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95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通过第一溢流暗涵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待第一溢流暗涵装满后,再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将水溢流至输送渠内,在溢流过程中,由于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因此,水得到迅速降温。进入输送渠后,通过输送渠将水输送至冷却池内,在冷却池内,水得到再次降温,使得水冷却至电厂所需温度,从而有利于电厂稳定运行。由于本冷却机构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电厂周边沟渠及水池资源,因此,有效解决了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占地面积大问题,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本冷却机构只需对渠道进行清理维护即可,如此,降低了循环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循环供水系统通常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为电厂提供冷却水。然而,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不仅需运行电耗高,而且,由于机械通风冷却塔结构复杂,因此,会占用大量的土资源。此外,机械通风冷却塔在运行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量噪声。因此,这对于土地资源珍贵、噪音要求高的电厂来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它能够在满足冷却用水的要求下,有效解决维护成本大、占地面积大及噪音大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却机构,包括:第一溢流暗涵,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输送渠,所述第一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一侧,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将水溢流至所述输送渠内;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与所述输送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渠排入的水,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输送水。上述的冷却机构,通过第一溢流暗涵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待第一溢流暗涵装满后,再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将水溢流至输送渠内,在溢流过程中,由于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因此,水得到迅速降温。进入输送渠后,通过输送渠将水输送至冷却池内,在冷却池内,水得到再次降温,使得水冷却至电厂所需温度,从而有利于电厂稳定运行。由于本冷却机构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电厂周边沟渠及水池资源,因此,有效解决了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占地面积大问题,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本冷却机构只需对渠道进行清理维护即可,如此,降低了循环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本冷却机构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和冷却池共同对水实现纯天然、无污染方式降温,有利于电厂实现绿色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虹吸结构,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暗涵连通,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二溢流暗涵与第二虹吸结构,所述第二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溢流暗涵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二凝汽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用于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用于与所述第二凝汽器连通。一种循环供水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与以上所述的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的输入端连通。上述的循环供水系统,通过以上的冷却机构,使得水得到有效、稳定降温,从而使得电厂稳定运行。同时,由于本冷却机构充分利用电厂周边沟渠及水池资源,有效解决了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占地面积大问题,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此外,本冷却机构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和冷却池共同对水实现纯天然、无污染方式降温,有利于电厂实现绿色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前池与第一引水管,所述第一前池与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引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前池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供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水泵与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前池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凝汽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凝汽器,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二溢流暗涵,所述第二凝汽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凝汽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溢流暗涵的输入端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前池与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二前池与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引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前池用于向所述第二凝汽器供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循环水泵与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凝汽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二前池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二凝汽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循环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冷却机构,110、第一溢流暗涵,111、第一虹吸结构,112、第一排水管,120、输送渠,130、冷却池,140、第二溢流暗涵,141、第二虹吸结构,142、第二排水管,200、第一凝汽器,300、第一前池,310、第一引水管,320、第一平板闸门,400、第一循环水泵,410、第一进水管,500、第二凝汽器,600、第二前池,610、第二引水管,620、第二平板闸门,700、第二循环水泵,710、第二进水管,800、控制阀,810、水交换器,900、补充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冷却机构100,包括:第一溢流暗涵110、输送渠120及冷却池130。第一溢流暗涵110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200排出的水,第一溢流暗涵110沿着输送渠12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输送渠120的一侧,第一溢流暗涵110用于将水溢流至输送渠120内。冷却池130与输送渠120的输出端连通,冷却池130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送渠120排入的水,冷却池130的输出端用于向第一凝汽器200输送水。上述的冷却机构100,通过第一溢流暗涵110接收第一凝汽器200排出的水,待第一溢流暗涵110装满后,再通过第一溢流暗涵110将水溢流至输送渠120内,在溢流过程中,由于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因此,水得到迅速降温。进入输送渠120后,通过输送渠120将水输送至冷却池130内,在冷却池130内,水得到再次降温,使得水冷却至电厂所需温度,从而有利于电厂稳定运行。由于本冷却机构100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电厂周边沟渠及水池资源,因此,有效解决了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占地面积大问题,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本冷却机构100只需对渠道进行清理维护即可,如此,降低了循环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本冷却机构100通过第一溢流暗涵110和冷却池130共同对水实现纯天然、无污染方式降温,有利于电厂实现绿色生产。其中,为了便于理解输送渠120的长度,以图1为例,输送渠120的长度为图1中L表示的距离。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溢流暗涵,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输送渠,所述第一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一侧,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将水溢流至所述输送渠内;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与所述输送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渠排入的水,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输送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溢流暗涵,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输送渠,所述第一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一侧,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将水溢流至所述输送渠内;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与所述输送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渠排入的水,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输送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虹吸结构,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暗涵连通,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溢流暗涵与第二虹吸结构,所述第二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溢流暗涵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二凝汽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用于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用于与所述第二凝汽器连通。5.一种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凝汽器与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凝汽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丽霖龙国庆孙宁马萧萧田皓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