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牟俊海专利>正文

新型防盗电电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530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盗电电表,包括三相线的计量线圈和与其并联的串联有电阻的发光二极管,电表的A、B、C三相输入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双向可控硅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到该相线输出端及其计量线圈的一端,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都连接到计量线圈的另一端,且与输入和输出中线连接,输入中线N连接一继电器的线包后,与C相输入端连接,继电器触点设于输出中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防盗电性能好,值得推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盗电电表,包括三相线的计量线圈和与其并联的串联有电阻的发光二极管,电表的A、B、C三相输入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双向可控硅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到该相线输出端及其计量线圈的一端,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都连接到计量线圈的另一端,且与输入和输出中线连接,输入中线N连接一继电器的线包后,与C相输入端连接,继电器触点设于输出中线上。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防盗电性能好,值得推广。【专利说明】新型防盗电电表
本技术涉及电量计量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防盗电电表。
技术介绍
如今能源紧缺的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电能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尤为紧缺,每年都有巨大的用电缺口。现用的电能表结构简单,使电能很容易被窃取,而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盗电。就盗电手段而言,对于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用户大多都是采用断开一个乃至两个计量线圈进行盗盗电能,使电压线圈失电而无法计量各相的电荷,从而达到盗电的目的。这不仅给国家本就紧缺的电力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具有很多的安全隐患。现在有些电表加装漏电保护器,但成本高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技术简单,成本低的新型防盗电电表。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防盗电电表,包括三相线的计量线圈和与其并联的串联有电阻的发光二极管,电表的A、B、C三相输入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双向可控硅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到该相线输出端及其计量线圈的一端,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都连接到计量线圈的另一端,且与输入和输出中线连接,输入中线N连接一继电器的线包后,与C相输入端连接,继电器触点设于输出中线上。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电表电路中加入双向可控硅和继电器,达到了防盗电的目的。当盗电者断开中线时,电路中的双向可控硅由于没有触发信号而截至,此时继电器的线包失电,继电器的触点断开,三相电压不会从电表输出,使盗电者不能盗电,同时电路中的供电指示灯,即与线圈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熄灭,提示有盗电行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防盗电性能好,同时还有效防止了由于中心线开路而引发的爆棚事故,避免了用户的电器设备遭到损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新型防盗电电表,包括三相线1、3、5的计量线圈和与其并联的串联有电阻的发光二极管,电表的A、B、C三相输入端1、3、5分别各连接一个双向可控娃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到该相线输出端及其计量线圈的一端,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都连接到计量线圈的另一端,且与输入和输出中线7、8连接,输入中线N7连接一继电器的线包KM后,与C相输入端5连接,继电器触点K设于输出中线上。【权利要求】1.新型防盗电电表,包括三相线的计量线圈和与其并联的串联有电阻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为:电表的A、B、C三相输入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双向可控硅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到该相线输出端及其计量线圈的一端,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都连接到计量线圈的另一端,且与输入和输出中线连接,输入中线N连接一继电器的线包后,与C相输入端连接,继电器触点设于输出中线上。【文档编号】G01R11/24GK203572857SQ201320675215【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专利技术者】牟俊海 申请人:牟俊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俊海
申请(专利权)人:牟俊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