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明郎专利>正文

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079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包含外管、内管、升降杆、油体、控制阀以及导引油管。内管内形成内管油室。内管及外管间形成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升降杆套设于内管内,并相对内管位移。油体被填充于内管油室内及外管油室内,并在内管油室及外管油室间流动连通而形成油体通路。导引油管连通内管油室及外管油室。控制阀设于升降杆的一端,控制阀被开启或关闭而切换油体通路开启或关闭,使升降杆相对内管的线性位置产生变化,进而移动或定位升降杆。在油体通路开启后,升降杆位移而推挤内管油室上方的冗余气体,使其通过导引油管的导引,经油体通路复归回流至外管气室内。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可以避免升降杆的调整失效或不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升降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将气体及油体同时混合于一空间内产生压力平衡,使相互套设的管体可相对产生位移及定位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现行许多活动,皆须使用者维持一定坐姿。举例而言,骑乘摩托车、自行车、驾驶汽车、办公室作业、会议、用餐,甚或健身、医学治疗等众多活动,皆须使用者以坐姿行之。为承载使用者的重量,使使用者不须耗力维持坐姿,在上述活动场合,皆配置座垫或座椅,使使用者得以坐于其上。因此,许多座垫或座椅通过改进人体工学的结构以增加使用者坐姿的舒适度及正确性。在某些更为激烈的运动场合,例如自行车竞赛等,须使用者维持长时间的一定坐姿,且因坐姿正确与否攸关赛果,对坐姿的舒适度及正确性尤为要求。因此,除改良座垫本身的几何型态外,更重要地,需随使用者不同身形而调整座垫高度,故已发展可调整座垫高度的升降装置。一般可调整如自行车座垫的升降装置,依其不同的致动方式,大致可分为机械式致动、油压式致动、气压式致动及油气混合式致动等。机械式致动、油压式致动及气压式致动已被普遍使用。然而,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举例而言,机械式致动方式受限于其机构,其调整方式具段落而无法达到即时、无段调整的顺畅度。气压式致动则反应速度及精确度较差,且其输出动力较小。油压式致动则需考量油封的问题,致使其结构复杂度增加。因此,油气混合式致动遂被发展出来。油气混合式致动,一般是填充油体及气体于相互套设的管体组中。管体组中包含多个可相对线性位移的管体。配合管体的位移行程和油压及气压的压力平衡,达到对管体进行定位调整的功能。上述油气混合式致动虽试图结合纯油压式致动及纯气压式致动的优点,只是仍存在若干问题。举例而言,现有油气混合式致动方式,其结构同时存在多个气室及油室,并需使各气室及各油室间相互隔离独立而避免互相影响(例如:油体及气体相互掺入)。因此,各气压系统及各油压系统各自具有其预设压力且相互不流通。然而,不可避免地,即使其气室及油室各自隔离独立,冗余气体仍可能由外部进入其油室。此时,因油室的油体已掺入外部空气,影响原有的油体的预设压力,使动作不顺畅及不精确。并且,由于气室分隔设置,此冗余气体也无法排出进行校正,所以在长时间使用后,已无法复归至初始状态,导致需更换整组升降装置。另外,气室及油室间相互隔离独立配置方式,将使其机构复杂度大增,导致制造及维护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升降装置,通过气体及油体混合产生压力平衡而可调整或定位升降杆,并且,本技术的升降装置也利用升降杆及控制阀的位移,配合导引油管而可进行冗余气体的复归回流,借此增加升降杆位移的顺畅度及精确度,可达到无段、即时的调整。再者,通过控制阀不同配置方式,兼具使用上的灵活性。在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包含外管、内管、升降杆、油体、控制阀以及导引油管。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其中内管内形成内管油室,内管及外管间形成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升降杆套设于内管内,并可相对内管位移。油体被填充于内管油室内及外管油室内,并在内管油室及外管油室间流动连通而形成油体通路。控制阀设置于升降杆的一端而随升降杆位移,控制阀被开启或关闭而切换油体通路开启或关闭,使升降杆相对内管的线性位置产生变化,进而移动或定位升降杆。导引油管设置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导引油管连通内管油室及外管油室。在油体通路开启后,升降杆位移而推挤内管油室上方形成的冗余气体,使冗余气体通过导引油管的导引,流经油体通路复归回流至外管气室内。上述升降装置中,冗余气体形成于内管油室上方的内管气室内。此外,上述升降装置可包含气嘴,其连通外管油室,通过气嘴可进行补油动作或充气动作。上述升降装置中,可包含延伸杆,升降杆套设于延伸杆内,并相对延伸杆位移,延伸杆套设于内管内,并相对内管位移。上述升降装置中,还包含致动机构,控制阀被致动机构控制而产生位移,进而开启油体通路。进一步说明,控制阀包含阀座及阀件。阀座连接升降杆而随升降杆位移,阀件则组设于阀座内而在阀座内位移。阀座一侧开设有通道,外管及内管间开设有流道。阀件上设有第一凹槽。当致动机构下压时,阀件被致动机构下压而位移,而在阀座内形成开口。油体由外管油室通过导引油管、流道流向通道,并通过第一凹槽流向开口而流入内管油室内,进而开启油体通路。致动机构包含扳动件及推杆。扳动件组设于座垫支撑座内部,推杆套设于升降杆,并相对升降杆位移。当扳动件下压而推抵推杆时,推杆受压向下位移而推抵阀件,使阀件受压而向下位移,进而相对于阀座内形成开口。另外,阀座内可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在阀件下压时蓄积弹性恢复力,通过弹性恢复力可使阀件复位至起始位置而关闭油体通路。上述升降装置中,外管气室形成于外管油室上方,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则被封闭共存于内管及外管间,使外管油室内的油体及外管气室内的气体达到压力平衡。上述升降装置可还包含内套管及外套管。内套管套设于外套管内,并连接座垫支撑座。内套管被升降杆连动而相对外套管位移,进而调整座垫支撑座的高度。上述升降装置中,当升降杆位于上死点时,导引油管下端延伸至低于上死点行程油面高度,以使油体通过导引油管向外流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一种升降装置,包含外管、内管、升降杆、油体、控制阀以及导引油管。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内管内形成内管油室,内管及外管间形成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升降杆套设于内管内,内管并相对升降杆位移,进而带动外管相对升降杆位移。油体被填充于内管油室内及外管油室内,并在内管油室及外管油室间流动连通而形成油体通路。控制阀设置于外管的一端。