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467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2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传输结构基座、转移工作台、升降装置、左传输轴、右传输轴、移转小车,每一个左传输轴和每一个右传输轴分别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转动,在左传输面左侧和右传输面右侧分别设有一个纠偏器,重型工件置于传输面上,在传输面运动方向的末端处设置有转移工作台,转移工作台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并且所述转移工作台的宽度小于重型工件的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地面传输的结构,能够较好的解决重型工件在传输过程中跑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加工过程中重型工件运输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生产流水线进行生产过程中,或者是在工业制造、加工领域中,重型工件经常需要经过几个处理或者加工程序,而每个处理或者加工程序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操作,因此,重型工件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运输和移动。如果是较轻的工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用手进行转移工件的操作。但是对于较重的工件来说,用手转移在操作上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并且对于超过一定重量的重型工件(如100公斤以上的金属块或者其他工件)来说,依靠人工操作移动工件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采用的重型工件的转移方式,有采用吊装的方式,即通过在生产车间或工作场地的顶部设置导轨、行走机构、驱动装置、吊钩等,在需要转移工件时,通过吊钩将待转移的重型工件固定,然后吊送到需要加工的地方,加工完成后,再通过吊钩将重型工件移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对场地和生产车间 在承重、强度等标准上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在生产车间或工作场地的顶部设置导轨、行走机构、驱动装置、吊钩等结构成本较高,后期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也较为不便。目前也有采用在地面上设置传输带的方式来传输重型工件,但是这些传输结构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将重型工件传输到一个位置后,重型工件置于传输带末端不能够较好的移动,或者是移动到另一设备处的重型工件不好就位。并且如果重型工件经常在传输平台上移动,重型工件摆放的方向如果与运动方向有一些偏差,在传输移动的过程中就会造成重型工件跑偏,给传输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该结构采用地面传输的结构,能够较好的解决重型工件在传输过程中跑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包括传输结构基座、转移工作台、升降装置、左传输轴、右传输轴、移转小车,若干个左传输轴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左传输面,若干个右传输轴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右传输面,每一个左传输轴和每一个右传输轴分别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转动,在左传输面左侧和右传输面右侧分别设有一个纠偏器,重型工件置于左传输面、右传输面共同构成传输面上,在传输面运动方向的末端处设置有转移工作台,转移工作台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并且所述转移工作台的宽度小于重型工件的宽度;所述转移小车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小车横支架和两端分别与小车横支架固定连接的小车纵支架,两个小车横支架分别设有小车车轮,两个小车横支架之间构成的中空间距大于转移工作台的宽度并且小于重型工件的宽度。所述两个纠偏器均匀分布在传输面的两侧。所述左传输轴由呈圆柱体 形状的内层转动轴和套接在内层转动轴外的外层耐磨层构成。所述右传输轴由呈圆柱体形状的内层转动轴和套接在内层转动轴外的外层耐磨层构成。 所述外层耐磨层为橡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I、本专利技术采用地面传输的结构,能够较好的解决重型工件在传输完成后置于传输带末端不便于移动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采用若干个传输轴最高的端面构成传输面,重型工件置于传输面上,当驱动电机驱动传输轴转动,从而输送重型工件使其移动,这时候重型工件与传输轴之间是滚动摩擦,这样对传输轴的磨损较小。3、本专利技术的传输轴采用双层结构,由内层转动轴和套接在内层转动轴外的外层耐磨层构成,这种双层结构便于维护,即使传输轴的外层耐磨层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也可以直接更换外层耐磨层即可,便于维护,并且节约了维护成本。4、本专利技术的传输面由左传输面、右传输面共同构成,在左传输面左侧和右传输面右侧分别设有一个纠偏器,如果纠偏器发现重型工件跑偏,如往左偏移,就可以控制其朝着便宜运动方向(左侧)动力机构驱动左传输轴的转动速度,使左传输轴的转动速度大于右传输轴的转动速度,就可以使得重型工件向右矫正方向直到跑正;同理,重型工件向右偏移时可以控制其朝着便宜运动方向(右侧)动力机构驱动右传输轴的转动速度使右传输轴的转动速度大于左传输轴的转动速度,就可以使得重型工件向左矫正方向直到跑正。