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专利>正文

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1127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0
公开了一种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材和/或第二基材上施用黏合剂层(1);以及将第一基材定位在第二基材上,所施用的黏合剂层(1)布置在其间。该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基材定位在第二基材上之前,在黏合剂层(1)上施用辐射固化装置(13),以便以选择性地且部分地固化所述黏合剂层(1)。择性地且部分地固化所述黏合剂层(1)。择性地且部分地固化所述黏合剂层(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使得能够制造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产品,所述基材由涂层载体和涂层材料形成,涂层载体例如为板或型材,涂层材料例如为片材或层压件,两者都通过胶来黏附,从而在黏性结合产品的表面光洁度方面提供高质量。这些黏性结合产品包括涂覆有片材的型材和层压板。
[000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和系统尤其适用于包括必须后成型的基材的那些产品。同样,它特别适用于具有高光泽的、透明的或类似的涂层材料,其中,正是由于其本身的特征,可以容易地看到涂层的施用缺陷。
[000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和系统可应用于制造建筑和家具产品的领域,这些建筑和家具产品例如为家具板、门和地板、门框和窗框的型材等。

技术介绍

[0004]在用于制造层压板或经涂覆的型材的工业中,通常使用施用到涂层材料和/或待涂覆的基材上的胶,且随后将所述涂层施用到该板或型材上。
[0005]胶必须处于液体状态以便被施用、铺展、平滑,以便于胶有效地渗透基材。在施用之后,为了获得必要的黏附强度,产生胶的凝固和固化(当该机制可用时)。胶或黏合剂的固化是胶内部交联或聚合过程。凝固包括使用物理方法以便使胶从液态变成固态,例如蒸发或降低其温度。
[0006]取决于应用的类型而使用不同类型的胶。尽管当今存在各种各样的胶,但在选择一种或另一种胶时,至关重要的是理解并考虑某些参数。
[0007]这些参数之一是胶的黏度,黏度被理解为所述胶对变形或流动性的抵抗力的度量。黏度增加,以便衡量胶的颗粒对运动的抵抗力。
[0008]另一个要考虑在内的参数是胶的黏着性。黏着性指的是黏合剂与外部元件的附着强度。可以说,这就是胶“咬”的东西。它是由构成胶的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等决定的。
[0009]另一个参数是内聚力。这是在黏合剂本身内的分子间力,它使黏合剂的颗粒结合在一起。它与黏度密切相关,因为在低内聚力下,黏合剂更容易流动。
[0010]最后并且作为之前参数的总结的是黏合剂的黏附强度,它是待结合的两个基材之间的黏性结合的强度。黏合剂或胶的黏附强度由黏着性和内聚力之间的最小值确定。
[0011]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黏合剂具有被称为“开放时间”的特征。这是在施用开始时的其液态(较低黏度)和处于较少液态(例如,因为,在PVAc胶的情况下一定量的水已经蒸发,或者在热熔胶的情况下温度已经降低,或者其固化已经进展)的中间点(较高黏度)之间的最大可用时间,在此期间,所述黏合剂使得能够在最终结合之前进行一些操作而不被认为是劣化的。
[0012]如已经介绍的,根据这种结合的具体需要,具有上述参数的一些值或其他值的一些胶或其他胶被使用。
[0013]在任何胶合过程中,初始内聚力非常低,因为胶是液体(低黏度)。因此,例如,白色
的水性胶“污染”(由于黏性)板和待被胶合在其上的层压件,然而最初它们并未紧密结合,它们可以在胶还没有干燥时(低内聚力/黏度)分离。随着胶的干燥(或冷却和/或固化,即聚合,在热(如热熔)时施用黏合剂的情况下),黏度增加,且因此其内聚力也增加,直到它达到固态且完全聚合(如果它具有聚合机理的话)。从胶的施用到其完全凝固和完全固化(如果有的话),可能存在初始阶段,在初始阶段中内聚力小于胶的黏着性。随着胶凝固,以及如果合适的话通过蒸发、冷却、聚合等固化,一旦内聚力大于黏着性,在板和层压件之间的结合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所述黏着性。
[0014]在某些应用中,在层压和/或涂覆中需要的是在施用时或临近所述施用时在一些表面上或其一部分上具有非常均匀地施用、铺展和/或平滑胶的良好能力,并且然后在这些相同的表面或其他表面上或其一部分上,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具有高的瞬时黏附强度。
[0015]在黏合剂中,这两个特征不会同时出现。如果黏合剂处于低黏度状态,它可以被很好地铺展/平滑,但尽管该黏合剂具有在胶被施用至的表面上黏附的能力(黏着性),它不具有强内聚力,直到其黏度增加为止。相反,当你有一种具有一定黏着性和高内聚力(高黏度)的黏合剂时,该黏合剂就不再容易铺展/平滑。
[0016]由于某些可后成型的经涂覆的板和/或某些经涂覆的型材必须能够被制造成至少在其较大的表面上不具有由于位于涂层材料下面的胶的施用而被看到的瑕疵,所以产生了如下的该需求:需要在品类单(
