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铃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047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4:13
一种振铃抑制电路(5、21、31、41),设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该振铃抑制电路具备抑制部(7、22)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8、23)。所述抑制部进行抑制随着所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所述动作状态设定部作为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设定为若检测到所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执行所述抑制动作的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不进行所述抑制动作的始终断开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

Ring Suppression Circuit

A ring suppression circuit (5, 21, 31, 41) is located at a node (2) with a communication circuit (6). The communication circuit transmits differential signals through a pair of communication lines (3P, 3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nodes (2). The ring suppression circuit has a restraining part (7, 22) and an action state setting part (8, 23). The restraining part performs restraining action of ringing generated with transmission of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As the action state of the suppression part, the action state setting part is set as a normal action state in which the suppression action is performed if the level of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is detected to change, and a certain state in which the suppression action is always dis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铃抑制电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在2016年6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123497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振铃(ringing)抑制电路,用于抑制随着经由一对通信线的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
技术介绍
在经由包括一对通信线的传送线路来传送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接收侧,在信号电平变化的时刻,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反射,由此产生诸如过冲或下冲那样的波形的失真即振铃。以往,为了抑制这样的波形失真,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在通信总线之间设置开关元件,通过结构简单的振铃抑制电路抑制振铃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该振铃抑制电路在检测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时,使上述开关元件在一定期间内接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7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那种振铃抑制电路在设于外部具有终端电阻的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那种问题。即,在该情况下,若振铃抑制电路动作,则成为振铃抑制电路的开关元件的接通电阻等与终端电阻在通信线间并联连接的状态。其结果,通信线间的阻抗成为它们的并联合成阻抗,反而会产生阻抗的不匹配。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通信节点的种类无关地使用的振铃抑制电路。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振铃抑制电路设于具备通信电路的节点,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的通信,所述振铃抑制电路具备抑制部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抑制部进行抑制随着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动作状态设定部作为抑制部的动作状态,设定为若检测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执行抑制动作的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不进行抑制动作的始终断开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在上述构成的振铃抑制电路设于不具备终端电阻的节点的情况下,通过将抑制部设定为通常动作状态,能够利用抑制部的抑制动作抑制随着通信而产生的振铃。另外,在上述构成的振铃抑制电路设于具备终端电阻的节点的情况下,通过将抑制部设定为始终断开状态,从而不再引发阻抗的不匹配。其结果,在差动信号的电平变化的时刻也可通过终端电阻实现阻抗匹配,能够抑制振铃的产生。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可获得能够与通信节点的种类无关地使用的优异的效果。附图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参照附图并根据下述的详细记述,将会更加明确。附图如下: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通信网络的构成的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振铃抑制电路的具体构成的图。图4A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通常动作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图4B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始终断开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模拟了振铃抑制电路的动作的结果的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概略构成的图。图7是表示选择信号与抑制部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振铃抑制电路的具体的构成的图。图9A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通常动作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图9B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始终断开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图9C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始终接通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概略构成的图。图11是示意地表示用于自动设定抑制部的动作状态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概略构成的图。图13是示意地表示用于自动设定抑制部的动作状态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多个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参照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通信网络1是为了被搭载于车辆中的多个节点2之间的控制通信,而将这些节点2经由用双绞线构成的传送线路3连接的网络。各节点2分别是用于检测车辆的状态的传感器类或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息控制致动器的电子控制装置。在各节点2分别设有未图示的通信电路,按照在传送线路3中的通信协议例如CAN协议,将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转换成通信信号,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在传送线路3、换句话说是通信总线的中途适当设有用于对传送线路3进行分支的分支连接器4。另外,图2所示的节点2中的、在长方形内记载有“T”的节点2表示在其外部具有终端电阻的节点,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这种具有终端电阻的节点称作节点2T。另外,图2所示的节点2中的、由单纯的长方形的符号表示的节点2表示不具备终端电阻的节点。在该情况下,终端电阻的电阻值例如为120Ω。图1所示的振铃抑制电路5与通信电路6一起设于图2所示的节点2。振铃抑制电路5具备抑制部7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8。抑制部7通过使包括高电位侧信号线3P以及低电位侧信号线3N的传送线路3的阻抗降低,进行抑制随着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另外,高电位侧信号线3P以及低电位侧信号线3N相当于一对通信线,以下,有时简单地省略为信号线3P以及信号线3N。动作状态设定部8设定抑制部7的动作状态。在该情况下,作为抑制部7的动作状态,能够设定为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断开状态的两个动作状态中的某一个。通常动作状态是抑制部7执行通常的动作的动作模式,具体而言,是若检测出差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变化则执行抑制动作的动作模式。另外,始终断开状态是始终不进行抑制动作的动作模式。动作状态设定部8基于从外部赋予的选择信号SEL的信号电平,设定抑制部7的动作状态。选择信号SEL是用于选择抑制部7的动作状态的信号。具体而言,选择信号SEL为L电平(低电平)时表示选择通常动作状态,为H电平(高电平)时表示选择始终断开状态。另外,选择信号SEL的H电平相当于电路的电源电压Vcc,L电平相当于作为电路的基准电位的接地(GND)。作为这样的振铃抑制电路5的具体构成,例如能够采用图3所示的那种构成。如图3所示,振铃抑制电路5与通信电路6一起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于信号线3P、3N之间。振铃抑制电路5具备作为源极都连接于信号线3N的四个N沟道型MOSFET的晶体管T1~T4、以及作为P沟道型MOSFET的晶体管T5。晶体管T1、T3的栅极连接于信号线3P。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于信号线3P,晶体管T2、T3的漏极连接于晶体管T4的栅极,并且经由电阻元件R1连接于晶体管T5的漏极。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于电源线11。电源线11被供给振铃抑制电路5的动作用的电源电压Vcc。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于用于从外部输入选择信号SEL的输入端子12。因此,晶体管T5根据向栅极赋予的选择信号SEL而被接通断开。晶体管T1的漏极经由电阻元件R2连接于电源线11,并且经由电阻元件R3连接于晶体管T2的栅极。另外,晶体管T2的栅极经由电容器C1连接于信号线3N。电阻元件R3以及电容器C1构成了RC滤波器电路13。晶体管T4的栅极经由电阻元件R4连接于信号线3N。在这样的构成中,利用晶体管T1~T4、电阻元件R1~R3以及电容器C1构成了抑制部7。另外,利用晶体管T5以及电阻元件R4构成了动作状态设定部8。另外,电阻元件R4的电阻值被设定为比电阻元件R1的电阻值高的值。接下来,参照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铃抑制电路(5、21、31、41),设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所述振铃抑制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抑制部(7、22),进行抑制随着所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8、23),作为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设定为若检测到所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执行所述抑制动作的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不进行所述抑制动作的始终断开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2 JP 2016-1234971.一种振铃抑制电路(5、21、31、41),设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所述振铃抑制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抑制部(7、22),进行抑制随着所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8、23),作为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设定为若检测到所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执行所述抑制动作的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不进行所述抑制动作的始终断开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铃抑制电路,其中,作为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所述动作状态设定部(23)设定为所述通常动作状态、所述始终断开状态、以及始终进行所述抑制动作的始终接通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铃抑制电路,其中,还具备阻抗检测部(32、42),该阻抗检测部检测所述一对通信线间的阻抗即线间阻抗,基于其检测值输出选择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的选择信号,所述动作状态设定部基于从所述阻抗检测部输出的选择信号,设定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卓矢矶村博文岸上友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