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882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9:31
该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其拉深强度是980MPa以上,2个第一凸棱线部、第二凸棱线部及凹棱线部的曲率半径都是30mm以下,角壁的拐角半径是30mm以下,作为顶板部与朝外凸缘的离开距离的成形深度是40mm以上。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rawing forming body for 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s and drawing forming body for 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s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drawing forming body for 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s

The drawing strength of the automobile structural parts is more than 980 MPa. The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first convex edge line, the second convex edge line and the concave edge line are all less than 30 mm. The corner radius of the corner wall is less than 30 mm. The forming depth of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top plate and the outer flange is more than 40 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装置。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16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6-120157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汽车构造部件,广泛地使用例如边梁、保险梁加强件、A柱下面板、A柱、B柱等的具有帽型截面形状的长尺寸的部件。作为这些汽车构造部件的坯材,从汽车的轻量化及碰撞安全性提高的观点,例如使用板厚是1.4mm以下、拉深强度是980MPa以上的薄壁高强度钢板。另一方面,通过汽车构造部件的薄壁化,车体(车身壳体)的弯曲刚性及扭转刚性(以下统称作“刚性”)的下降成为问题。因此,强烈要求提高通过对薄壁高强度钢板进行压力加工而得到的汽车构造部件的刚性。由于高强度钢板的成形性较低,所以由薄壁高强度钢板构成的汽车构造部件通常通过弯曲成形的压力加工来成形。但是,如果通过弯曲成形的压力加工来成形上述长尺寸的汽车构造部件,则在弯曲成形中在收缩凸缘成形部容易发生褶皱。因而,这些汽车构造部件不能做成在其较长方向的端部处具有端壁的构造(与加压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是U字或矩形的构造)。因此,不得不做成由顶板部、与顶板部的两侧邻接的侧壁和与侧壁邻接的凸缘构成的帽型的开截面形状的构造。具有帽型的开截面形状的汽车构造部件的刚性比具有U字型的截面形状或矩形的截面形状的汽车构造部件的刚性低。即便能够成形具有U字型的截面形状或矩形的截面形状的汽车构造部件,为了避免尤其是端壁及侧壁上的褶皱的发生也不得不使成形深度变浅,不能得到具有较高的刚性的汽车构造部件。这样,如果要以拉深强度例如为980MPa以上的薄壁高强度钢板为坯材来制造上述汽车构造部件,则起因于板厚较薄及成形深度较浅这两点,不能制造具有较高的刚性的汽车构造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有利于形状冻结性的压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备冲头、模子和褶皱抑制部的加工工具;当进行将金属板成形为截面帽形状的压力加工时,在由模子和褶皱抑制部夹着上述金属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而夹压的状态下,首先,使用在头部上具有朝向上述金属板凸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凸部的冲头,对上述金属板实施如下预加工,使冲头的凸部接触在成为上述截面帽形状的壁部的上述金属板部分,并且成形为作为上述金属板的帽头部的部分朝向外侧凸的凸形状;接着,对于预加工后的金属板,使用用来得到规定的截面帽形状的冲头实施精加工。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多边形的环状部件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压力加工由金属平板制造多边形的环状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拉深加工将由平面部、拐角部和变形部构成的侧周部成形的工序,所述拐角部由曲面构成,所述变形部处于上述拐角部与上述平面部的边界区域;将上述侧周部成形为距上述金属平板面预先设定的高度的工序;以及遍及上述侧周部的上述高度而从上述环状部件的内侧将上述拐角部挤压、并且通过将形成上述变形部的金属材料向边缘部补充、在上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面从上述拐角部成形具有比上述拐角部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的上述边缘部的工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15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455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由专利文献1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将由预加工得到的成形品的顶板部用精加工压扁,所以虽然能够减小横截面视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但不能减小俯视的拐角半径。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将边缘部成形的工序中使用从拐角部的内侧推抵的工具,所以需要进行金属模等的设备改造并且其改造内容变得复杂,设备费用高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能够提高由高刚性化带来的耐碰撞特性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装置。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以下列述那样的。(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拉深强度为980MPa以上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具备:顶板部,向第一方向延伸;2个第一凸棱线部,与上述顶板部中的正交于上述第一方向且沿着上述顶板部的第二方向的两侧邻接;第二凸棱线部,与上述顶板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最端部邻接并且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连续;2个侧壁,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邻接;端壁,与上述第二凸棱线部邻接;2个角壁,与上述2个侧壁及上述端壁邻接,并且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具有弯曲的形状;凹棱线部,与上述2个侧壁、上述端壁及上述2个角壁邻接;以及朝外凸缘,与上述凹棱线部邻接。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上述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都是30mm以下;从上述朝外凸缘和上述凹棱线部之间的边界沿着上述角壁离开了1.0mm的位置处的、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作为上述角壁的曲率半径的拐角半径是30mm以下;与上述顶板部垂直的方向上的、作为上述顶板部与上述朝外凸缘的离开距离的成形深度是40mm以上。(2)上述(1)中记载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上述端壁、上述2个角壁、上述凹棱线部及上述朝外凸缘。(3)上述(1)或(2)中记载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也可以是,是边梁、保险梁、A柱下面板、A柱或B柱。