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6304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2:58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管道的二重管连通;其中,所述二重管的两个管道中的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二重管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接在所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另一端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二重管的使用,降低了空调系统中的排气温度,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空调的应用早已广泛普及。空调是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室内蒸发器、室外冷凝器之间的状态转换实现输出冷气/暖气,冷媒的重要性可见一般。随着冷媒的发现及研究,得到了若干个冷媒,例如型号为R32的冷媒,相比于型号为R22的冷媒,破坏臭氧潜能值(ODP)为0,是替代R22的新型环保冷媒之一。但另一方面,R32相对于R22来说,使用R32会导致空调系统中的排气温度上升,这会使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中排气温度高,导致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管道的二重管连通;其中,所述二重管的两个管道中的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二重管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接在所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另一端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通过二重管的使用,降低了空调系统中的排气温度,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的二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的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压焓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出大量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即使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实施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影响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3、冷凝器4、蒸发器7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4与所述蒸发器7之间通过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管道的二重管11连通;其中,所述二重管11的两个管道中的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4和所述蒸发器7,所述二重管11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0,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接在所述二重管11与所述蒸发器7之间,另一端接在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是指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中的蒸发器;所述冷凝器是指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中的冷凝器。通过二重管的使用,降低了空调系统中的排气温度,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二重管11为内外双层管道结构;其中,所述二重管的第一管道为其内管,第二管道为其外管。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口接在所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另一端口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具体包括:所述第二管道
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二重管的一端,且自第一管口向外延伸出部分管体,该管体的端口接在所述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且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该管体上;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口位于所述二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如图2所示,上述结构,在制冷循环的时候,内外层冷媒为顺流回路。节流后的外层冷媒把内层冷媒冷却,相当于提高了系统的有效过冷度,单位制冷量增大,在同等条件下,压机的吸气温度减低,从而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制热循环的时候,二重套管结构外层冷媒与内层冷媒为逆流换热,辅助回路经过二次节流后回到气分接口,从而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油分离器2、液管截止阀6、气管截止阀8和气液分离器9;所述气管截止阀8设置在所述蒸发器7与所述四通换向阀3之间;所述液管截止阀6设置在所述蒸发器7与所述二重管11之间;所述油分离器2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9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其中,所述二重管11的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接在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具体包括:所述二重管11的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进气口。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二重管11的第二管道上的节流装置为第一节流装置10。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管截止阀6和所述二重管11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5。其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和/或第二节流装置5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优选地,在制冷工况下,1)、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冷凝器4、二重管11的第一管道、第二节流装置5、液管截止阀6、蒸发器7、气管截止阀8、四通换向阀3、气液分离器9、返回压缩机1构成在制冷工况下的冷媒循环主路;2)、自二重管11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的第一节流装置10、气液分离器9、返回压缩机1构成在制冷工况下的冷媒循环辅路;所述循环主路和循环辅路为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优选地,在制热工况下,1)、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气管截止阀8、蒸发器7、液管截止阀6、第二节流装置5、二重管11的第一管道、冷凝器4、四通换向阀3、气液分离器9、返回压缩机1构成在制热工况下的冷媒循环主路;2)、自第二节流装置5、二重管11的第二通道上的第一节流装置10、气液分离器9、返回压缩机1构成在制热工况下的冷媒循环辅路;所述冷媒循环主路和冷媒循环辅路为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采用型号为R32的冷媒。现在参照图3和图4,图3示出了传统R32的空调系统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方案中的空调系统与图3所示的空调系统的压焓图对比,其中,传统R32回路时,制冷系统的循环为1-2-3-4。本方案的R32回路时,制冷系统的循环为1’-2’-3’-4’。看出两个循环是不同的,传统R32回路冷凝温度的上升,会造成系统冷凝压力、排气温度升高、排气压力也升高,而且蒸汽干度相对新型R32回路增大,单位制冷量减小等,本方案的R32回路有效过冷提高,单位制冷量增加。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管道的二重管连通;其中,所述二重管的两个管道中的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二重管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接在所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另一端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通过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管道的二重管连通;其中,所述二重管的两个管道中的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二重管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接在所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另一端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重管为内外双层管道结构;其中,所述二重管的第一管道为其内管,第二管道为其外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口接在所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另一端口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具体包括: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二重管的一端,且自第一管口向外延伸出部分管体,该管体的端口接在所述述二重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且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该管体上;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口位于所述二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油分离器、液管截止阀、气管截止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气管截止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之间;所述液管截止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二重管之间;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其中,所述二重管的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接在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升宋强朱桂友郑品迪李银银李珍郭永刚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