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辐射板取代室内风机的新型空调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一端连接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若干块辐射板,辐射板中设置平行排列的进冷媒毛细管束组和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两者末端互相连通。辐射板底部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下方设置可加热层,可加热层的露点温度低于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露点温度2-4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辐射板用以代替室内顶板装饰材料,这样辐射板能够充分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辐射效果较好,使整个室内环境温度均匀,加强了冷热交换效果,但节能效果相当显著,热泵循环性能系数比传统采用风机盘管最多可提高近10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具体是使用辐射板取代室内风机的新型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主要包括换热器、空调机组和室内风机,利用冷媒在风机盘管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能交换,制冷或制热室内空间。此类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有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风机盘管长时间吹风制冷或制热,风体自身会带进室内污染物,影响室内环境;二是风机盘管直接吹风制冷或制热,难以使室内空间温度均匀。制冷时,在近出风口处温度明显低于远出风口处温度。制热时,在近出风口处温度明显高于远出风口处温度;三是风机盘管直接吹风制冷或制热,会带给室内人们不舒服的感觉;四是长时间的冷媒水路循环,风机盘管内容易结垢,影响热交换效率;五是整体能耗高,制冷时要将冷媒温度降到7℃左右才能达到比较明显的制冷效果,制热时要将介质温度升高到45℃左右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均匀环境温度、防止结露的新型空调系统。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空调机组一端连接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若干块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中设置进冷媒毛细管束组和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两者末端互相连通,所述辐射板底部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下方设置可加热层。优选地,所述可加热层的露点温度低于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露点温度2-4度。优选地,所述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中的毛细管平行排列。优选地,所述进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集中进口设置在辐射板的侧边上,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集中出口也设置在辐射板的侧边上。优选地,所述可加热层一侧设置有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结露用的出水口。优选地,所述的可加热层上设有与空调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温控元件。在制造本专利技术选材时,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露点温度一般为18℃,可加热层的露点温度一般为16℃。这样夏季制冷时,通过空调机组的作业,冷媒进入辐射板毛细管束组的温度可以控制在17℃-20℃,热能交换后冷媒流出辐射板毛细管束组的温度一般为22℃-25℃;冬季制热时,通过空调机组的作业,冷媒进入辐射板毛细管束组的温度可以控制在25℃-30℃,热能交换后冷媒流出辐射板毛细管束组的温度一般为20℃-25℃。相比较传统的盘管式的风机空调,节能效果相当显著,热泵循环性能系数比传统采用风机盘管最多可提高近10倍。再就是本专利技术的辐射板可以设计成扣板形式,用以代替室内顶板装饰材料,一物多用,加强冷热交换效果;尤其是夏季,冷气下降热气上升,能起到良好且均匀的制冷效果,又避免了冷端结露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调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辐射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2一端连接换热器1,另一端连接若干块辐射板3。参照图2,所述辐射板3中设置平行排列的进冷媒毛细管束组4和出冷媒毛细管束组5,两者末端互相连通,进冷媒毛细管束组4的集中进口41设置在辐射板3的侧边上,出冷媒毛细管束组5的集中出口51也设置在辐射板3的侧边上。所述辐射板3底部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下方设置可加热层6,可加热层的露点温度低于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露点温度2-4度,一般地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露点温度选择18℃,可加热层的露点温度选择16℃。所述可加热层6一侧设置有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结露用的出水口7,可加热层6上设有与空调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温控元件8。本专利技术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均匀分布于室内,辐射板可以设计成扣板形式,用以代替室内顶板装饰材料,这样辐射板的面积比较大,能够充分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辐射效果较好,使整个室内环境温度均匀,加强了冷热交换效果。相比较于传统的盘管式的风机空调,夏季制冷冷媒7℃的低温、冬季制热冷媒45℃的高温,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只需要夏季制冷冷媒17℃-20℃、冬季制热冷媒25℃-30℃,室内环境辐射均匀,热交换效果良好,但节能效果相当显著,热泵循环性能系数比传统采用风机盘管最多可提高近10倍。在制冷的过程中,当辐射板温度低于18℃时,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会出现结露现象,水滴凝结后汇集可通过加热层一侧的出水口7排放掉;当环境温度低于16℃时,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上出现结露的同时,可加热层也可能会出现结露现象,此时可加热层中的温控组件感知温度16℃会触发空调机组控制器控制加热可加热层,直至可加热层的温度高于16℃,从而避免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出现结露滴水的现象。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空调机组一端连接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若干块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3)中设置进冷媒毛细管束组(4)和出冷媒毛细管束组(5),两者末端互相连通,所述辐射板(3)的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下方设置可加热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可加热层(6)的露点温度低于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露点温度2-4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中的毛细管平行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进冷媒毛细管束组(4)的集中进口(41)设置在辐射板(3)的侧边上,出冷媒毛细管束组(5)的集中出口(51)也设置在辐射板(3)的侧边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加热层一侧设置有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结露用的出水口(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加热层上设有与空调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温控元件(8)。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辐射板取代室内风机的新型空调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一端连接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若干块辐射板,辐射板中设置平行排列的进冷媒毛细管束组和出冷媒毛细管束组,两者末端互相连通。辐射板底部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下方设置可加热层,可加热层的露点温度低于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露点温度2-4度。本专利技术辐射板用以代替室内顶板装饰材料,这样辐射板能够充分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辐射效果较好,使整个室内环境温度均匀,加强了冷热交换效果,但节能效果相当显著,热泵循环性能系数比传统采用风机盘管最多可提高近10倍。文档编号F24F3/00GK101033873SQ200710067959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王其坤 申请人:王其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空调机组一端连接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若干块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3)中设置进冷媒毛细管束组(4)和出冷媒毛细管束组(5),两者末端互相连通,所述辐射板(3)的进出冷媒毛细管束组的下方设置可加热层(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地源空调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