(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3)的任一项中记载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对拉深强度是980MPa以上的坯料使用第一模、第一冲头及第一坯料支架进行拉深成形的压力加工,成形出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所述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具有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顶板部、与上述中间顶板部中的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两侧邻接的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与上述中间顶板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最端部邻接并且与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连续的中间第二凸棱线部、与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连续的2个中间侧壁、与上述中间第二凸棱线部邻接的中间端壁、与上述2个中间侧壁及上述中间端壁邻接并且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具有弯曲的形状的2个中间角壁、与上述2个中间侧壁、上述中间端壁及上述2个中间角壁邻接的中间凹棱线部、以及与上述中间凹棱线部邻接的中间朝外凸缘,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上述中间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中间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都比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上述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凹棱线部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大,从上述中间朝外凸缘和上述中间凹棱线部的边界沿着上述中间角壁离开了1.0mm的位置处的、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作为上述中间角壁的曲率半径的中间拐角半径比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上述角壁的上述拐角半径大,与上述中间顶板部垂直的方向上的、作为上述中间顶板部与上述中间朝外凸缘的离开距离的中间成形深度比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上述成形深度大;第二工序,对上述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使用第二模、第二冲头及第二坯料支架进行拉深成形的压力加工,通过使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上述中间第二凸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是拉深强度为980MPa以上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顶板部,向第一方向延伸;2个第一凸棱线部,与上述顶板部中的正交于上述第一方向且沿着上述顶板部的第二方向的两侧邻接;第二凸棱线部,与上述顶板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最端部邻接并且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连续;2个侧壁,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邻接;端壁,与上述第二凸棱线部邻接;2个角壁,与上述2个侧壁及上述端壁邻接,并且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具有弯曲的形状;凹棱线部,与上述2个侧壁、上述端壁及上述2个角壁邻接;以及朝外凸缘,与上述凹棱线部邻接;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上述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都是30mm以下;从上述朝外凸缘和上述凹棱线部的边界沿着上述角壁离开了1.0mm的位置处的、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作为上述角壁的曲率半径的拐角半径是30mm以下;与上述顶板部垂直的方向上的、作为上述顶板部与上述朝外凸缘的离开距离的成形深度是40m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6 JP 2016-1201571.一种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是拉深强度为980MPa以上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顶板部,向第一方向延伸;2个第一凸棱线部,与上述顶板部中的正交于上述第一方向且沿着上述顶板部的第二方向的两侧邻接;第二凸棱线部,与上述顶板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最端部邻接并且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连续;2个侧壁,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邻接;端壁,与上述第二凸棱线部邻接;2个角壁,与上述2个侧壁及上述端壁邻接,并且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具有弯曲的形状;凹棱线部,与上述2个侧壁、上述端壁及上述2个角壁邻接;以及朝外凸缘,与上述凹棱线部邻接;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上述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都是30mm以下;从上述朝外凸缘和上述凹棱线部的边界沿着上述角壁离开了1.0mm的位置处的、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作为上述角壁的曲率半径的拐角半径是30mm以下;与上述顶板部垂直的方向上的、作为上述顶板部与上述朝外凸缘的离开距离的成形深度是40mm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上述端壁、上述2个角壁、上述凹棱线部及上述朝外凸缘。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是边梁、保险梁、A柱下面板、A柱或B柱。4.一种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构造部件用拉深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对拉深强度是980MPa以上的坯料使用第一模、第一冲头及第一坯料支架进行拉深成形的压力加工,成形出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所述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具有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顶板部、与上述中间顶板部中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两侧邻接的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与上述中间顶板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最端部邻接并且与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连续的中间第二凸棱线部、与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连续的2个中间侧壁、与上述中间第二凸棱线部邻接的中间端壁、与上述2个中间侧壁及上述中间端壁邻接并且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具有弯曲的形状的2个中间角壁、与上述2个中间侧壁、上述中间端壁及上述2个中间角壁邻接的中间凹棱线部、以及与上述中间凹棱线部邻接的中间朝外凸缘,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上述中间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中间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都比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与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上述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凹棱线部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大,从上述中间朝外凸缘和上述中间凹棱线部的边界沿着上述中间角壁离开了1.0mm的位置处的、从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作为上述中间角壁的曲率半径的中间拐角半径比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上述角壁的上述拐角半径大,与上述中间顶板部垂直的方向上的、作为上述中间顶板部与上述中间朝外凸缘的离开距离的中间成形深度比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上述成形深度大;第二工序,对上述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使用第二模、第二冲头及第二坯料支架进行拉深成形的压力加工,通过使上述2个中间第一凸棱线部、上述中间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中间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及上述中间成形深度变小,成形出具有上述拉深成形体的上述2个第一凸棱线部、上述第二凸棱线部及上述凹棱线部的与各自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及上述成形深度的第二中间拉深成形体;以及第三工序,在将上述第二中间拉深成形体用上述第二模、上述第二冲头及上述第二坯料支架约束的状态下,一边用内置在上述第二冲头中的内垫板将上述第一中间拉深成形体的上述中间端壁的内面挤压,一边用张紧工具将上述第二中间拉深成形体的中间端壁向上述第一方向挤压,使上述中间角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研一郎宫城隆司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