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投资成本低,生产线不受锅炉位置限制,只要具备运送防雨条件;生产线操作简单,易保养,操作工人通过短期培训后就能上岗操作;生产出来的固硫型煤高于环境温度,具有一定的湿强度和良好的水分挥发性,不必对产品进行加热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S系列型煤碾辊式造粒机,具体地说是广泛适用煤矿、 洗煤厂、电厂及使用锅炉的行业,对以煤为主的混合物进行碾滚造料。技术背景型煤应用于煤炭深加工,国内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展,由于当时的 特定环境,型煤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基本上是空白。只是在近年型煤 的发展才开始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只是局限于片面,没有大的作为。当时的 一些企业对型煤的的加工利用只局限于利益的驱动,根本没有考虑到环保, 片面的追求利益化,对型煤的生产设备并没有重视。早期开发的型煤机械规格有冲压成型、挤压成型、滚压成型等,生产工艺粗糙、技术落后,体积 大、操作复杂、产量低、生产线受锅炉位置限制等特点。如冲压成型的型煤 机生产出的型煤形状是蜂窝型,原理是电机带动皮带轮转动再带动曲轴,曲 轴再带动主轴连续不断的来回传动,把煤泥从蜂窝形状的模具中挤出就是蜂 窝煤。挤压成型和滚压成型的原理基本一样,电机启动后带动皮带轮再带动 减速箱把速度降下来,再通过联轴器带动一对滚轮对向转动,滚轮上布满凹 状的圆球型或椭圆型,当煤泥进入滚轮中间后就迅速把凹状的圆球型或椭圆 型填满,在滚轮对向转动中合龙成型,然后在滚轮下方掉出来落在里面的输 送带上送出来,就是圆球型和椭圆型的型煤。在当时看起来是时髦、花俏。 但在实际应用中就遇到了问题,象蜂窝型的型煤体积大,在锅炉燃烧过程中 无法象正常的块煤经过提升机送到炉排上,只能靠人工提送,造成了很大的 浪费,只能用于民用取暖。再比如圆球型和椭圆型型煤,在实际应用中也无 法达到使用效果,虽然形状比蜂窝煤小许多,在燃烧过程中仍然出现燃烧不 充分的现象,只能应用到冶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投资成本低,生产 线不受锅炉位置限制,使用固硫型煤后环境可显著改变,有利于环保;操作 简单、产量高、挤压力大,能连续生产的型煤碾辊式造粒机。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其主要采用电动机固定在底座上,电动机 主轴及第二联轴采用第一联轴器连接,第一联轴器与第二联轴器连接;盖板安装在第二联轴器上,大齿轮与主动轴连接安装在下箱体中部,下箱体与底 座连接;上轴承座固定主轴安装在下箱体的上端;中箱体与下箱体连接;中 箱体安装在上罩与下箱体中间;模板安装在中箱体上端,模板上设置成型孔; 三叉压辊安装在主轴上;锁紧螺母固定在主轴上,压板压在三叉压辊上,主 轴安装在中箱体与下箱体连接的中间,在上罩和中箱体中间安装第一衬套, 在中箱体中间安装第二衬套,甩料架固定在主轴上,安装在中箱体下面;甩 料盘固定在甩料架上,深沟球轴承与主轴连接,装在上轴承座上;滚珠轴承 安装在上轴承座下端,用于固定主轴;大齿轮座与主轴固定;深沟球轴承安 装在下轴承座上面,用于固定主轴;推力球轴承安装在下轴承座下面,用于 固定主轴;闷盖与下轴承座连接。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投资成本低,与同等量的锅炉烟气湿法 脱硫相比少70%以上;生产线不受锅炉位置限制,只要具备运送防雨条件, 生产地点一般与煤场相连;使用固硫型煤后,锅炉的配套设施如水膜除尘、 文丘里除尘等原由设施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生产线操作简单,易保养设备, 操作工人通过短期培训后就能上岗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使用固硫型煤后环境显著改变,炉内脱硫50-70%以上; 不到一年时间就能收回投资,固硫型煤燃烧状况明显好于原煤燃烧,热值在 3500大卡-5500大卡的均能使用,挥发份达18%-30%。成品煤颗粒度在10 12腿;透气性好,燃烧充分,与原煤相比节能10%以上。另外,固硫型煤与 原煤相比其单位堆积比仅是原煤的85%左右。使用时以造粒机为主体,设计 配套了分筛系统、加料系统、粉碎系统、混合搅拌系统等设施,形成了年产 IO万吨的固硫型煤生产线,(其他辅助系统不变,双机能达20万吨/年)。