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86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将热泵机组设置在室内顶棚面上安装的机壳内部的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通过可伸缩的支撑部件来悬挂支撑架台,并在该架台上搭载热泵机组,所以在实施检修作业时,通过伸长支撑部件,将架台从机壳下面的开口拉出,由此,作业人员容易接近该架台上的热泵机组,能以舒适的姿势实施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将热泵机组设置在室内顶棚面上安装的机壳内部的 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利用热泵来调节室内冷暖的空调装置,目前有将与供给室内的供气 进行热交换的供气热交换器和与从室内排出的排气进行热交换的排气热交 换器,与冷却剂循环用的冷却剂管路和压縮冷却剂的压縮机等构成热泵的其 他设备一起组合后,安装在设置于室内的共同机壳内的室内设置型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与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分离的普通空调装置相比,不需要连 接室内和室外的冷却剂配管以及电配线,设置容易,而且不需要担心风雨影 响引起上述配管以及配线的损坏。另一方面,室内设置型空调装置中,热泵机组由将供气热交换器、排气 热交换器、冷却剂管路以及压縮机组合得到,这就会引起热泵机组的大型化, 将装有该机组的机壳设置在室内时,存在需要很大的地面设置面积的缺点。为解决上述缺点,本申请的申请人考虑到作为剩余空间的室内顶棚面,在特开平2-247434号公报(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 Laid-Open No. 2-247434(1990))中公开了一种将热泵机组设置在顶棚面上安装的机壳内部 而构成的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根据上述结构,可提供一种不需要连接室内和室外的配管以及配线、且 不占用室内地面也能设置的空调装置。但是,在特开平2-247434号公报公 开的空调装置中,在定期实施检修时,作业人员不得不以仰视的姿势,面对安装在顶棚面上的机壳内部的狭小的空间,进行困难的作业,所以检修作业 (包括冷却剂的回收、更换作业)需要很长时间。另外,即使发生很小的问题时,使用者也难以对其进行检修,因此,可 能会因采取措施不及时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热泵机组设置在室内顶棚面上安装的机壳内 部的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对该空调装置能容易地实施检修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它是将热泵机组设置在室内顶棚面上安装的机 壳内部的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所述热泵机组具有与供给室内的供气进行热 交换的供气热交换器、与排出室外的排气进行热交换的排气热交换器、以及 循环所述两个热交换器的冷却剂管路,所述空调装置具有流动所述供气的供 气风道以及流动所述排气的排气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搭载在架 台上,该架台通过可上下方向伸縮的支撑部件悬挂支撑于所述机壳内部且通 过伸长所述支撑部件来从所述机壳下面的开口处拉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在空调装置的检修时通过伸长支撑部件来将悬 挂支撑在机壳内部的架台从机壳下面的开口拉出,由此作业人员不受机壳的 影响,接近热泵机组,以舒适的姿势对搭载在架台上的热泵机组容易地实施 检修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风道以及排气风道相互 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搭载有所述热泵机组的架台设置成横跨于所述 供气风道和排气风道的平行设置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供气风道 以及排气风道,所以这些输送风道中的排气和供气的流动阻力小,可控制压 力损失引起的效率降低,可高效率运转,由此可降低运转费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为伸长时的衰减阻 力比縮短时的衰减阻力大的缓冲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作为用于支撑架台的支撑部件,使用在衰减阻 力作用下伸縮的缓冲器,所以利用支撑部件的伸长来拉出架台时,在衰减阻 力作用下可缓慢拉出,且通过从下方轻轻地进行支撑的状态安全地实现。另 外,由于縮短时的衰减阻力小,所以将拉出的架台提升,使其回到机壳内时, 由于衰减阻力作用小,可迅速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装置具有可拆装自由地覆 盖所述开口的盖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将用于拉出架台的开口利用可拆装自由的盖板 来覆盖,所以在运转中可完全密封所述开口,可排除经过开口的供气和排气, 实现高效率的运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热交换器以及排气热交 换器中的一个或两个具有以所述供气或排气流动方向为长轴的椭圆形翅片 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供气热交换器以及排气热交换器中的一个或两 个具有以所述供气或排气流动方向为长轴的椭圆形翅片管,所以与翅片管碰 撞的供气和排气的流动较少,可控制压力损失引起的效率降低,实现高效率 运转。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这些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新特征会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调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调装置的侧面图3是表示架台的拉出状态的外观立体图4是本专利技术空调装置具有的翅片管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表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调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调装置的侧面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在矩形箱型机壳1的内部具有排气风道 A以及供气风道B。如图2所示,机壳l固定支撑在安装空调的室内的顶棚 面R上。如图1所示,排气风道A和供气风道B是通过沿长度方向的隔板 16将机壳1内部分隔成两部分形成,互相平行设置。供气风道B具有在延长设置方向的一侧端上开口的外部气进入口 10以 及另一侧端上开口的供气口 11。外部气进入口 IO通过图1中双点划线表示 的管道D与室外连通,而供气口 ll通过图1中双点划线表示的管道D与室 内连通。供气风道B内部,在供气口 11侧的一半上固定设置供气送风机14, 在该供气送风机14运转时,如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形成从外部气进入 口 IO到供气口 11的供给室内的供气流动。排气风道A在与供气口 11同侧的端上具有回流气进入口 12,且在与外 部气进入口 IO同侧的端上具有排气口 13。回流气进入口 12通过图1, 2中 双点划线表示的管道D与室内连通,而排气口 13通过图1, 2中双点划线表 示的管道D与室外连通。排气风道A内部,在回流气进入口 12侧的一半上 设置了排气送风机15,在该排气送风机15运转时,如图1, 2中的空心箭头 所示,形成从回流气进入口 12到排气口 13的从室内排出的排气流动。在机壳l内部装有热泵机组C,所述热泵机组C是由冷凝器2 (排气热 交换器)、蒸发器3 (供气热交换器)以及冷却剂压縮机4通过没有图示的冷 却剂管路连接构成的。如图1所示,热泵机组C搭载在架台5上,所述架台5设置成横跨于供 气风道B的外部气进入口 10侧的一半和排气风道A的排气口 13侧的一半 的之间。架台5为矩形平面形状,如图1所示,利用设置在4个角落的后述的支 撑部件21, 21…从机壳1的顶面悬挂支撑。架台5上部利用机壳1内的隔板 16后续的隔板17被分割成排气风道A和供气风道B。架台5上的热泵机组 C设置成,使冷凝器2设置在排气风道A侧上,在该冷凝器2和从室内排出 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且使蒸发器3设置在供气风道B侧上,在该蒸发器 3和供给室内的供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图1中,冷却剂压縮机4设置在排气风道A内部且位于冷凝器2的附近, 但是冷却剂压縮机4的位置可以适当设定。另外,图1中的9是加湿器,用 于加湿与蒸发器3完成热交换的供气。如图2所示,在机壳l的底面,在架台5的下面位置上设置有开口6, 该开口 6通过可自由拆装的盖板7覆盖。如图1所示,开口 6为具有可通过 架台5的大小的矩形形状,盖板7用于整体覆盖开口 6,密封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热泵机组设置在室内顶棚面上安装的机壳内部的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所述热泵机组具有与供给室内的供气进行热交换的供气热交换器、与排出室外的排气进行热交换的排气热交换器、以及循环所述两个热交换器的冷却剂管路,所述空调装置具有流动所述供气的供气风道以及流动所述排气的排气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搭载在架台上,该架台通过可上下方向伸缩的支撑部件悬挂支撑于所述机壳内部且通过伸长所述支撑部件来从所述机壳下面的开口处拉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惠一浦野胜博
申请(专利权)人: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