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热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89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45
利用第一流体(M)与第二流体(HC)的热交换的热处理装置(1)具备:具有使第一流体(M、P)流通的第一流路(17)的第一传热体(7);具有使第二流体(HC)流通的第二流路(31),且层叠于第一传热体(7)的第二传热体(9);以及与包括第一传热体(7)与第二传热体(9)的接合面的端部的面相接且具有与第二流路(31)连通的空间(S2、S3)的壳体(53、57)。第一传热体(7)还具有形成于隔离第一流路(17)和壳体(53、57)的空间(S2、S3)的壁部(19、13)的第三流路(18、24)。第一流路(17)是与接合面相接的槽,第三流路(18、24)是与接合面相接的槽,而且在接合面横断连结第一流路(17)和壳体(53、57)的空间(S2、S3)的假想直线(L1、L2)。

Heat treatment unit

The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1) utilizing the heat exchange of the first fluid (m) and the second fluid (HC) comprises: a first heat transfer body (7) having a first flow path (17) for the first fluid (m, P) to flow; a second heat transfer body (9) having a second flow path (31) for the second fluid (HC) to flow and laminated on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body (7); and a face with the end of the joint surface including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body (7) and the second heat transfer body (9) The shell (53, 57) is connected and has a space (S2, S3)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flow path (31).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body (7) also has a third flow path (18, 24) formed on the walls (19, 13) of the spaces (S2, S3) separating the first flow path (17) and the shells (53, 57). The first flow path (17) is a groove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surface, the third flow path (18, 24) is a groove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surface, and the imaginary straight lines (L1, L2) of the space (S2, S3) connecting the first flow path (17) and the shell (53, 57) are transversely cut at the joint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处理装置
本公开涉及热交换型的热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热交换型的热处理装置,具有通过使用热介质加热或冷却含有作为反应体的反应原料的气体或液体的反应流体来使反应体的反应进行的反应装置。这种反应装置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反应流路和使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流路,相互的热交换在从将反应流体及热介质从分别导入各流路到排出的期间进行。在此,在一般的反应装置中,作为反应流体或热介质,多使用可燃性气体,其处理需要十分注意。日本特表2009-53614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使可燃性气体流通的流路的反应器。该反应器在一个流路内具有在燃烧反应中不具有催化剂作用的部件,通过将该部件的形状最佳化,从而防止流路内的火焰传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36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例如,在使用高压的可燃性气体作为反应流体,使用低压的加热空气作为热介质的情况下,万一反应流体和热介质混合,则存在起火的问题。因此,在使用这样的流体的反应装置中,在各流路维持密封性,以使反应流体和热介质不会混合。但是,也考虑,在因为某些原因而流路的密封性降低的情况下,向一方的流体流通的流路混入另一方的流体。与此相对,在日本特表2009-536143号公报所示的反应器中未涉及这样的流路的密封性降低的情况下的对策,期望新的对策。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抑制热交换使用的各流体的混合的热处理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热处理装置是利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的装置,该热处理装置具备:具有使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的第一传热体;具有使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且层叠于第一传热体的第二传热体;以及与包括第一传热体与第二传热体的接合面的端部的面相接且具有连通于第二流路的空间的壳体,第一传热体还具有形成于隔离第一流路和壳体的空间的壁部的第三流路,第一流路为与接合面相接的槽,第三流路是与接合面相接的槽,而且在接合面横断连结第一流路和壳体的空间的假想直线。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有利于抑制热交换使用的各流体的混合的热处理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含有第一传热体的部位的结构及形状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含有第二传热体的部位的结构及形状的平面图。图4A是表示第一传热体与第二传热体之间的接合面正常密封的状态的图。