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伤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1388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伤检系统,包括一救护车端伤检设备、一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一立即寻址系统,该救护车端伤检设备包括伤检装置、行动智能装置及标签装置,救护车人员由该伤检装置检测伤员的伤检数据并输入至行动智能装置;该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可接收由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传输的伤检数据,且与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双向传输;该立即寻址系统具有接收器,接收器与急诊室云端伺服装置无线传输;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于救护车运送伤员至急诊室阶段即对伤员进行伤检及数据建置作业,提升救护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诊伤检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救护系统,主要指一种急诊伤检系统。
技术介绍
急诊为现代医疗救护的重要环节,各大医院中一般设有急诊室以因应伤员紧急救 护需求,以目前一般急诊流程而言,当发生伤病紧急情况时,先拨打120电话通报再由救护 车至伤员处接送伤员至医院急诊室,在接送过程中可由救护车人员对伤员作肢体固定、给 氧等急救处理,当救护车送至急诊室后再由急诊室人员依据急诊流程作伤检一评估病情、 查询病史及基本数据一挂号一相关科别医师诊疗一批价等急诊作业处理,在检伤过程中作 量测体温、血压、病情询问等处理并建置于医院的病历数据内,再令伤员配戴识别条形码以 便于医护人员得知该号码条伤员的状况及救诊病床位置。然而前述急诊流程必须等救护车到达急诊室时才能作伤检评估动作,将造成救治 时间增长的情形,且因急诊室不能事先预知何种病情的伤员何时会到达,不能预先准备人 力处理,当相关医师不在急诊室时更易造成延误救诊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检伤系统,可于救护车运送伤员至急诊室阶 段即对伤员进行伤检及数据建置,提升救护效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急诊伤检系统,包括一救护车端伤检设备、一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及一立 即寻址系统;救护车端伤检设备包括伤检装置及行动智能装置,救护车人员由该伤检装置 检测伤员的伤检数据并输入至行动智能装置;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接收由救护车端行动 智能装置传输的伤检数据,与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双向传输;立即寻址系统具有接收器, 该接收器与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无线传输。所述救护车端伤检设备还包括标签装置。所述行动智能装置为PDA手持计算机或iPAD平板计算机,且该行动智能装置具有 无线发射接收模块通过GPRS或3G或Wifi或Wimax无线传输数据。所述立即寻址系统的接收器与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藉由RFID、Zigbee、Wifi或 红外线方式传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急诊伤检系统在救护运送过程中救护车人员即可由 伤检装置为伤员作初步伤检,并通过行动智能装置将伤检数据传输至医院急诊伤检平台或 者将伤检数据先存储于行动智能装置中,到医院即可直接导出,可减少伤员于到达急诊室 后再作伤检的时间,且预先将数据建置可提供相关医护人员预作准备,避免医护人员不在 场错失医疗时机,可提升更佳医疗效率及伤员安全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急诊伤检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急诊伤检系统的架构及传送接收数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急诊伤检系统的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内建软件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急诊伤检系统的作业流程示意图。标号说明I救护车端伤检设备11伤检装置12行动智能装置121无线发射接收模块13标签装置2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1无线发射接收模块3立即寻址系统31接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急诊伤检系统包含一救护车端伤检设备1、一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一立即寻址系统3 ;其中该救护车端伤检设备I包括伤检装置11、行动智能装置12、标签装置13,该伤检装置11是救护车人员检测伤员的病情装置,可为体温计、 血压计、心电图器等,该行动智能装置12可为PDA手持计算机、iPAD平板计算机或其他可上网设备,其具有无线发射接收模块121以提供通过GPRS通用无线分组服务或3G第三代行动通讯或Wifi无线联网或Wimax无线宽带无线传输伤检、伤员数据行动智能装置12可内建识别条形码或其他相关应用程序APP ;标签装置13可为行动式条形码机,可打印条形码或RFID标签,并可打印与急诊室对应的条形码由救护车人员将该条形码配戴于伤员上, 而本技术同一行动智能装置12可与不同医院急诊室的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作双向数据传输,同一医院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亦可与不同行动智能装置12作双向数据传输。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具有无线发射接收模块21,可接收由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12传输的伤检数据,如图3所示,该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可内建病患管理模块、伤员标签模块、急救问诊模块、住院管理模块、病历管理模块、药品管理模块;由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12传输的伤员伤检数据及伤员基本数据可加载前述相关模块,使得急诊室端可于伤员尚未到达急诊室前即得知伤员情况,并可预作因应。立即寻址系统3 RTLS具有接收器31与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无线传输,并可藉由RFID、Zigbee, wif1、红外线等多种方式传输,该接收器31配戴于相关科别医生、护士或其他相关医护人员上,使得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2可根据接收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 12的数据发出讯息知会相关医护人员于伤员未到达急诊室前即预作准备。请参阅图4,本技术的作业流程实施例,其中当有紧急情况的伤员时由室内电话拨打120或其他方式联络救护车至伤员处,并将伤员接送至救护车上,此时救护车依据其区域判断载送伤员至目的医院急诊室,在救护运送过程中救护车人员即可由伤检装置为伤员作初步伤检,并通过行动智能装置12上的应用程序与标签装置通过无线传输链接并打印与张挂识别条形码或RFID标签于伤员身上,救护人员藉由行动智能装置12通过GPRS通用无线分组服务或3G第三代行动通讯或wifi无线联网或wimax无线宽带将数据传送至 医院内急诊伤检平台,若无该环境系统会先储存在行动智能装置12内,并每一分钟提醒救 护人员作上传动作,急诊室接获通报通过立即寻址系统RTLS传送信息给医疗团队并请医 疗团队待命,当伤员到达急诊室时医疗团队即可刷伤员条形码带出完整数据,再由医生问 诊及后续给药出院或住院程序。本技术可减少伤员到达急诊室后再作伤检的时间,且可提供相关医护人员预 作准备避免医护人员不在场错失医疗时机,可提升更佳医疗效率及伤员安全功效。上述实 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 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急诊伤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救护车端伤检设备、一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及一立即寻址系统; 救护车端伤检设备包括伤检装置及行动智能装置,救护车人员由该伤检装置检测伤员的伤检数据并输入至行动智能装置; 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接收由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传输的伤检数据,与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双向传输; 立即寻址系统具有接收器,该接收器与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无线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伤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护车端伤检设备还包括标签装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急诊伤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动智能装置为PDA手持计算机或iPAD平板计算机,且该行动智能装置具有无线发射接收模块通过GPRS或3G或Wifi或Wimax无线传输数据。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急诊伤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即寻址系统的接收器与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藉由RFID、Zigbee、wifi或红外线方式传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伤检系统,包括一救护车端伤检设备、一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一立即寻址系统,该救护车端伤检设备包括伤检装置、行动智能装置及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诊伤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救护车端伤检设备、一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及一立即寻址系统;救护车端伤检设备包括伤检装置及行动智能装置,救护车人员由该伤检装置检测伤员的伤检数据并输入至行动智能装置;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接收由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传输的伤检数据,与救护车端行动智能装置双向传输;立即寻址系统具有接收器,该接收器与急诊室端云端伺服装置无线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昊滪
申请(专利权)人:巨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