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l、电动机2、第一联轴器3、平键4、柱销5、 盖板6、内六角螺钉7、第二联轴器8、弹簧垫圈9、六角螺栓10、主动轴ll、 0形圈12、下箱体13、上轴承座14、六角螺栓15、弹簧垫圈16、中箱体17、 模板18、三叉压辊19、上罩20、六角螺栓21、锁紧螺母22、压板23、主轴 24、平键25、第一衬套26、第二衬套27、平键28、甩料架29、甩料盘30、骨架油封31、深沟球轴承32、滚珠轴承33、平键34、大齿轮35、弹簧垫圈 36、六角铰制孔用螺栓37、垫套38、深沟球轴承39、推力球轴承40、 0形 圈41、标准型弹簧垫圈42、六角螺栓43、闷盖44及下轴承座45等。本专利技术采用电动机2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用于承载电动机及主机; 电动机2用于造粒机电源启动及运行。第一联轴器3用于连接电动机1主轴 及第二联轴8相接;平键4固定电动机1主轴与第一联轴器3;柱销5用于 第一联轴器3与第二联轴器8的连接;盖板6安装在第二联轴器8上,采用 内六角螺钉7紧固,防止柱销5从第二联轴器8脱出;弹簧垫圈9用于六角 螺栓在第二联轴器8与花键套之间的缓冲件,弹簧垫圈9设置在第二联轴器 8与花键套之间,并且用六角螺栓10紧固。大齿轮35与主动轴11连接安装 在下箱体13中部,主动轴11连接大齿轮35传输动力;0形圈12设置在第 二联轴器8与花键套之间,起密封作用,防止机械油渗漏;下箱体13保护主 机动力的壳体,安装在主机最下面与底座1连接;上轴承座14用于固定主机 主轴与滚珠轴承的轴体,安装在下箱体13的上端;中箱体17与下箱体13采用六角螺栓15连接;弹簧垫圈16与六角螺栓为中箱体17的缓冲件;中箱体17用于造粒机出料,安装在上罩20与下箱体13中间;模板18用于型煤 成型,安装在中箱体17上端,模板18上设置成型孔;三叉压辊19安装在主轴24上;用于煤泥或煤粉的压制从模板中挤出;上罩20安装在主机最上面;用于保护三叉压辊19与模板18,防止煤泥或煤粉漏出;全螺纹六角螺栓21 将锁紧螺母22固定在主轴24上端,防止三叉压辊19在高速旋转时从主轴 24上松动;压板23压在三叉压辊19上,用于锁紧螺母22与三叉压辊19, 防止三叉压辊19的松动;用于连接各主要部件,主轴24安装在中箱体17 与下箱体13连接的中间(主机中心),用于连接各主要部件。平键25用于三 叉压辊19与主轴24的固定;第一衬套26为三叉压辊19的垫件,装在上罩 20和中箱体17中间;第二衬套27为三叉压辊19的垫件,装在中箱体17中 间;平键28用于第二衬套27与主轴24的固定;甩料架29固定在主轴24 上,安装在中箱体17下面;甩料盘30固定在甩料架29上;骨架油封31安 装在上轴承座14上,保护主轴24在旋转时与上轴承座14的磨损;深沟球轴 承32与主轴24的连接,装在上轴承座14上;滚珠轴承33安装在上轴承座 14下端,用于固定主轴24;由上轴承座14、深沟球轴承32、滚珠轴承33 等组成上轴承组件。平键34用于大齿轮座与主轴24的固定;六角铰制孔用 螺栓37用于大齿轮35与大齿轮座的连接;弹簧垫圈36为六角铰制孔用螺栓与大齿轮之间的缓冲件,且设置在六角铰制孔用螺栓与大齿轮之间;垫套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煤碾辊式造粒机,其特征是采用电动机(2)固定在底座(1)上,电动机(1)主轴及第二联轴(8)采用第一联轴器(3)连接,第一联轴器(3)与第二联轴器(8)连接;盖板(6)安装在第二联轴器(8)上,大齿轮(35)与主动轴(11)连接安装在下箱体(13)中部,下箱体(13)与底座(1)连接;上轴承座(14)固定主轴(24)安装在下箱体(13)的上端;中箱体(17)与下箱体(13)连接;中箱体(17)安装在上罩(20)与下箱体(13)中间;模板(18)安装在中箱体(17)上端;三叉压辊(19)安装在主轴(24)上;锁紧螺母(22)固定在主轴(24)上端,压板(23)压在三叉压辊(19)上,主轴(24)安装在中箱体(17)与下箱体(13)连接的中间,在上罩(20)和中箱体(17)中间安装第一衬套(26),在中箱体(17)中间安装第二衬套(27),甩料架(29)固定在主轴(24)上,且安装在中箱体(17)下面;甩料盘(30)固定在甩料架(29)上,深沟球轴承(32)与主轴(24)连接,装在上轴承座(14)上;滚珠轴承(33)安装在上轴承座(14)下端,用于固定主轴(24);大齿轮座与主轴(24)固定;深沟球轴承(39)安装在下轴承座(45)上面,用于固定主轴(24);推力球轴承(40)安装在下轴承座(45)下面,用于固定主轴(24);闷盖(44)与下轴承座(4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刚陈维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辰晓环保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