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42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包括打孔插秧装置、大驱动轮、滚轮和坐台,其特征在于,大驱动轮、滚轮安装于坐台的底部,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铰接有呈倾斜设置的多根秧苗输送管,多根秧苗输送管相互平行排列并固定相连;秧苗输送管的顶端接近坐台,其底端安装打孔插秧装置;坐台的前部延伸板上设有两穿孔,一穿孔内穿入有操纵杆,操纵杆的底端销轴铰接有连杆,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具有下延伸杆,连杆的中部与下延伸杆端部销轴铰接,连杆的端部与秧苗输送管中部销轴铰接。其结构在插秧使用时可一次性种植多颗秧苗,种植较为便捷、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种植;并无需人工大量的劳作力,满足目前的大批量稻谷种植的需求。

A Semi-automatic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插秧的
,尤其是一种半自动插秧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秧苗在稻田中种植时采用人工进行插秧种植,其种植方式较为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的劳作强度较大,而且由于现代种植稻谷的人越来越少,目前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量较大,此种植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提升插秧效率,满足种植需求的一种半自动插秧机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包括打孔插秧装置、大驱动轮、滚轮和坐台,其特征在于,大驱动轮、滚轮安装于坐台的底部,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铰接有呈倾斜设置的多根秧苗输送管,多根秧苗输送管相互平行排列并固定相连;秧苗输送管的顶端接近坐台,其底端安装打孔插秧装置;坐台的前部延伸板上设有两穿孔,一穿孔内穿入有操纵杆,操纵杆的底端销轴铰接有连杆,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具有下延伸杆,连杆的中部与下延伸杆端部销轴铰接,连杆的端部与秧苗输送管中部销轴铰接;打孔插秧装置包括两个活动体,两活动体的中部相互销轴铰接,两活动体的下部与地面垂直,其上部倾斜设置,其上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复位弹簧,其上部内侧均销轴铰接有联动杆,其下部的外侧边设置有挡片,且两挡片的下部呈弧形状弯曲后相互贴合,两挡片的前侧部设有挡板;两联动杆的端部相互销轴铰接,并且在未插秧操作时两联动杆形成三角状;另一穿孔内贯穿有倾斜设置的推动杆,推动杆的一端与两联动杆端部相互销轴铰接的铰接部销轴铰接;推动杆的另一端具有踏板。进一步优选,秧苗输送管上设置有秧苗盘放置盒。进一步优选,驱动轮位于滚轮的前方,驱动轮由柴油或汽油引擎驱动。进一步优选,坐台的后侧部具有靠背,靠背的内侧和坐台面均具有软垫。进一步优选,操纵杆的顶端设置有踩踏块。进一步优选,驱动轮和滚轮上安装弧形挡泥片。进一步优选,坐台上设置有用于操控驱动轮的引擎运行的操控面板。进一步优选,秧苗输送管的底端向前方延伸有与地面平行的标尺,标尺与秧苗输送管的底端销轴铰接。进一步优选,驱动轮和滚轮的外周侧凸起有倒刺。进一步优选,靠背的顶部具有遮阳片。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其结构在插秧使用时可一次性种植多颗秧苗,种植较为便捷、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种植;并无需人工大量的劳作力,满足目前的大批量稻谷种植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打孔插秧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实施例1的打孔插秧装置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包括打孔插秧装置7、大驱动轮2、滚轮3和坐台1,大驱动轮2、滚轮3安装于坐台1的底部,坐台1的前部延伸板11端部铰接有呈倾斜设置的多根秧苗输送管6,多根秧苗输送管6相互平行排列并固定相连;秧苗输送管6的顶端接近坐台1,其底端安装打孔插秧装置7;坐台1的前部延伸板11上设有两穿孔111,一穿孔111内穿入有操纵杆8,操纵杆8的底端销轴铰接有连杆9,坐台1的前部延伸板111端部具有下延伸杆10,连杆9的中部与下延伸杆10端部销轴铰接,连杆9的端部与秧苗输送管6中部销轴铰接;打孔插秧装置7包括两个活动体70,两活动体70的中部相互销轴铰接,两活动体70的下部与地面垂直,其上部701倾斜设置,其上部701之间抵触连接有复位弹簧74,其上部701内侧均销轴铰接有联动杆73,其下部的外侧边设置有挡片71,且两挡片71的下部呈弧形状弯曲后相互贴合,两挡片71的前侧部设有挡板72;两联动杆73的端部相互销轴铰接,并且在未插秧操作时两联动杆73形成三角状;另一穿孔111内贯穿有倾斜设置的推动杆5,推动杆5的一端与两联动杆73端部相互销轴铰接的铰接部销轴铰接;推动杆5的另一端具有踏板17。