控制阀被开启或关闭而切换油体通路开启或关闭,使升降杆相对内管的线性位置产生变化,进而移动或定位升降杆。导引油管设置于内管与外管之间,导引油管连通内管油室及外管油室。其中,在油体通路开启后,内管位移而推挤内管油室上方形成的冗余气体,使冗余气体通过导引油管的导引,流经油体通路复归回流至外管气室内。上述升降装置中,冗余气体形成于内管油室上方的内管气室内。此外,外管的一端连接座垫支撑座。外管被内管连动位移以调整座垫支撑座的高度。上述升降装置中,控制阀包含阀座及阀件。阀座固设于外管内,阀件则组设于阀座内而在阀座内位移。阀件上设有第一凹槽,当阀件被下压而位移时,阀件相对阀座形成开口,油体由外管油室通过导引油管流经第一凹槽,并通过第一凹槽流向开口而流入内管油室内,进而开启油体通路。阀件上另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上方。第二凹槽上方并设有气孔。当阀件第一次被下压时,第一凹槽相对阀座下移而形成开口,使外管油室内的油体通过导引油管、第一凹槽及开口流入内管油室内。当阀件第二次被下压时,气孔连通第二凹槽形成通路,可进行补油动作或充气动作。阀座内可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在阀件下压时蓄积弹性恢复力,并通过弹性恢复力可使阀件复位至起始位置而关闭油体通路。上述升降装置可包含延伸杆。延伸杆套设于升降杆内,并可相对升降杆位移。上述升降装置可包含外套管以及内套管,内套管套设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可相对外套管位移,升降杆位移可带动外管相对内套管位移。上述升降装置中,外管气室形成于外管油室上方,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被封闭共存于内管及外管间,使外管油室内的油体及外管气室内的气体达到压力平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管;内管,其套设于所述外管内,其中所述内管内形成内管油室,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间形成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升降杆,其套设于所述内管内,并相对所述内管位移;油体,其被填充于所述内管油室内及所述外管油室内,并在所述内管油室及所述外管油室间流动连通而形成油体通路;控制阀,其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而随所述升降杆位移,所述控制阀被开启或关闭而切换所述油体通路开启或关闭,使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内管的线性位置产生变化,进而移动或定位所述升降杆;以及导引油管,其设置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导引油管连通所述内管油室及所述外管油室;其中,在所述油体通路开启后,所述升降杆位移而推挤所述内管油室上方形成的冗余气体,使所述冗余气体通过所述导引油管的导引,流经所述油体通路复归回流至所述外管气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管;内管,其套设于所述外管内,其中所述内管内形成内管油室,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间形成外管油室及外管气室;升降杆,其套设于所述内管内,并相对所述内管位移;油体,其被填充于所述内管油室内及所述外管油室内,并在所述内管油室及所述外管油室间流动连通而形成油体通路;控制阀,其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而随所述升降杆位移,所述控制阀被开启或关闭而切换所述油体通路开启或关闭,使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内管的线性位置产生变化,进而移动或定位所述升降杆;以及导引油管,其设置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导引油管连通所述内管油室及所述外管油室;其中,在所述油体通路开启后,所述升降杆位移而推挤所述内管油室上方形成的冗余气体,使所述冗余气体通过所述导引油管的导引,流经所述油体通路复归回流至所述外管气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气体形成于所述内管油室上方的内管气室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气嘴,其连通所述外管油室,通过所述气嘴进行补油动作或充气动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延伸杆,所述升降杆套设于所述延伸杆内,并相对所述延伸杆位移,所述延伸杆套设于所述内管内,并相对所述内管位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致动机构,所述控制阀被所述致动机构控制而产生位移,进而开启所述油体通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含阀座及阀件,所述阀座连接所述升降杆而随所述升降杆位移,所述阀件组设于所述阀座内而在所述阀座内位移,所述阀座一侧开设有通道,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间开设有流道,所述阀件上设有第一凹槽,当所述致动机构下压时,所述阀件被所述致动机构下压而位移,而在所述阀座内形成开口,所述油体由所述外管油室通过所述导引油管、所述流道流向所述通道,并通过所述第一凹槽流向所述开口而流入所述内管油室内,进而开启所述油体通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机构包含扳动件及推杆,所述扳动件组设于座垫支撑座内部,所述推杆套设于所述升降杆,并相对所述升降杆位移,当所述扳动件下压而推抵所述推杆时,所述推杆受压向下位移而推抵所述阀件,所述阀件受压而向下位移,进而相对于所述阀座内形成所述开口。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阀件下压时蓄积弹性恢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恢复力使所述阀件复位至起始位置而关闭所述油体通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外套管;以及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连接所述座垫支撑座,所述内套管被所述升降杆连动而相对所述外套管位移,进而调整所述座垫支撑座的高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气室形成于所述外管油室上方,所述外管油室及所述外管气室被封闭共存于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间,使所述外管油室内的所述油体及所述外管气室内的气体达到压力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明郎
申请(专利权)人:庄明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