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01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电机部,电机部包括电机主体和第一对接结构,第一对接结构与电机主体电连接,电机主体上具有第一对接面;控制器,控制器安装于电机部上,控制器包括电控主体和第二对接结构,电控主体上具有第二对接面,第二对接结构从第二对接面伸出,且第二对接结构从控制器朝向电机部的一侧延伸出,第二对接结构与电控主体电连接,第二对接结构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并电连接,其中,第二对接结构穿过第一对接面与第一对接结构连接,电机主体上的第一对接面和电控主体的第二对接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密封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总成,该电机总成的电机部和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稳定。

Motor assemblie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assembly and a vehicle with the motor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part, a motor part including a motor main body and a first-docking structure, a first docking structu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main body, and a first docking surface on the motor main body; a controller and a controller are installed on the motor part, and the controller includes an electronic control main body and a second docking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main body. The second docking structure extends from the second docking surface, and the second docking structure extends from the controller to the side of the motor part. The second docking structur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onic control main body, and the second docking structur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ocking structure. The second dock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ocking structure through the first docking surface, and the first docking structure on the motor main body. At least one of the docking face and the second docking face of the electronic contr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aling part. According to the motor assembly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utility model,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tor part of the motor assembly and the controller is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申请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飞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类电动车,而作为执行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的电机控制器和动力输出的电机是电动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传统连接方式是通过三相线束将控制器和电机连接起来,两者唯一的联系就是三相线束。三相线的连接方式过于简便,且三相线的位置过于松动,无任何保护,振动时,噪声等影响较大且比较占用空间。因三相线采用传统的绝缘胶线,材质较软,无法采用机械式的固定方式,换言之,三相线一直处于振动状态,经过时间累积,受路况影响,最终导致线路松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不得不采用材质较硬、造价昂贵的绝缘三相线来弥补缺陷,但其成本较高,使用性不强。随着集成化的推进,电机和电控真正实现接触对接,开始出现将三相线束变成三相线接线座,来实现电机和电控的对接。在控制器中通过接线座转接打螺栓连接的方式将控制器三相线和电机三相线直接连接,很大程度的节约了空间和材料。但在电机运转中震动可能会导致螺栓松动,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且要实现这种功能得在电机和电控上各开一个小盖,用于装配时打螺栓,这就会加大密封的难度,增大漏水的风险,而且不易于总成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部和控制器连接稳定的电机总成。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电机总成。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总成,包括:电机部,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主体和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电机主体上具有第一对接面;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电机部上,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控主体和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电控主体上具有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第二对接面伸出,且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控制器朝向所述电机部的一侧延伸出,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控主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并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对接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对接面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连接,所述电机主体上的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电控主体的第二对接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密封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总成,该电机总成的电机部和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稳定。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机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密封槽和嵌在所述密封槽中的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主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插入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主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设有容置部;端盖,所述端盖盖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且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端盖配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置部包括:底壁;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底壁相连,且所述围板沿所述底壁的周沿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壁由板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组合形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垂直于所述电机主体的电机轴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电机主体的电机轴位于所述围板的内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围板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一对接面,且所述第一对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第一对接面插入所述容置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端盖与所述围板由沿所述围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螺栓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端盖与所述围板密封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端盖的表面上具有配合槽,在垂直于所述电机主体的电机轴的方向的投影中,所述配合槽与所述围板的形状相同,且所述围板嵌入所述配合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端盖与所述围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主体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插入的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地对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螺钉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连接端子上内嵌有螺母,连接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螺钉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的螺母螺纹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互隔开,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相互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互隔开,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相互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还包括第一控制端子,所述第二对接结构还包括第二控制端子,所述第一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控制端子插接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总成。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立体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主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主视图。附图标记:电机总成100,电机部10,第一对接结构11,第一连接端子111,第一控制端子112,槽部113,电机主体12,通孔121,容置腔122,主体部123,容置部125,底壁1251,围板1252,控制器20,第二对接结构21,第二连接端子211,第二控制端子212,电控主体22,第一密封部30,端盖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总成100,根据图1和图2所示,该电机总成100大体可以包括电机部10和控制器20。如图1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电机部10包括电机主体12和第一对接结构11,第一对接结构11与电机主体12电连接,电机主体12上具有第一对接面。控制器20安装于电机部10上,控制器20包括电控主体22和第二对接结构21,电控主体22上具有第二对接面,第二对接结构21从第二对界接面伸出,且第二对接结构21为连接于电控主体22上的悬臂形状,第二对接结构21与电控主体22电连接,第二对接结构21与第一对接结构11对接并电连接。其中,如图1结合图2所示,第二对接结构21为悬出于电控主体22的悬臂形状,第二对接结构21从控制器20朝向电机部10的一侧延伸出,且第一对接结构11与电机主体12电连接,第二对接结构21与电控主体22电连接,悬出于电控主体22的第二对接结构21与第一对接结构11对接并电连接。优选地,第二对接结构21向下悬出于电控主体22,第一对接结构11向上伸出与第二对接结构21对接。这样,控制器20和电机部10的电连接稳定,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第二对接结构21也可向其它方向悬出,第一对接结构11与第二对接结构21对接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2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部,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主体和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电机主体上具有第一对接面;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电机部上,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控主体和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电控主体上具有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第二对接面伸出,且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控制器朝向所述电机部的一侧延伸出,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控主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并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机主体上的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电控主体的第二对接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密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部,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主体和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电机主体上具有第一对接面;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电机部上,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控主体和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电控主体上具有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第二对接面伸出,且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控制器朝向所述电机部的一侧延伸出,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与所述电控主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接并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机主体上的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电控主体的第二对接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密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密封槽和嵌在所述密封槽中的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对接结构插入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设有容置部;端盖,所述端盖盖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且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端盖配合形成所述容置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包括:底壁;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底壁相连,且所述围板沿所述底壁的周沿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由板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组合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电机主体的电机轴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电机主体的电机轴位于所述围板的内侧。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一对接面,且所述第一对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彩芳吴国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