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85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窗,其用于将冷却电机用的外部空气导入机身壳体内,现有技术中,是让机身壳体的风道和罩的风道沿纸面方向错位,从而让通风路径中的一个位置弯折,由此来防止粉尘进入。采用该现有技术有时并不能切实防止粉尘进入,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会导致机器长度变大又可进一步提高该通风窗的防尘性能的通风窗。在电刷座单元(20)的罩(21)上设置具有弯折路径的风道(31),在电动机壳(10a)的风道(32)上也设置弯折路径,让两风道沿纸面方向相互错位,从而在两风道(31、32)之间也形成弯折路径,通过共三层的弯折路径,既不会降低通风性能,又可提高通风窗的防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窗,其设置在如被称为电锤的手握式电动工具中,主要用于向内导入冷却风。
技术介绍
内置电动机以此作为驱动源的的电动工具,特别是手握式电动工具中,为了用外部空气冷却电动机,人们想了多种办法。多数的方法是,例如在壳体的后部设置通风窗,并采用冷却扇等从外部经由该通风窗将冷空气导入机身内部,使冷空气向机身壳体的前侧流动来冷却电动机,然后,从机身壳体的前部向外排气。这种方法,既需要从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通风窗有效地导入外部空气,又需要尽可能地防止粉尘等进入机身内部。现有技术中,作为与该通风窗相关的技术,在如下专利文献中公开有一种不减少电动机的冷却风量就可防止粉尘等进入的技术。图7中表示了如下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现有技术的通风窗70。该现有技术的通风窗70的结构为,在机身壳体71后部分开设置有罩75,机身壳体71的风道72 72与罩75的风道76 76相互错开,从而使通风路径呈折曲状。机身壳体71的风道72与罩75的风道76均未弯折,而是直的通风路径。 若采用该现有技术的通风窗70,流入罩75的风道76内的外部空气在风道76内直线流动后吹打在机身壳体71上而朝左、右方弯折,接下来,在机身壳体71的风道72内直线流动而吹入机身壳体71内。这样,在外部空气从罩75的风道76到机身壳体71的风道72的过程中,由于通风路径是弯折的,所以可阻碍粉尘等进入机身壳体71内。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266260号 然而,在采用上述现有技术时,在从外部空气进风口到机身壳体71内的通风路径中,只在通风路径中弯折一次,因此,有时也不能彻底防止粉尘进入机身壳体内部的情况发生。此外,尽管通过减小各风道的流路面积也可减少粉尘等进入的量,但这样不能确保足够的通风量,因此并不能充分地冷却电动机。此外,尽管通过例如在罩的外表面上另设网眼等过滤器也可抑制粉尘等的进入,但这又会导致机器的长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既不破坏通风性能(冷却性能)又不导致机器长度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通风窗的防尘性能。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权利要求书中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结构的通风窗。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通风窗,用于向内置有电动机的电动工具的电动机壳内导入外部空气,其中,所述通风窗设置在由所述电动机壳和覆盖该电动机壳的罩构成的双重构造上,位于所述罩上设有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电动机壳上设有第二风道,通风路径在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或两个风道之间的第三风道中至少两个风道部分弯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通风路径分别在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以及所述第三风道三个风道处弯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为,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通风路径在所述三个风道位置,各有一处弯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电刷座单元安装在所述电动机壳后部,通过该电刷座单元的罩和所述电动机壳构成所述双重构造。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通风窗,通风路径在所述罩的第一风道、所述电动机壳的第二风道以及位于两个风道之间的第三风道共三个风道的至少两个风道部分弯折,因此,与现有技术的让直风道相互错开设置而形成的一个弯折路径相比,具有多个弯折路径,因此,通过适当保证各路径的剖面面积,可在不降低通风性能的情况下,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防尘性能。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通风窗,通风路径在三个风道中都弯折,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通风窗的防尘性能。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通风窗,在通风路径的三个风道位置各有一处弯折,从而外部空气经由共三个弯折位置的弯折部分导入电动机壳内,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大幅提高通风窗的防尘性能。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通风窗,利用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电刷座单元的罩来构成所述通风窗,因此,既不会导致较大的成本增加,又不会引起机器长度变大,还可提高通风窗的防尘性能。