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器及具有所述续接器的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30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续接器及具有所述续接器的连接组件。其中,该续接器包含主体、第一连接装置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从第一侧穿透到第二侧的穿槽。第一连接装置具有第一套接部、延伸自第一套接部的第一施力部,及穿透第一套接部及第一施力部的第一穿孔。第一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的穿槽中,且第一施力部邻近主体的第一侧。第二连接装置具有第二套接部、延伸自第二套接部的第二施力部,及穿透第二套接部及第二施力部的第二穿孔。第二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的穿槽中,且第二施力部邻近主体的第二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续接器及具有所述续接器的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续接器及具有所述续接器的连接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钢绞线的续接器及具有所述续接器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常规钢绞线续接器包括套筒及二锚头;所述套筒的内壁面设有螺纹结构;所述二锚头分别连接所述中空套筒的两端,而每一锚头的外壁面设有对应螺纹结构,所述对应螺纹结构与所述螺纹结构对应连接。然而这种钢绞线续接器为圆筒状,操作者难以施力,进而影响旋接的质量。此外,在钢绞线密集处宥于狭小空间的限制,有施工不便的问题,造成旋锁钢绞线施力角度无法一致,其旋接质量难以统一,也不能满足操作者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绞线续接器,其允许操作者在施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仍可快速并紧固地连接钢绞线,为业界所长久企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钢绞线续接器,在施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能快速并紧固地连接钢绞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采用钢绞线取代钢筋作为工程结构的工程中,用以连接二个分离的梁或柱中的钢绞线的钢绞线续接器。缘是,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续接器,其包含主体、第一连接装置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从第一侧穿透到第二侧的穿槽。第一连接装置具有第一套接部、延伸自第一套接部的第一施力部,及穿透第一套接部及第一施力部的第一穿孔。第一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的穿槽中且第一施力部邻近主体的第一侧。第二连接装置具有第二套接部、延伸自第二套接部的第二施力部,及穿透第二套接部及第二施力部的第二穿孔。第二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的穿槽中,且第二施力部邻近主体的第二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其包含上述续接器、第一钢绞线以及第二钢绞线。第一钢绞线穿越第一连接装置的第一穿孔并自主体的第一侧穿入主体的穿槽中,以使第一钢绞线的自由端固定于第一夹片组中。第二钢绞线穿越第二连接装置的第二穿孔并从主体的第二侧穿入主体的穿槽中,以使第二钢绞线的自由端固定于第二夹片组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续接器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具有续接器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具有续接器的连接组件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续接器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续接器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1的具有续接器的连接组件应用于建筑结构体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技术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布置关系解读、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本文中的用语“一”或“一种”用以叙述本技术的元件及成分。此术语仅为了叙述方便及给予本技术的基本观念。此叙述应被理解为包括一种或至少一种,且除非明显地另有所指,表示单数时也包括复数。于权利要求书中和“包含”一词一起使用时,所述用语“一”可意谓一个或超过一个。此外,本文中的用语“或”其意同“及/或”。请同时参照图1到3,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组件100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组件100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连接组件1000的剖切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1000,其包含续接器100。续接器100可用以续接分离的第一钢绞线91和第二钢绞线92。于本实施例中,续接器100包含彼此以可拆卸方式结合的第一连接装置1、第二连接装置2以及主体3。在本实施例中,主体3为多角型柱状结构,且具有第一侧31、第二侧32及穿槽30。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彼此相对设置于此多角型柱状结构的两端。穿槽30从第一侧31穿透到第二侧32,且穿槽30的内壁面可具有第一螺纹部34。如图1及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角型柱状结构的主体3为六角型柱状结构。第一连接装置1为长柱状,且具有第一套接部10、第一施力部12以及第一穿孔14。第一施力部12延伸自第一套接部10的一侧,而第一穿孔14穿透第一套接部10及第一施力部12。第一套接部10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3的穿槽30中,且在如图3所示组装状态下,第一施力部12邻近主体3的第一侧31并位于主体3的外侧。再者,第一套接部100的外表面可具有第二螺纹部102,邻近于第一侧31内的第一螺纹部34与第二螺纹部102可经由相互扭转彼此啮合或解啮合。第二连接装置2也为长柱状,且具有第二套接部20、第二施力部22以及第二穿孔24。第二施力部22延伸自第二套接部20的一侧,第二穿孔24穿透第二套接部20及第二施力部22。