àꢀ
1a carte)上具有带有这些特征的黏合剂。由于该胶合,一些涂层材料“隐藏”得更多,或者使得这些瑕疵被看到地更少。然而,其他的涂层材料对胶合的任何瑕疵都非常“敏感”,换句话说,所述其他的涂层材料让我们看到它们下面的任何瑕疵。所述其他的涂层材料对它们下面具有的东西是“透明的”,有时它们甚至增加它,放大它。例如,带有具有高光泽材料(其表面光洁度类似于镜子的材料)或透明材料或类似物的涂层就是这种情况。
[0017]因此,例如,在利用具有高光泽或透明的涂层片材或层压件来层压(用于生产层压板的方法)或涂覆(用于生产经涂覆的型材的方法)基材时,非常容易看到在基材的较大或透明表面上的胶的施用和/或平滑中的任何瑕疵。
[0018]存在不同种类的瑕疵。最常见的是:“胶的纹理”、“呈条带状的胶的施用”或出现在基材和涂层材料之间的“气泡”。接下来,简要解释这些瑕疵是由什么组成的。
[0019]‑
胶的纹理(structuring):这是如下的瑕疵,该瑕疵源自于通过某些施用系统在待施用的表面上施用一些胶的简单事实,应归于所涉及的各元件(胶、涂覆器元件、胶被施用至其上的元件)的表面张力的影响(除胶的黏度和它们之间不同元件的相对速度之外)。
[0020]当通过辊将胶施用到板或涂层材料上时(见图1),胶在施用点(P)处与材料接触,在该材料和所施用的胶层之间存在接触表面(C)。在所述接触表面(C)上,胶最初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致而被固定至材料;然而,胶层的上表面最初仍被胶合(也由于毛细管力所致)至涂覆器辊。在胶和胶被施用至其上的材料之间的接触表面(C)上,胶层获得该材料的速度(该材料通常通过辊、传送带或其他移动装置移动),而胶层的上表面(S)仍然具有与辊相同的速度。然而,胶通过毛细管作用至辊的固定力(制造涂覆器辊的材料是防黏附的)小于胶通过毛细管作用至胶被施用至其上的材料的黏附力;因此,当胶的上表面试图在由辊提供的方向上前进时,它从辊脱离,产生具有峰/谷几何形状的结构,该过程在将胶施用到材料上的整个持续时间内重复。
[0021]当施用的胶的量较大时,上述缺陷变得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尽管接触表面(C)上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致的力大于上表面(S)上的毛细管力,但是在胶合过程的该初始状态中,其内聚力仍然有些弱,且因此它使得能够进行更多的伸展,直到上表面(S)脱离辊,且因此形成更高的峰/谷。
[0022]当所施用的胶具有较高的黏度时,“峰/谷”中的纹理的上述缺陷也被增强。这是因为,当胶具有较高的黏度时,胶的流动性降低,且因此降低了胶在施用后“自动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材和/或第二基材上施用黏合剂层(1);以及

将所述第一基材定位在所述第二基材上,其间插入有所施用的黏合剂层(1);其中,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将所述第一基材定位在所述第二基材上之前,在所述黏合剂层(1)上施用辐射固化装置(13),以便以选择性的方式部分固化所述黏合剂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第一基材定位在所述第二基材上,所述方法包括借助于后成型装置(8;12)在所述第二基材的至少一个轮廓(14)上对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个条带(2

,2b,2c,2d)进行后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基材的至少一个轮廓(14)上对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至少一个条带(2

,2b,2c,2d)进行后成型之前和/或在此期间,所述固化装置(13)与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至少一个条带(2

,2b,2c,2d)相对应地被施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若干步骤中借助于所述后成型装置(8;12)在所述第二基材的不同轮廓(14)上对所述第一基材的不同条带(2

,2b,2c,2d)进行后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后成型的两个步骤之间执行固化装置(13)的至少一次附加施用。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固化装置(13)施用到所述第一基材的不会后成型的第一条带(2a)上。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基材的黏性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装置(13)的施用包括将选自包括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的组的辐射施用到所述黏合剂层(1),所述电磁辐射特别是UV或IR,所述微粒辐射特别是利用电子的微粒辐射。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J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