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重型工件通过转移工作台转移到移转小车上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传输面的俯视 图4为左传输轴和右传输轴的结构不意图。附图中标号对应的零部件名称是1-传输结构基座;2_重型工件;3_小车纵支架;4_小车拉杆;5_移转工作台;6_升降装置;7_小车横支架;8_小车车轮;10_移转小车;11-外层耐磨层;12_内层转动轴;13_纠偏器;14_左传输轴;15_右传输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包括传输结构基座I、转移工作台5、升降装置6、左传输轴14、右传输轴15、移转小车10,若干个左传输轴14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I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左传输面,若干个右传输轴15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I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右传输面,每一个左传输轴14和每一个右传输轴15分别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转动,在左传输面左侧和右传输面右侧分别设有一个纠偏器13,重型工件2置于左传输面、右传输面共同构成传输面上,在传输面运动方向的末端处设置有转移工作台5,转移工作台5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6上,并且所述转移工作台5的宽度小于重型工件2的宽度;所述转移小车1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小车横支架7和两端分别与小车横支架7固定连接的小车纵支架3,两个小车横支架7分别设有小车车轮8,两个小车横支架7之间构成的中空间距大于转移工作台5的宽度并且小于重型工件2的宽度。为了优化纠偏器的纠偏效果,所述两个纠偏器13均匀分布在传输面的两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左传输轴14由呈圆柱体形状的内层转动轴12和套接在内层转动轴12外的外层耐磨层11构成,右传输轴15由呈圆柱体形状的内层转动轴12和套接在内层转动轴12外的外层耐磨层11构成。这样相对于转动轴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而言,其一是避免了重型工件与传输轴之间硬对硬的对碰;其二这种双层结构便于维护,即使传输轴的外层耐磨层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也可以直接更换外层耐磨层即 可,便于维护,并且节约了维护成本(只需要更换外层,如果是单层结构,磨损后需要更换整个传输轴)。所述外层耐磨层11优选橡胶层(橡胶层为高强度的耐磨橡胶构成,如汽车轮胎的橡胶材料)。本实施例的动力机构为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I、图3所示,若干个左传输轴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左传输面,若干个右传输轴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上并均勻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右传输面,每一个左传输轴和每一个右传输轴分别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转动,在左传输面左侧和右传输面右侧分别设有一个纠偏器,重型工件置于左传输面、右传输面共同构成传输面上,在启动驱动电机驱动传输轴转动之前,将转移小车的具有中空凹陷的一方对着转移工作台推进去,两个小车横支架之间构成的中空间距大于转移工作台的宽度并且小于重型工件的宽度,将转移小车推进去后使得转移工作台在升降机构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工件转移过程中矫正工件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结构基座(1)、转移工作台(5)、升降装置(6)、左传输轴(14)、右传输轴(15)、移转小车(10),若干个左传输轴(14)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1)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左传输面,若干个右传输轴(15)转动连接固定在传输结构基架(1)上并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构成右传输面,每一个左传输轴(14)和每一个右传输轴(15)分别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转动,在左传输面左侧和右传输面右侧分别设有一个纠偏器(13),重型工件(2)置于左传输面、右传输面共同构成传输面上,在传输面运动方向的末端处设置有转移工作台(5),转移工作台(5)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6)上,并且所述转移工作台(5)的宽度小于重型工件(2)的宽度;所述转移小车(1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小车横支架(7)和两端分别与小车横支架(7)固定连接的小车纵支架(3),两个小车横支架(7)分别设有小车车轮(8),两个小车横支架(7)之间构成的中空间距大于转移工作台(5)的宽度并且小于重型工件(2)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生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