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818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涉及电连接领域,能够解决体积小巧的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问题。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端子组和用于收容所述端子组的第一绝缘壳体,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端子组相配合的母端子组和用于收容所述母端子组的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端子组的各端子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一绝缘壳体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各端子之间的空隙相通;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设置有第三散热孔;其中,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组合后,所述第三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单板背板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电路中,电源连接器起到桥梁作用,用于将电流传输给电路中各个元器件, 因此电源连接器性能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传输电路的最终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电子电路里越来越多的元器件的用电需要,电子电路要求电源连接器可以传输较大的电流,而当电源连接器传输的电流较大时,电源连接器在工作中发出的热量较多,若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容易导致电源连接器的温度上升,当电源连接器的温度过高时,电子电路的性能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电子电路正在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为了配合电子电路的体积小巧的要求,电源连接器的体积受到限制,而小巧的体积给解决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问题加大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能够解决体积小巧的电源连接器的散热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端子组和用于收容所述端子组的第一绝缘壳体,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端子组相配合的母端子组和用于收容所述母端子组的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端子组的各端子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一绝缘壳体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各端子之间的空隙相通;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设置有第三散热孔;其中,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组合后,所述第三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相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端子组的各端子之间具有空隙,并且空隙与公端连接器的第一绝缘壳体的第一散热孔相通,空隙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散热孔与外界的空气流动,带走空隙处端子的部分热量;类似的,在母端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壳体上设置第三散热孔,在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相结合后,母端连接器的第三散热孔与公端连接器的第二散热孔相通,空气可通过第二散热孔与第三散热孔将端子与母端子电性连接处的部分热量带走,由此,空气可将各个端子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通过公端连接器以及母端连接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散热孔带出电源连接器外,使得电源连接器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保证了电源连接器的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ー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内端子组排布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母端子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母端连接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连接后,端子与母端子电性连接 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端子;10-空隙;11-插片;12-支撑部分; 121-球面凹陷; 122-第一引脚組;123-弹簧片弯折;13-第一连接部分;131-弯折;132-倒刺;2-第一绝缘壳体; 21-第一散热孔;22-第二散热孔;23-加强筋;24-第一开ロ ;25-卡ロ;4-母端子;41-弹簧片;411-弯折;42-第二引脚組; 43-第二连接部分;431-倒刺;5-第二绝缘壳体; 51-第三散热孔;52-避免凸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ー种电源连接器,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 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至少ー个端子组和用于收容所述端子组的第一绝缘壳体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每ー个端子组包含两片端子1,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端子 1为片状结构,所述端子1包括插片11 ;支撑部分12,所述支撑部分设置有球面凹陷121及第一引脚组122 ;连接部分13,所述连接部分13设置有弯折131,所述连接部分13用于连接所述插 片11和所述支撑部分12。由于每ー个端子组包含两片端子1,两片所述端子1組合为ー个端子组时,如图2 所示,所述端子1的插片11的表面紧密贴合,支撑部分12的球面凹陷121的最低处相接触,由此两片端子1的连接部分13的弯折131处之间具有空隙10,两片端子的支撑部分12之间具有空隙10,所述两片端子之间具有空隙10。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清楚地看到两片端子之间具有的空隙10。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数个端子组,将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组合为所述公端连接器。各个端子组根据实际情况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组合后,如图4所示,位于同一列的各端子组的空隙10相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设置有第一散热孔21和第二散热孔22,所述第一散热孔21与所述各端子1之间的空隙10相通,第二散热孔22位于第一绝缘壳体2上与所述各端子1的插片11相对位置,由于端子组中的端子1为导体,其具有一定的电阻,当端子组中有电流流过时,端子1会产生热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同一端子组中的各端子1之间具有空隙10,空隙10中的空气流动,将端子1产生的部分热量带离端子表面,降低端子1的温度,并且第一绝缘壳体2上的第一散热孔21与各端子1之间的空隙10连通,第二散热孔22与各端子1插片11相对,外界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绝缘壳体2 上的第一散热孔21和各端子1之间的空隙10中的空气对流,从而将端子1发出的热量带出公端连接器,降低公端连接器内的温度。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孔22,第二散热孔 22位于第一绝缘壳体2上与所述端子1的插片11相对位置,可用于对端子1的插片11散热。为了使得第一绝缘壳体2的结构更坚固,不易变形,可在第一绝缘壳体2内侧壁以及外侧壁上设置有数个加强筋23。为了将端子1装配入第一绝缘壳体2中,在第一绝缘壳体1上设置第一开口 M,在装配时,将各端子组依序通过第一开口 M推入第一绝缘壳体1即可完成装配。由于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并非一体成型,故而,为了使得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的结合更牢靠,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在端子1的连接部分 13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数个不规则的倒刺132。在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结合后,端子1 的连接部分13的倒刺132会刺入第一绝缘壳体2的内侧壁的加强筋23,增大了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使得公端连接器的工作可靠性更高。进一步的,可在第一绝缘壳体2的顶板设置有卡口 25,端子1设置有弹簧片123, 在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结合后,端子1的弹簧片123卡入第一绝缘壳体2的顶板上的卡口 25,增强了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之间的稳定性。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设置有第二开口,在端子1与第一绝缘壳体2装配结束后,每一端子1的第一引脚组122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的第二开口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壳体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泽文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