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叠片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耳箔、第一极耳、第二极片、第二极耳箔、第二极耳、隔离膜、保护胶。第一极耳具有第一绝缘体、第一焊接部、第一外接部。第一极片具有:第一焊接槽,容置第一焊接部,第一焊接部与第一集流体焊接;第一容纳槽。第二极耳具有、第二绝缘体、第二焊接部、第二外接部。第二极片具有:第二焊接槽,容置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与第二集流体焊接,第二焊接部中的面向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的第二焊接部受隔离膜隔离保护地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容纳槽,第一焊接部中的面向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极片的第一焊接部受隔离膜隔离保护地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槽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叠片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耳箔、第一极耳、第二极片、第二极耳箔、第二极耳、隔离膜、保护胶。第一极耳具有第一绝缘体、第一焊接部、第一外接部。第一极片具有:第一焊接槽,容置第一焊接部,第一焊接部与第一集流体焊接;第一容纳槽。第二极耳具有、第二绝缘体、第二焊接部、第二外接部。第二极片具有:第二焊接槽,容置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与第二集流体焊接,第二焊接部中的面向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的第二焊接部受隔离膜隔离保护地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容纳槽,第一焊接部中的面向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极片的第一焊接部受隔离膜隔离保护地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槽内。【专利说明】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移动设备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如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原有的手提笔记本电脑发展到现在的超极本;各种各样的PAD和电子书等。与之相应的二次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求锂离子电池的续航时间更长,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更苛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锂离子二次电池性能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其中就催生了一种新的叠片电芯结构设计,通过将外接极耳嵌入到电芯其中的一层极片中,其他极片通过极耳箔连接通电的方式,提升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提升叠片电池的能量密度空间,同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叠片锂电池常规的加工工艺,正负极片和隔膜交错叠合,每层正负极片通过极耳箔焊接在一起,然后再与外接设备的极耳焊接,这样就造成了极耳胶到电芯主体之间的这部分空间被浪费,消耗电池内部空间,致使电池的容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其能减少焊接极耳造成的电芯内部空间的浪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其能提高极耳焊接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其能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其能提高极耳设计的灵活性。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其能保证电芯与包装袋完好匹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片式电芯,其包括:多个第一极片,各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形成于第一集流体正反面上的含有第一活性物质的第一膜片;多个第一极耳箔,电连接在一起且各第一极耳箔电连接于相应一个第一极片的第一集流体;第一极耳,设置并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极片的其中一个之上;多个第二极片,各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形成于第二集流体正反面上的含有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膜片;多个第二极耳箔,电连接在一起且各第二极耳箔电连接于相应一个第二极片的第二集流体;第二极耳,设置并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极片的其中一个之上;隔离膜,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极片和所述多个第二极片之间;以及保护胶。其中,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和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极片设置为相邻。第一极耳具有:第一绝缘体;两个第一焊接部,设置于第一绝缘体且相互间隔开;以及第一外接部,设置于第一绝缘体且电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焊接部。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具有:两个第一焊接槽,通过使该第一极片的第一膜片露出第一集流体形成,分别容置第一极耳的两个第一焊接部,所述两个第一焊接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焊接槽内的第一集流体焊接;第一容纳槽,面向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极片设置且与两个第一焊接槽间隔开。第二极耳具有:第二绝缘体;两个第二焊接部,设置于第二绝缘体且相互间隔开;以及第二外接部,设置于第二绝缘体且电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焊接部。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极片具有:两个第二焊接槽,通过使该第二极片的第二膜片露出第二集流体形成,分别容置第二极耳的两个第二焊接部,所述两个第二焊接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焊接槽内的第二集流体焊接,且所述两个第二焊接部中的面向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的第二焊接部受隔离膜隔离保护地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槽内;以及第二容纳槽,面向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设置且与所述两个第二焊接槽间隔开,所述两个第一焊接部中的面向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极片的第一焊接部受隔离膜隔离保护地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槽内。所述保护胶分别涂布在两个第一焊接槽、两个第二焊接槽内,以覆盖相应第一极耳的第一焊接部的焊接部位和第二极耳的第二焊接部的焊接部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电解液;以及包装袋,封装叠片式电芯并容纳电解液以使电解液浸润叠片式电芯的多个第一极片以及多个第二极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在第一极片上设置用于焊接第一极耳的第一焊接槽以及容纳部分第二极耳的第一容纳槽,且对应地在第二极片上设置用于焊接第二极耳的第二焊接槽以及容纳部分第一极耳的第二容纳槽,并且所述保护胶分别涂布在两个第一焊接槽、两个第二焊接槽内,由此,减少焊接极耳造成的电芯内部空间的浪费,极耳焊接的可靠性更高,且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提高了极耳设计的灵活性,可以设置在电芯四周的任何位置。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极片在设置于最外层时可紧靠包装袋的未冲坑面,由此可使极耳与包装袋封装边平齐,紧靠未冲坑面,从而电芯与包装袋完好匹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部分相关部件组合在一起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立体图,但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隔离膜;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的立体图,其中,以虚线示出包装袋,但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隔离膜;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及第一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一焊接槽;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及第一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一焊接槽;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及第一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一焊接槽;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及第一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一焊接槽;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及第一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一焊接槽;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及第一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二焊接槽及第二容纳槽;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二极片及第二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二焊接槽及第二容纳槽;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二极片及第二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二焊接槽及第二容纳槽;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二极片及第二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以虚线示出一个第二焊接槽及第二容纳槽;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叠片式电芯的第二极片及第二极耳箔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炜,何平,方宏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