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40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属于轮毂电机冷却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并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并连通在第四冷却管的底部,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管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第一引水管,所述第三冷却管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第二引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轮毂电机冷却结构冷却不全面导致冷却效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的特点。

A cooling channel structure of hub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ub motor cooling channel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ub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n inlet pipe, an outlet pipe, a first cooling pipe, a second cooling pipe, a third cooling pipe and a fourth cooling pipe. The first cooling pipe, a second cooling pipe, a third cooling pipe and a fourth cooling pipe are successively fixed from top to bottom and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pipe, The water outlet pipe is fixed and communi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ourth cooling pipe, the first cooling pipe, the second cooling pipe, the third cooling pipe and the fourth cooling pipe are integrally formed, the top of the first cooling pipe is fix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water lead pipe, and one side of the third cooling pipe is fix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water lead pip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cooling efficiency caused by incomplete cooling of the existing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hub motor,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毂电机冷却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轮毂电机技术也被称为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装置都整合一起到轮毂内,得以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为简化。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动机都普遍需要强制冷却,但是大部分的冷却结构,都是使用螺旋盘管进行换热,从而实现散热,然而普通的螺旋盘管大都只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因此在靠近进水口位置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换热效率高,但到达靠近出水口位置的冷却液因为之前已经经过换热,温度较高,因此换热效率不佳,导致螺旋盘管的换热效果不全面,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螺旋盘管对轮毂电机的冷却效果不全面,导致冷却效率不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并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并连通在第四冷却管的底部,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管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第一引水管,所述第三冷却管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与第一冷却管、第二引水管与第三冷却管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引水管通过第一导水管与进水管固定并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管与第二导水管固定并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均为“C”字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首尾端之间间距小于2cm。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均为半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靠近进水管的一端相互配合焊接在进水管底部,实现进水管底部的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上均贯穿开设有导水口,所述导水口的截面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的材质均为铜。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横截面积等于导水口横截面积的两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导水管和第一引水管实现了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冷却液的进入,通过第二导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实现了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冷却液的进入,且两股冷却液的温度相同,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解决了远离进水口的散热盘管因内部冷却液经过换热温度较高而导致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结构简单,实用方便;2、本技术采用铜材质的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和第四冷却管,可以利用铜导热性能高的特点,提升与轮毂电机的换热效率,从而有利于提升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第二冷却管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第一导水管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冷却管、2第二冷却管、3第三冷却管、4第四冷却管、5连通管、6第一引水管、7出水管、8第二引水管、9第一导水管、10第二导水管、11进水管、12导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7、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并通过连通管5连通,出水管7固定并连通在第四冷却管4的底部,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一体成型,第一冷却管1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第一引水管6,第三冷却管3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第二引水管8,第一引水管6与第一冷却管1、第二引水管8与第三冷却管3均一体成型,第一引水管6通过第一导水管9与进水管11固定并连通,第二引水管8与第二导水管10固定并连通。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导水管9和第一引水管6实现了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2冷却液的进入,通过第二导水管10和第二引水管8实现了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冷却液的进入,且两股冷却液的温度相同,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解决了远离进水口的散热盘管因内部冷却液经过换热温度较高而导致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其中,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均为“C”字形结构,且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首尾端之间间距小于2cm;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对冷却液的导向,使冷却液顺着第一冷却管1绕流一圈后通过第一冷却管1底部的连通管5进入第二冷却管2,在第二冷却管2内继续绕流一圈后由第二冷却管2底部的连通管5进入第三冷却管3,而进入第二引水管8内的冷却液也会流至第三冷却管3内并与第二冷却管2流入第三冷却管3的冷却液混合后送入第四冷却管4内,并在第四冷却管4内绕流一圈后由出水管7送出,优选的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2的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且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的截面积均等于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2截面积的两倍,由第一导水管9进入第一冷却管1内的冷却液刚好可以充满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2对轮毂电机进行换热,在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2内的冷却液流入第三冷却管3内后刚好可以与第二引水管8内流入的冷却液会合充满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的内部;其中,第一导水管9和第二导水管10均为半圆柱形结构,且第一导水管9和第二导水管10靠近进水管11的一端相互配合焊接在进水管11底部,实现进水管11底部的密封,第一导水管9和第二导水管10上均贯穿开设有导水口12,导水口12的截面为半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实现将进水管11底部的密封,导水口12为半圆柱形口,有利于最大化提升第一导水管9和第二导水管10单位时间内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提升冷却效果;其中,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的材质均为铜;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铜材质的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可以利用铜导热性能高的特点,提升与轮毂电机的换热效率,从而有利于提升散热效果;其中,进水管11内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的横截面积等于导水口12横截面积的两倍;需要说明的是,进入进水管11内冷却液刚好对等进水第一导水管9和第二导水管10内,实现了第一引水管6与第二引水管8冷却液进量的平均,有利于提升冷却效果的全面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7)、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并通过连通管(5)连通,所述出水管(7)固定并连通在第四冷却管(4)的底部,所述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第一引水管(6),所述第三冷却管(3)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第二引水管(8),所述第一引水管(6)与第一冷却管(1)、第二引水管(8)与第三冷却管(3)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引水管(6)通过第一导水管(9)与进水管(11)固定并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管(8)与第二导水管(10)固定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7)、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并通过连通管(5)连通,所述出水管(7)固定并连通在第四冷却管(4)的底部,所述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第一引水管(6),所述第三冷却管(3)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第二引水管(8),所述第一引水管(6)与第一冷却管(1)、第二引水管(8)与第三冷却管(3)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引水管(6)通过第一导水管(9)与进水管(11)固定并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管(8)与第二导水管(10)固定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冷却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第二冷却管(2)、第三冷却管(3)和第四冷却管(4)均为“C”字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建平蓝明华周朝兵王晓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