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宛豫专利>正文

翻转式脚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654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翻转式脚托,其是在一基座上枢设有一第一翻转架,所述第一翻转架上枢设有一第二翻转架,驱动基座所设的第一段传动组件可带动第一翻转架相对于基座翻转,驱动第一翻转架所设的第二段传动组件可带动第二翻转架相对于第一翻转架翻转,以此,使用者的腿部可伸展放置于翻转架上,提供使用上的舒适性,还可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座椅,特别关于一种设置于座椅的椅座前端,可使腿部舒服放置的翻转式脚托
技术介绍
座椅为生活中必备的用品,其提供人们乘坐并代替双腿支撑人体的重量,使人们腿部得以放松,座椅依据其使用地点与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具有多种不同结构,就以装设于车辆内部的汽车座椅而言,其主要结构是在一椅座后端连接有一椅背,椅背顶端延伸有一头靠部,当乘坐者坐在椅座上时,其背部可倚靠于椅背、头部可倚靠于头靠部,且椅背与椅座之间设置有调角器,提供椅背可相对于椅座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以配合不同乘坐者的习惯或需求而提供有较佳的舒适度。然而,上述的汽车座椅在实际使用时存在有以下的缺点在长程路途中,乘坐者的腿部会因为长时间弯曲而产生疲劳,甚至引起发麻或酸痛等不适,进而降低乘坐舒适度,如此,无法满足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代人,所以如何提供一个舒适的座椅配备,确实为目前有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式脚托,通过设计有可翻转的翻转架结构,使用者可将腿部伸展放置而获得较佳的舒适性。为达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翻转式脚托,包括有一基座、一第一翻转架以及一第二翻转架,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第一段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翻转架具有一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内部设置有一第二段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翻转架的一端枢接于基座上,驱动第一段传动组件可带动第一翻转架相对于基座翻转;所述第二翻转架具有一第二框架,所述第二翻转架与第一翻转架的另一端相互枢接,驱动第二段传动组件可带动第二翻转架相对于第一翻转架翻转并收合位在第一翻转架的顶面。其中,所述第一段传动组件具有设置于固定板的一第一段直流电机,以及设置于固定板两侧的两齿轮组,所述两齿轮组分别具有一装配座,所述装配座内部设有一第一段蜗杆、一第一段蜗轮、一小齿轮、一大齿轮及一转轴,所述第一段直流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段蜗杆转动,所述第一段蜗轮与第一段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小齿轮固设于第一段蜗轮一侧面,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轴固接于大齿轮;所述第一框架两侧的后端与两装配座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段调角器,所述第一段调角器由转轴带动。其中,所述第二段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段直流电机及两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所述第二段直流电机设置于第一框架后端,所述两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设置于第一框架两4侧,所述两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分别设有一第二段第一蜗杆、一第二段第一蜗轮、一第二段第二蜗杆、一第二段第二蜗轮、一传动轮、一从动轮及一皮带,所述第二段直流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二段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二段第一蜗轮与第二段第一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段第二蜗杆一端与第二段第一蜗轮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段第二蜗轮与第二段第二蜗杆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轮固设于第二段第二蜗轮一侧面,所述从动轮设置于第一翻转架前端,所述皮带环设于传动轮与从动轮外侧;所述第二框架两侧的后端与第一框架两侧的前端间分别设有一第二段调角器,所述第二段调角器由固设于从动轮的一传动轴所带动。 优选的,所述翻转式脚托,进一步包括有一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可翻转的设置于第二翻转架前端。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内部设置有一第三段传动组件,所述第三段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三段直流电机、两后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及两前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所述第三段直流电机设置于第二框架后端,所述两后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设置于第二框架后端两侧,所述两前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设置于第二框架前端两侧,所述两后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分别设有一第三段后置蜗杆及一第三段后置蜗轮,所述第三段直流电机可驱动第三段后置蜗杆转动,所述第三段后置蜗轮与第三段后置蜗杆相互啮合,且第三段后置蜗轮端面与一第三段软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前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分别设有一第三段前置蜗杆、一第三段前置蜗轮、一第三段齿轮及一传动杆,所述第三段前置蜗杆一端与所述第三段软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段前置蜗轮与第三段前置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第三段齿轮固设于第三段前置蜗轮一侧面,所述传动杆以其一端所设的齿轮与第三段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脚踏板两侧突伸有两连接块,所述两连接块与设置于第二框架前端两侧的传动杆相互固接。其中,所述基座的其中一装配座上间隔固设有两第一段触点开关,一转轴外侧固设有一第二卡抵块可触动其中一第一段触点开关。