附图说明 图l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通风窗的电动工具的整体侧视图。该图中,通风窗周边的内部构造是用纵剖视图表示的。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通风窗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通风窗中的各风道的纵剖视图。该图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各风道的弯折状态。此外,在通风窗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考虑拔模等因素来设定风道的宽度尺寸,从而以便宜的价格来生产通风窗。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通风窗中的各风道的纵剖视图。该图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各风道的弯折状态。此外,在通风窗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考虑拔模等因素来设定风道的宽度尺寸,从而以便宜的价格来生产通风窗。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通风窗中的各风道的纵剖视图。该图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各风道的弯折状态。此外,在通风窗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考虑拔模等因素来设定风道的宽度尺寸,从而以便宜的价格来生产通风窗。 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通风窗中的各风道的纵剖视图。该图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各风道的弯折状态。此外,在通风窗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考虑拔模等因素来设定风道的宽度尺寸,从而以便宜的价格来生产通风窗。 图7是现有技术的通风窗中的各风道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电动工具(电锤);2 :机身;2a :机身壳体;3 :手柄;4 :刀头(bit) ;10 :电动机;10a:电动机壳;11 :转子;lla:转子轴(电动机10的旋转轴心J) ;llb :整流子;12 :定子;13:轴承;20:电刷座单元;21:罩;22:罩(第三实施方式);30 :通风窗(第一实施方式);31 :第一风道;31a :进风口 ;31b :出风口 ;32 :第二风道;32a :进风口 ;32b :出风口 ;33 :第三风道;40 :通风窗(第二实施方式);41 :第三风道;50 :通风窗(第三实施方式);51 :第一风道(第三实施方式);51a :进风口 ;51b :出风口 ;60 :通风窗(第四实施方式);61 :第二风道;61a :进风口 ;61b :出风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 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通风窗的整个电动工具1。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工具1的一个例子,例示了用于凿削作业等的电锤。该电动工具1包括机身2和D形的手柄3。机身2包括用于对安装在顶端的刀头4进行撞击的撞击件;通过压縮空气对该撞击件施加撞击力而往复运动的活塞;使该活塞往复运动的连杆机构;作为对该连杆机构施加旋转动力的驱动源的电动机IO。除了电动机10以外,其余各机构和部件都设置在圆筒形的机身壳体2a中。刀头4被设置成从该机身壳体2a的顶端突出的状态。用于收纳电动机10的电动机壳10a与机身2和手柄3连接在一起,呈横跨在机身2后部和手柄3前部之间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0的旋转轴心J与刀头4的撞击方向(活塞往复移动方向)垂直(纵置式电机)。具有该L型主体的机身2和手柄3的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 电动机10为具有转子11和定子12的交流电动机,通过对设置在手柄3内周侧的扳机式开关杆(省略图示)进行扳动操作,可启动电动机10。转子11的转子轴lla(输出轴)经由上下两个轴承13、13(图1中,只有从下侧看才能看到)支承在电动机壳10a上,该转子轴lla相对于电动机壳10a可转动。该转子轴lla的旋转轴心相当于电动机10的旋转轴心J。下侧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窗,用于向内置有电动机的电动工具的电动机壳内导入外部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设置在由所述电动机壳和覆盖该电动机壳的罩构成的双重构造上,位于所述罩上设有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电动机壳上设有第二风道,通风路径在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或两个风道之间的第三风道中至少两个风道部分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0-30 2008-280005一种通风窗,用于向内置有电动机的电动工具的电动机壳内导入外部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设置在由所述电动机壳和覆盖该电动机壳的罩构成的双重构造上,位于所述罩上设有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电动机壳上设有第二风道,通风路径在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或两个风道之间的第三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