第二套接部20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3的穿槽30中,且在如图3所示组装状态下,第二施力部22邻近主体3的第二侧32并位于主体3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体3的穿槽30、第一连接装置1的第一穿孔14及第二连接装置2的第二穿孔24大致对齐并以轴心A共轴。此外,请参图2,第二套接部20的外表面可具有第二螺纹部202,而邻近于第二侧32内的第一螺纹部34可与第二套接部20的第二螺纹部202啮合可经由相互扭转彼此啮合或解啮合。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施力部12及第二施力部22可具有多角形的外表面120、220。第一施力部12及第二施力部22的多角形可为六角形。如图3所示,主体3更包含止挡件33,其设置于穿槽30内并介于第一连接装置1与第二连接装置2之间。其中,止挡件33可为环状凸缘。详细来说,主体3的穿槽30位于环状凸缘(止挡件33)部分的第三直径D3小于穿槽30位于第一侧31内的第一直径D1以及第二侧32内的第二直径D2。再者,第一钢绞线91以及第二钢绞线92的第四直径D4小于主体3的穿槽30位于环状凸缘部分的第三直径D3,并且小于第一侧31内的第一直径D1以及第二侧32内的第二直径D2。是以,第一钢绞线91以及第二钢绞线92得以穿过止挡件33中间的穿槽30。如图2及3所示,续接器100更包含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4设置于第一连接装置1以及止挡件33之间。第二弹性件5设置于第二连接装置2以及止挡件33之间。同时,第一钢绞线91以及第二钢绞线92可分别穿过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为压缩弹簧。当施以外力压缩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时,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可提供反向作用力。如图3所示,止挡件33更包含基部332以及延伸部334,基部332环绕地设置于穿槽30的内侧壁上,延伸部334自基部332延伸并朝向穿槽30的轴心A延伸。其中,基部332沿着穿槽30的轴心A的第一宽度W1大于延伸部334沿着穿槽30的轴心A的第二宽度W2。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的一端分别抵顶于延伸部334的相对两侧。由于延伸部334的第二宽度W2小于基部332的第一宽度W1,延伸部334的侧面与邻近的穿槽30壁面形成二相对的承座,用以分别容置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的至少一部分。此外,第一弹性件4以及第二弹性件5的外径D5大于主体3的穿槽30位于环状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续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主体,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从所述第一侧穿透到所述第二侧的穿槽;第一连接装置,其具有第一套接部、延伸自所述第一套接部的第一施力部,及穿透所述第一套接部及所述第一施力部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槽中且所述第一施力部邻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侧;以及第二连接装置,其具有第二套接部、延伸自所述第二套接部的第二施力部,及穿透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二施力部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槽中,且所述第二施力部邻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续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主体,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及从所述第一侧穿透到所述第二侧的穿槽;第一连接装置,其具有第一套接部、延伸自所述第一套接部的第一施力部,及穿透所述第一套接部及所述第一施力部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槽中且所述第一施力部邻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侧;以及第二连接装置,其具有第二套接部、延伸自所述第二套接部的第二施力部,及穿透所述第二套接部及所述第二施力部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套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槽中,且所述第二施力部邻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部及第二施力部具有多角形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部的所述多角形为四角形或六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槽、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二穿孔大致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更包含止挡件,设置于所述穿槽内并介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为环状凸缘,其中所述穿槽位于所述第一侧内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二侧内的直径大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穿槽位于所述环状凸缘部分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止挡件之间;以及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止挡件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更包含基部以及延伸部,所述基部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穿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并朝向所述穿槽的轴心延伸,其中所述基部沿着所述穿槽的所述轴心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穿槽的所述轴心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续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一夹片组,其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