图4B是表示第一传热体与第二传热体之间的接合面的密封性降低的状态的图。图4C是作为参考例,表示在不存在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流路的情况下,第一传热体与第二传热体之间的接合面的密封性降低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指示示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及结构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与本公开无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而且,在以下的各图中,将铅垂方向设为Z轴,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内,将后述的第一及第二流路的反应区域内的延设方向设为Y轴,而且将垂直于Y轴的方向设为X轴。本公开的热处理装置利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以下,本实施方式的热处理装置为热交换型的反应装置。该情况下,由反应流体及通过反应生成的生成物相当于第一流体,热介质相当于第二流体。但是,本公开也可应用于热交换器等热处理装置。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1的结构的侧视图。反应装置1具备作为进行反应处理的主体部的热交换部3。而且,反应装置1通过加热或冷却含有作为反应体的反应原料的气体或液体的反应流体,使反应体的反应进行。热交换部3包括具有供反应流体及生成物流通的反应流路的第一传热体7、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流路的第二传热体9、以及盖体39。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体7及第二传热体9分别为多个。另外,热交换部3具有使反应流体或生成物和热介质沿互相相反的方向流动的逆流型的构造。第一传热体7、第二传热体9以及盖体39分别为由具有耐热性的热传导性原料形成的平板状部件。图2是与图1的A-A部对应的表示含有第一传热体7的部位的结构及形状的平面图。第一传热体7具有作为包含反应区域的反应流路的多个第一流路17。第一流路17将其中间部分作为反应区域。第一流路17接受从在后述的第二传热体9内的第二流路流通的热介质供给的热或冷热,使反应流体M反应,生成生成物P。第一流路17分别为将Z方向的上方设为打开,并在第一传热体7的一方的第一侧面开放的槽。第一流路17从导入反应流体M的第一导入口20沿Y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至另一方的第二侧面的正前方。第一流路17的流路截面为矩形。另外,这些第一流路17在X方向上等间隔配设。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一流路17也可以设置用于促进反应体的反应的催化剂。第一传热体7包括第一基部11、两个第一侧壁13、多个第一中间壁15、以及第一隔壁19。第一基部11为包括第一传热体7的整个XY平面的矩形板状。第一侧壁13是如下壁部:位于第一基部11的与Z方向垂直的主表面的一面上且在第一流路17的延设方向的左右端分别设置。多个第一中间壁15是如下的壁部:位于第一基部11的主表面的一面上,被两个第一侧壁13夹着,分别与第一侧壁13并列,且等间隔设置。另外,第一隔壁19位于第一基部11的主表面的一面上的第二侧面侧,且沿相对于第一流路17的延设方向成为垂直方向的X方向设置。第一流路17若延伸至第二侧面,则会碰上导入有热介质的后述的第二空间S2。因此,第一隔壁19使在多个第一流路17流通来的生成物P的行进方向变化。第一侧壁13、第一中间壁15以及第一隔壁19的各壁部的Z方向的高度相同。另外,第一传热体7具有沿第一隔壁19的内侧面延设的第一联络流路23。第一联络流路23与所有的第一流路17连通,并且连通于第一排出口21,该第一排出口21的一方的端部设于第一侧壁13的一方,且用于将生成物P排出至第一传热体7的外部。此外,为了说明流路的形状,与第一流路17不同地示出第一联络流路23来说明。但是,作为使反应流体M及生成物P流通的流路的功能,第一联络流路23也是第一流路17的一种。另外,在图2中,描绘成在第一流路17流通而被引导至第一排出口21的流体全部为生成物P。但是,实际上,也有时引导至第一排出口23的流体含有反应未使用的反应流体M。进一步地,第一传热体7在第一隔壁19具有第三流路18。第三流路19与供反应流体M或生成物P流通的第一流路17及第一联络流路23独立。第三流路18将第一流路17及第一联络流路23和面向后述的热介质导入部53内的第二空间S2的第二侧面隔离。第三流路18是将Z方向的上方设为打开且沿X方向即第一联络流路23的延设方向及第二侧面呈直线状延伸的槽。第三流路19的流路截面为矩形。第一流路17、第一联络流路23以及第三流路18分别形成于第一传热体7的一方的主表面上。在此,主表面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处理装置,是利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的装置,上述热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n具有使上述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的第一传热体;/n具有使上述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且层叠于上述第一传热体的第二传热体;以及/n与包括上述第一传热体与上述第二传热体的接合面的端部的面相接且具有连通于上述第二流路的空间的壳体,/n上述第一传热体还具有形成于隔离上述第一流路和上述壳体的空间的壁部的第三流路,/n上述第一流路为与上述接合面相接的槽,/n上述第三流路是与上述接合面相接的槽,而且在上述接合面横断连结上述第一流路和上述壳体的空间的假想直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1 JP 2017-0722061.一种热处理装置,是利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的装置,上述热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使上述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的第一传热体;
具有使上述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且层叠于上述第一传热体的第二传热体;以及
与包括上述第一传热体与上述第二传热体的接合面的端部的面相接且具有连通于上述第二流路的空间的壳体,
上述第一传热体还具有形成于隔离上述第一流路和上述壳体的空间的壁部的第三流路,
上述第一流路为与上述接合面相接的槽,
上述第三流路是与上述接合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明久冈辰哉秋田隆仁山本大雅涩谷秀志武内佑介镰田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