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73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嵌合辅助机构。嵌合辅助机构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对应而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器组装体具备嵌合维持机构。嵌合维持机构包含止动件、卡止部、弹性支承部。弹性支承部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时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使卡止部位移。连接器组装体具备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短路部件。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短路部件具有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短路部件构成为,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时,第一接点部通过对应于弹性支承部的移动及弹性变形而进行位移来摩擦接触第一接触部,第二接点部不与弹性支承部的弹性变形连动而摩擦接触第二接触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使用杆或滑动件使两个连接器嵌合的嵌合辅助机构的连接器组装体,尤其是涉及具备能够正确地检测两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机构的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能够检测两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机构的连接器组装体,在例如日本专利第366608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84200号公报(专利文献2)及日本特开2008-108467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有公开。连接器组装体作为维持两个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的嵌合维持机构,具备设置在一方的连接器上的卡止部及锁定臂(弹性支承部)和设置在另一方的连接器上的止动件。在使连接器间嵌合时,使锁定臂暂时弯曲后复位到原来的状态,此时卡止部卡止在止动件上,从而维持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检测机构具备两个端子和用于使它们短路的短路部件。两个端子设置在具有止动件的连接器上。另一方面,短路部件设置在锁定臂的尤其是卡止部附近。在使连接器间嵌合时,锁定臂暂时弯曲后返回到原来的状态,从而短路部件使两个端子间短路,由此来检测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然而,所述连接器组装体中未设有对端子与短路部件的接触部进行摩擦接触的功能。因此,有可能会产生由端子的污浊等引起的接触不良。相对于此,在日本专利第3596702号公报(专利文献4)及日本特开平8-241761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在检测机构中添加了摩擦接触功能的连接器组装体。在所述连接器组装体中,都将短路部件设置在锁定臂的卡止部附近,而在与锁定臂所支承的卡止部的位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端子与短路部件相接触。例如,卡止部在与嵌合方向平行的垂直面内位移时,短路部件与端子的接触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在此,在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连接器组装体中,水平方向上的短路部件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水平方向上的端子间的距离。由此,在使两个连接器嵌合时,宽幅的短路部件插入到狭窄的端子间,从而通过短路部件与端子之间产生的摩擦来进行端子的摩擦接触。如专利文献4或专利文献5的连接器组装体那样,为了将相对具有宽幅的短路部件插入到相对狭窄的端子间而需要相应的插入力。该插入力利用锁定臂的复位力,但是在连接器组装体小型化、小尺寸化时,锁定臂的复位力也有可能下降。锁定臂的复位力下降时,无法将短路部件压入(插入)到端子间,这种情况下,卡止部的位移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存在嵌合维持机构不起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妨碍嵌合维持机构的功能而检测机构能够进行端子的摩擦接触的连接器组装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具备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能够沿嵌合方向嵌合的第二连接器、具有操作部件的嵌合辅助机构。所述嵌合辅助机构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对应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另外,连接器组装体具备嵌合维持机构,该嵌合维持机构用于通过限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的所述操作部件的移动来维持所述嵌合状态。所述嵌合维持机构包含:止动件;卡止部,其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卡止在该止动件上而维持所述嵌合状态;弹性支承部,其将所述卡止部支承为在与所述嵌合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能够位移。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使所述卡止部位移。另外,连接器组装体具备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具备:第一端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第二端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短路部件,其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短路。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短路部件具有在所述嵌合状态下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所述短路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一接点部通过对应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移动及所述弹性变形而进行位移来摩擦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点部不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所述弹性变形连动而摩擦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通过参照附图来讨论下述最佳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正确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且能更完全理解其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在此,连接器组装体包括第一连接器(外连接器)和两个第二连接器(内连接器)。图2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组装体的从另一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的第一连接器包含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在此,未装入短路部件。图6是切口图5的第二连接器的一部分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6的杆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5及图6的短路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包含在短路部件附近剖开图1的连接器组装体的截面的立体图。在此,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中途。图10是包含在短路部件附近剖开图1的连接器组装体的截面的放大立体图。在此,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中途,但是比图9的状态更接近嵌合。图11是包含在短路部件的第二受压部附近剖开图5的第二连接器的截面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图11的第二连接器的放大图。图13是示出杆的转动和短路部件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杆的转动和短路部件的动作的另一俯视图。图15是示出杆的转动和短路部件的动作的另一俯视图。图16是示出杆的转动和短路部件的动作的另一俯视图。-->图1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包含的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图17的第一连接器上设置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1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包含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第二连接器的短路部件的立体图。