插秧时两档片以及活动片下部始终与地面垂直设置。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人体坐于坐台上,大驱动轮行走工作,此时操纵杆通过人体的脚部力量下压使得秧苗输送管抬起与稻田地面分离,从而使整体设备进行自动位移,在位移至指定位置后,将秧苗经输送管送入至两挡片之间,此时,人体的脚步离开操纵杆,从而操纵杆上移后使秧苗输送管下放,打孔插秧装置插入稻田的泥地中,此时脚部踩踏板,踏板驱动推动杆下移,使两活动体下部分离,秧苗进入泥地中后,另一只脚踩踏操纵杆使秧苗输送管向上抬起,从而控制整体插秧机向后位移,依上述顺序类推反复进行种植工作。本实施例中,秧苗输送管6上设置有秧苗盘放置盒12。放置盒便于放置秧苗或秧苗盘,使得种植操作较为方便。当秧苗输送管的前端向上翘起时,秧苗盘放置盒会向人体方向倾斜,且秧苗会向人体方向位移,便于人工拿取秧苗。本实施例中,驱动轮2位于滚轮3的前方,驱动轮2由柴油或汽油引擎驱动。使得自动位移的效果更佳,还可实现长途位移。本实施例中,坐台1的后侧部具有靠背13,靠背13的内侧和坐台面均具有软垫14。其结构使得人体坐于坐台上时较为舒适,提升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操纵杆4的顶端设置有踩踏块16。便于操控操纵杆。本实施例中,驱动轮2和滚轮3上安装弧形挡泥片18。挡泥片防止过多的泥沙或杂草卡入轮体中。本实施例中,坐台1上设置有用于操控驱动轮2的引擎运行的操控面板。便于操作整体插秧机行走。本实施例中,秧苗输送管6的底端向前方延伸有与地面平行的标尺19,标尺19与秧苗输送管6的底端销轴铰接。其标尺在不使用时可收起,使用时用于度量两秧苗之间的距离,对不同秧苗的种植空间进行精准控制,使得种植土地得到精准控制。本实施例中,驱动轮2和滚轮3的外周侧凸起有倒刺20。使得插秧机在泥地里行走较为顺畅。本实施例中,靠背13的顶部具有遮阳片15。防止人体长时间收到太阳暴晒。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包括打孔插秧装置、大驱动轮、滚轮和坐台,其特征在于,大驱动轮、滚轮安装于坐台的底部,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铰接有呈倾斜设置的多根秧苗输送管,多根秧苗输送管相互平行排列并固定相连;秧苗输送管的顶端接近坐台,其底端安装打孔插秧装置;坐台的前部延伸板上设有两穿孔,一穿孔内穿入有操纵杆,操纵杆的底端销轴铰接有连杆,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具有下延伸杆,连杆的中部与下延伸杆端部销轴铰接,连杆的端部与秧苗输送管中部销轴铰接;打孔插秧装置包括两个活动体,两活动体的中部相互销轴铰接,两活动体的下部与地面垂直,其上部倾斜设置,其上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复位弹簧,其上部内侧均销轴铰接有联动杆,其下部的外侧边设置有挡片,且两挡片的下部呈弧形状弯曲后相互贴合,两挡片的前侧部设有挡板;两联动杆的端部相互销轴铰接,并且在未插秧操作时两联动杆形成三角状;另一穿孔内贯穿有倾斜设置的推动杆,推动杆的一端与两联动杆端部相互销轴铰接的铰接部销轴铰接;推动杆的另一端具有踏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插秧机,包括打孔插秧装置、大驱动轮、滚轮和坐台,其特征在于,大驱动轮、滚轮安装于坐台的底部,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铰接有呈倾斜设置的多根秧苗输送管,多根秧苗输送管相互平行排列并固定相连;秧苗输送管的顶端接近坐台,其底端安装打孔插秧装置;坐台的前部延伸板上设有两穿孔,一穿孔内穿入有操纵杆,操纵杆的底端销轴铰接有连杆,坐台的前部延伸板端部具有下延伸杆,连杆的中部与下延伸杆端部销轴铰接,连杆的端部与秧苗输送管中部销轴铰接;打孔插秧装置包括两个活动体,两活动体的中部相互销轴铰接,两活动体的下部与地面垂直,其上部倾斜设置,其上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复位弹簧,其上部内侧均销轴铰接有联动杆,其下部的外侧边设置有挡片,且两挡片的下部呈弧形状弯曲后相互贴合,两挡片的前侧部设有挡板;两联动杆的端部相互销轴铰接,并且在未插秧操作时两联动杆形成三角状;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水琴郭伟刚童俊华钱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