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L型喷水降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51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降温器技术领域,提供了类L型喷水降温器,包括:降温器主体;降温器主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降温器进口与降温器出口,降温器出口与降温器主体的连接处设置为类L型结构,降温器主体沿着内部气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五列喷水管组,包括有安装在降温器进口处的喷水管组Ⅰ,降温器主体距离拐弯处内侧依次均匀安装有喷水管组Ⅱ、喷水管组Ⅲ、喷水管组Ⅳ,降温器主体与降温器出口的连接拐弯处安装设置有喷水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类L型喷水降温器


[0001]本技术属于降温器
,尤其涉及类L型喷水降温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凡是涉及到气体降温,均可用到喷水降温器,一般通过雾化喷头,直接将冷却水喷入需降温的气体中,进行充分混合,达到高温气体冷却降温的目的,由于冷却水与高温气体混合汽化需要一定的直线距离,因此以往降温器均采用卧式直筒型。
[0003]现在一些研究院或者高校对于发动机尾气排气系统的研究试验平台越来越多,发动机尾气一般为高温燃气,温度高达1000多度,甚至高达3000多度,采用排气装置将高温燃气排出之前,需要将高温燃气进行降温,喷水降温装置可以将此高温燃气降温到300℃以下,但是有时候空间受限制,要满足冷却水喷入后充分汽化,则需要较长的直线距离,如果空间受到限制,则无法采用长行程的直筒型喷水降温器;
[0004]因此,急需研究一种可转弯的喷水降温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类L型喷水降温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类L型喷水降温器包括:降温器主体;降温器主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降温器进口与降温器出口,降温器出口与降温器主体的连接处设置为类L型结构,降温器主体沿着内部气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五列喷水管组,包括有安装在降温器进口处的喷水管组Ⅰ,所述降温器主体距离拐弯处的此段内侧依次均匀安装有喷水管组Ⅱ、喷水管组Ⅲ、喷水管组Ⅳ,所述降温器主体与降温器出口的连接拐弯处安装设置有喷水管组

,喷水管组Ⅰ、喷水管组Ⅱ、喷水管组Ⅲ、喷水管组Ⅳ以及喷水管组

喷出的冷却水均垂直于气流方向。
[0007]优选的,喷水管组Ⅰ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六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
[0008]优选的,喷水管组Ⅱ、喷水管组Ⅲ、喷水管组Ⅳ朝向降温器主体内侧设置有三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
[0009]优选的,喷水管组

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六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
[0010]优选的,降温器主体的内侧设置有锥段筒体。
[0011]优选的,降温器主体的外壁上包裹有一层折边钢板。
[0012]优选的,降温器主体与降温器出口连接拐弯处安装有冷却水进出水室,冷却水进出水室之间通过隔板进行连接,所述冷却水进出水室的一侧安装有封板。
[0013]优选的,降温器出口上分别安装有压力表与温度计,压力表、温度计用于测量内部气流的压力与温度,实时监控降温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的类L型喷水降温器,在现有喷水降温器的基础上,喷水降温器带
有类L型出口,降温器主体外壁带有折边钢板,降温器主体上共设置列喷水管组,中间三列喷水管设在弯头侧内侧弧形布置,以满足内侧高温燃气流较集中得到均匀降温的效果,端部两组用于充分对降温器两端流动的气体进行降温,以此实现在降低降温器长度的前提下,使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高效的发挥。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类L型喷水降温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类L型喷水降温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D

D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2中E

E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2中F

F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1中G

G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1中B

B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1中C

C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降温器主体1,锥段内筒2,喷水管组Ⅰ3,喷水管组Ⅱ4,喷水管组Ⅲ5,喷水管组Ⅳ6,喷水管组

7,弯接管组件8,鞍座9,降温器进口10,降温器出口11,折边钢板12,盖板13,封板16,夹套筒体/冷却水进出水室17,隔板18,压力表20,温度计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7]如图1

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类L型喷水降温器的结构图,包括:降温器主体1;降温器主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降温器进口10与降温器出口11,降温器出口11与降温器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为类L型结构,降温器主体1沿着内部气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五列喷水管组,包括有安装在降温器进口10处的喷水管组Ⅰ3,所述降温器主体1距离拐弯处的此段内侧依次均匀安装有喷水管组Ⅱ4、喷水管组Ⅲ5、喷水管组Ⅳ6,所述降温器主体1与降温器出口11的连接拐弯处安装设置有喷水管组

7,喷水管组Ⅰ3、喷水管组Ⅱ4、喷水管组Ⅲ5、喷水管组Ⅳ6以及喷水管组

7喷出的冷却水均垂直于气流方向,用于对热气进行集中充分的降温。
[0028]参阅图3,具体的,喷水管组Ⅰ3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六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
[0029]参阅图4

6,具体的,所述喷水管组Ⅱ4、喷水管组Ⅲ5、喷水管组Ⅳ6朝向降温器主体1内侧设置有三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
[0030]参阅图7,具体的,所述喷水管组

7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六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
[00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降温器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锥段筒体2,锥段筒体2用于提
高降温器主体1内部的承压能力;
[0032]降温器主体1的外壁上包裹有一层折边钢板12,折边钢板12在增加降温器主体1外侧抗压能力的同时,又不影响降温器主体1与降温器出口11连接拐弯处的弯折造型的形成;
[0033]参阅图1、8、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降温器主体1与降温器出口11连接拐弯处安装有冷却水进出水室17,冷却水进出水室17之间通过隔板18进行连接,所述冷却水进出水室的一侧安装有封板16。
[0034]降温器主体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鞍座9,利用鞍座9便于将降温器主体1进行稳定安装或者放置;
[0035]优选的,降温器出口11上分别安装有压力表20与温度计21,压力表20、温度计21用于测量内部气流的压力与温度,实时监控降温效果。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类L型喷水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类L型喷水降温器包括:降温器主体(1);降温器主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降温器进口(10)与降温器出口(11),降温器出口(11)与降温器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为类L型结构,降温器主体(1)沿着内部气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五列喷水管组,包括有安装在降温器进口(10)处的喷水管组Ⅰ(3),所述降温器主体(1)距离拐弯处内侧依次均匀安装有喷水管组Ⅱ(4)、喷水管组Ⅲ(5)、喷水管组Ⅳ(6),所述降温器主体(1)与降温器出口(11)的连接拐弯处安装设置有喷水管组

(7),喷水管组Ⅰ(3)、喷水管组Ⅱ(4)、喷水管组Ⅲ(5)、喷水管组Ⅳ(6)以及喷水管组

(7)喷出的冷却水均垂直于气流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L型喷水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组Ⅰ(3)上环向均匀设置有六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头,喷头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L型喷水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梅宋任真李慧钰陈炎陈为冀盼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