图21是示出图20的短路部件的从另一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22是局部性地示出相对于图19的第二连接器的杆装入短路部件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23是示出图19的第二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在此,短路部件安装在杆上,杆装入壳体。而且,杆处于打开最大的状态。图24是从第二连接器的后端侧观察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以及短路部件的情况的图。在此,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短路部件短路。图2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在此,连接器组装体包括第一连接器和具有滑动件的第二连接器。图26是示出图25的连接器组装体的从另一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图26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8是示出图25的连接器组装体的放大立体图。图29是包含在滑动件上表面附近剖开图26的连接器组装体的截面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图26的第二连接器上设置的锁定臂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在此,由锁定臂支承的卡止部位于滑动件的凹部内,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初始的垂直位置。图31是示出图30的锁定臂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在此,由锁定臂支承的卡止部被滑动件压下。图32是示出图30的锁定臂附近的另一放大立体图。在此,由锁定臂支承的卡止部位于滑动件上设置的另一凹部内,在垂直方向上返回初始的垂直位置。图33是包含在短路部件附近剖开图25的连接器组装体的截面的立体图。在此,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中途。图34是局部性地示出图33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短路部件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能够沿嵌合方向嵌合的第二连接器、嵌合辅助机构、嵌合维持机构、检测机构,其中,所述嵌合辅助机构具有操作部件且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对应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所述嵌合维持机构包含止动件、卡止部、弹性支承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卡止部卡止于该止动件而维持所述嵌合状态,所述弹性支承部支承所述卡止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弹性支承部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卡止部沿与所述嵌合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所述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且包含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短路部件,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短路部件配置为,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短路,具有在所述嵌合状态下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一接点部通过对应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移动及所述弹性变形而直接/间接地位移来摩擦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点部不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所述弹性变形连动而摩擦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7-22 2009-171594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能够沿嵌合方向嵌合的第二连接器、嵌合辅助机构、嵌合维持机构、检测机构,其中,所述嵌合辅助机构具有操作部件且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对应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所述嵌合维持机构包含止动件、卡止部、弹性支承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卡止部卡止于该止动件而维持所述嵌合状态,所述弹性支承部支承所述卡止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弹性支承部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卡止部沿与所述嵌合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所述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且包含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短路部件,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短路部件配置为,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短路,具有在所述嵌合状态下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一接点部通过对应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移动及所述弹性变形而直接/间接地位移来摩擦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点部不与所述弹性支承部的所述弹性变形连动而摩擦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二接点部通过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沿所述嵌合方向滑动而摩擦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面内具有矩形形状的截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上并列,所述第一接点部及所述第二接点部分别摩擦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短路部件具备弹性支承所述第一接点部的第一臂和弹性支承所述第二接点部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上形成有受弹性变形中的所述弹性支承部按压的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受所述弹性支承部按压,从而使所述第一接点部在所述水平面内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具备壳体,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杆,该杆以能够在与所述嵌合方向平行的水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上,所述嵌合辅助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临时嵌合的状态下使所述杆转动,由此,使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所述止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上,所述卡止部及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杆一体形成,所述短路部件由所述壳体保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受压部具备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所述弹性支承部包含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一受压部而使所述第一接点部位移,在作为使所述杆转动的操作的一部分期间的第一规定期间内,使所述第一接点部向离开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二受压部而使所述第一接点部位移,在作为使所述杆转动的操作的一部分期间的第二规定期间,即,作为与所述第一规定期间一部分重叠的期间的第二规定期间内,使所述第一接点部向离开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所述第二受压部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止动件时,所述第一接点部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堂展久大野晃滨冈裕二山本义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