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后端一侧相邻其中一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处间隔设置有两第二段触点开关,设置于该侧的传动轮端面固定连接有一螺杆,所述螺杆外侧设有可相对于螺杆进行轴向直线运动的一螺帽,所述螺帽突伸有一压抵片,所述压抵片位在两第二段触点开关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框架前端两侧相邻两前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处分别固设有一第三段触点开关;所述脚踏板的其中一连接块一侧突伸有一压抵块可触动其中一第三段触点开关,所述脚踏板可贴合于第二框架顶面使另一连接块触动另一第三段触点开关。本技术所提供的翻转式脚托,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至少包括通过第一翻转架可相对于基座翻转,以及第二翻转架可相对于第一翻转架翻转,提供乘坐者的腿部得以伸展放松于翻转架上,有效防止乘坐者在长程路途中,腿部会因长时间弯曲而造成不适感,且由于翻转架是以翻转方式进行展开使用与收合,可节省空间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收合状态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基座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基座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5至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段传动组件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Ξ三段传动组件及脚踏板的立体外观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Ξ三段传动组件的局部分解图。图10至图15为本技术的侧视动作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基座11固定板12第一段直流电机121软轴13齿轮组131U31A装配座132第一段蜗杆133第一段蜗轮134小齿轮135大齿轮136U36A 转轴137限位块138第一卡抵块138Α第二卡抵块139、139Α第一段触点开关14第一段调角器20第一翻转架21第一框架22第二段直流电机221软轴23 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231第二段第一蜗杆232第二段第一蜗轮233第二段第二蜗杆234第二段第二蜗轮235传动轮236从动轮237皮带238、238Α第二段触点开关239螺杆2391螺帽2392压抵片24第二段调角器25传动轴30第二翻转架31第二框架32第三段直流电机321软轴33后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331第三段后置蜗杆332第三段后置蜗轮34前置一级蜗轮蜗杆减速组341第三段前置蜗杆342第三段前置蜗轮343第三段齿轮344传动杆35第三段软轴36、36Α第三段触点开关40脚踏板41连接块411压抵块50椅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见图1及2所示,本技术的翻转式脚托,其包括有一基座10、一第一翻转架20、一第二翻转架30以及一脚踏板40,其中基座10具有一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设置有一第一段传动组件,第一段传动组件具有固设于固定板11中央处的一第一段直流电机12,以及固设于固定板11两侧的两齿轮组13,第一段直流电机12两端分别连接有一软轴121,两齿轮组13分别具有一装配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脚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基座、一第一翻转架以及一第二翻转架,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第一段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翻转架具有一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内部设置有一第二段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翻转架的一端枢接于基座上,驱动第一段传动组件可带动第一翻转架相对于基座翻转;所述第二翻转架具有一第二框架,所述第二翻转架与第一翻转架的另一端相互枢接, 驱动第二段传动组件可带动第二翻转架相对于第一翻转架翻转并收合位在第一翻转架的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传动组件具有设置于固定板的一第一段直流电机,以及设置于固定板两侧的两齿轮组,所述两齿轮组分别具有一装配座,所述装配座内部设有一第一段蜗杆、一第一段蜗轮、一小齿轮、一大齿轮及一转轴,所述第一段直流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段蜗杆转动, 所述第一段蜗轮与第一段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小齿轮固设于第一段蜗轮一侧面,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轴固接于大齿轮;所述第一框架两侧的后端与两装配座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段调角器,所述第一段调角器由转轴带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段直流电机及两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所述第二段直流电机设置于第一框架后端,所述两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设置于第一框架两侧,所述两二级蜗轮蜗杆减速组分别设有一第二段第一蜗杆、一第二段第一蜗轮、一第二段第二蜗杆、一第二段第二蜗轮、一传动轮、一从动轮及一皮带,所述第二段直流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二段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二段第一蜗轮与第二段第一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段第二蜗杆一端与第二段第一蜗轮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段第二蜗轮与第二段第二蜗杆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轮固设于第二段第二蜗轮一侧面,所述从动轮设置于第一翻转架前端,所述皮带环设于传动轮与从动轮外侧;所述第二框架两侧的后端与第一框架两侧的前端间分别设有一第二段调角器,所述第二段调角器由固设于从动轮的一传动轴所带动。4.如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庆坤张晋诚
申请(专利权)人:李宛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