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73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盆底肌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包括固定躺板,所述固定躺板尾端铰接有活动躺板,所述活动躺板尾端设置有盆底肌U形托板,该盆底肌修复仪,使用者可以平躺在固定躺板和活动躺板上,通过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齿轮、转动环和卡齿之间的配合,驱动活动躺板进行转动,从而配合盆底肌U形托板来将使用者臀部进行抬起放下,来拉动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进行运动,且可以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按摩辊的配合,通过按摩辊来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进行按摩锻炼,同时可以通过电暖灯来使盆底肌感到温暖,加快盆底肌部位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了修复锻炼效果,无需通过腿部和腰部用力,便于盆底肌修复锻炼工作的进行。进行。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底肌修复仪


[0001]本技术涉及盆底肌修复
,具体为一种盆底肌修复仪。

技术介绍

[0002]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可是女性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盆底肌,造成盆底肌功能障碍,影响到女性的正常生活。
[0003]目前针对盆底肌功能障碍这一问题,有完整的盆底肌修复锻炼方法来进行盆底肌训练,具体是身体平躺在地面上,曲膝并以脚掌支撑地面,然后将臀部进行上抬和放下,不断循环,来拉动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进行运动,从而起到盆底肌修复锻炼的效果,但这种方法需要不断通过腿部和腰部用力,将臀部连续抬起放下,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腿部和腰部酸痛而难以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盆底肌修复锻炼工作。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盆底肌修复仪,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盆底肌修复锻炼方法需要不断通过腿部和腰部用力,将臀部连续抬起放下,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腿部和腰部酸痛而难以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盆底肌修复锻炼工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包括固定躺板,所述固定躺板尾端铰接有活动躺板,所述活动躺板尾端设置有盆底肌U形托板,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的内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硅胶罩,且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内弧面上对称开设有隐藏腔,所述隐藏腔内壁与硅胶罩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按摩辊,所述按摩辊的顶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固定有与第一驱动轴相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内弧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暖灯;
[0007]所述固定躺板和活动躺板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且所述固定躺板与下底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下底板上表面与活动躺板相对应的位置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柱,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柱顶端连接有弧形支撑板,所述活动躺板下表面靠近固定躺板的位置对称连接有两个转动环,两个所述转动环的内弧面上均设置有卡齿,所述下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内固定有第二电机,且所述第二电机箱外侧设置有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的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固定有与卡齿相啮合的齿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底板上表面设置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控制主机设备,且所述设备箱外侧设置有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箱的一端连接有电插头,所述固定躺板侧
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下底板靠近盆底肌U形托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L形支撑杆,所述L形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脚踏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躺板上表面设置有橡胶背垫和橡胶枕垫。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躺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橡胶腰垫。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底板两侧面对称连接有两个把手杆。
[00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把手杆表面靠近顶端的位置均设置有护手套。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按摩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球,且所述辊体整体设置为椭圆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者可以平躺在固定躺板和活动躺板上,通过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齿轮、转动环和卡齿之间的配合,驱动活动躺板进行转动,从而配合盆底肌U形托板来将使用者臀部进行抬起放下,来拉动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进行运动,且可以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按摩辊的配合,通过按摩辊来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进行按摩锻炼,同时可以通过电暖灯来使盆底肌感到温暖,加快盆底肌部位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了修复锻炼效果,无需通过腿部和腰部用力,很好的避免了出现腿部和腰部酸痛而难以进行训练的情况,便于盆底肌修复锻炼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盆底肌修复仪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盆底肌修复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盆底肌修复仪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盆底肌修复仪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盆底肌修复仪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盆底肌修复仪的按摩辊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0023]1、固定躺板;2、活动躺板;3、盆底肌U形托板;301、隐藏腔;4、硅胶罩;5、按摩辊;501、辊体;502、按摩球;6、第一驱动轴;7、第一电机箱;8、电暖灯;9、下底板;10、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弧形支撑板;13、转动环;14、卡齿;15、第二电机箱;16、第二驱动轴;17、齿轮;18、设备箱;19、电连接线;20、电插头;21、控制面板;22、L形支撑杆;23、脚踏板;24、橡胶背垫;25、橡胶枕垫;26、橡胶腰垫;27、把手杆;28、护手套;29、橡胶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包括固定躺板1,固定躺板1
尾端铰接有活动躺板2,活动躺板2尾端设置有盆底肌U形托板3,盆底肌U形托板3的内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硅胶罩4,且盆底肌U形托板3内弧面上设置有硅胶罩4的位置开设有隐藏腔301,隐藏腔301内壁与硅胶罩4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按摩辊5,按摩辊5的顶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6,盆底肌U形托板3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箱7,第一电机箱7内固定有与第一驱动轴6相连接的第一电机,盆底肌U形托板3内弧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暖灯8,按摩辊5包括辊体501,辊体501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球502,且辊体501整体设置为椭圆结构,在使用该盆底肌修复仪时,可以平躺在固定躺板1和活动躺板2上,将臀部贴合在盆底肌U形托板3上,使盆底肌与硅胶罩4相接触,然后启动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轴6,来使按摩辊5进行转动,然后按摩辊5的按摩球502便会不断对硅胶罩4进行挤压,并将挤压传递给盆底肌,从而对肌肉群进行按摩,可以启动电暖灯8对盆底肌进行加热,来提高盆底肌部位的血液循环,固定躺板1和活动躺板2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9,且固定躺板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躺板(1),所述固定躺板(1)尾端铰接有活动躺板(2),所述活动躺板(2)尾端设置有盆底肌U形托板(3),所述固定躺板(1)和活动躺板(2)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9),且所述活动躺板(2)下表面靠近固定躺板(1)的位置对称连接有两个转动环(13),两个所述转动环(13)的内弧面上均设置有卡齿(14),所述下底板(9)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机箱(15),所述第二电机箱(15)内固定有第二电机,且所述第二电机箱(15)外侧设置有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的第二驱动轴(16),所述第二驱动轴(16)表面靠近一端的位置固定有与卡齿(14)相啮合的齿轮(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3)的内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硅胶罩(4),且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3)内弧面上对称开设有隐藏腔(301),所述隐藏腔(301)内壁与硅胶罩(4)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按摩辊(5),所述按摩辊(5)的顶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6),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3)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箱(7),所述第一电机箱(7)内固定有与第一驱动轴(6)相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盆底肌U形托板(3)内弧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暖灯(8),所述固定躺板(1)与下底板(9)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10),所述下底板(9)上表面与活动躺板(2)相对应的位置连接有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翰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