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连接管路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17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合连接管路和具有其的车辆,离合连接管路用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离合连接管路形成为尼龙材料件,离合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二管段的一端与第一管段的一端相连,第二管段形成为曲状结构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两个管接头,两个管接头分别设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以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合连接管路,整体重量较轻,柔性较高,安装时可以弯曲后进行安装及拆卸,具有精确的走向,可以适应不同车型。该离合连接管路无需表面处理,并且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无需使用管接头相连,减少了管路中的泄露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连接管路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离合连接管路和具有该离合连接管路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总成一般采用钢管加软管的结构。连接钢管安装在车身前围上,分泵接头与动力总成上的离合分泵进行连接。车辆行进中,动力总成与车身前围存在相对运动,通过离合软管的伸缩变形来吸收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重量大,并且离合连接管路总成中的钢管为金属材质,需要防腐处理,连接钢管为金属管路无法变形,安装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合连接管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离合连接管路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用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离合连接管路形成为尼龙材料件,所述离合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形成为曲状结构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两个管接头,两个所述管接头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以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分别与所述管接头激光焊接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段形成为S形弯管或螺旋管。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合连接管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整体重量较轻,柔性较高,安装时可以弯曲后进行安装及拆卸,具有精确的走向,可以适应不同车型。该离合连接管路无需表面处理,并且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无需使用管路接头相连,减少了管路中的泄露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离合连接管路100;第一管段10;第二管段20;管接头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本技术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基于以下事实所作出的专利技术创造。如图1所示,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1主要由连接钢管2和离合软管3组成,连接钢管2与离合软管3之间通过管路接头4相连,连接钢管2和离合软管3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有泵接头5。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1中的连接钢管2、管路接头4以及泵接头5均为金属材料件,其整体重量较重,并且连接钢管2、管路接头4以及泵接头5等金属材料件容易被腐蚀,需要在其表面进行防护处理。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1中采用软硬管结合的方式,其工艺成型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离合软管3在运输过程存在变形以及磕碰损坏的风险。由于连接钢管2的柔韧性较差,安装时无法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进行折弯等处理,无法适应不同车型。此外离合连接管路1需要在连接钢管2和离合软管3之间增加管路接头4进行连接,增加管路的泄露风险。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离合连接管路1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合连接管路100。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100。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100,用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离合连接管路100形成为尼龙材料件,离合连接管路100包括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具体而言,第二管段20的一端与第一管段10的一端相连,第二管段20形成为曲状结构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两个管接头30分别设在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的另一端以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100可以用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以便于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离合连接管路100可以采用尼龙材料加工而成,尼龙材料加工形成的离合连接管路100,整体重量较轻,柔性较好,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或被磕碰损坏,安装时又可以弯曲后进行安装及拆卸,具有精确的走向,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来实用不同的车型。该尼龙材料的离合连接管路100经过多次工程优化,以完成强度有限元分析、模态有限元分析等工作,在具有较好柔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满足离合连接管路100使用的性能要求。此外,由尼龙材料加工形成的离合连接管路100为非金属材料,尼龙材料本身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提高离合连接管路100的使用寿命。离合连接管路100主要由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组成。第二管段20可以与第一管段10相连,具体地,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可以通过热成型工艺一体成型,使管路与管路之间无需安装管路接头,减少了管路中的泄露点。第二管段20可以加工成曲状结构,曲状结构的第二管段20可以有效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两个管接头30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的两个自由端,以便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100,整体重量较轻,柔性较高,安装时可以弯曲后进行安装及拆卸,具有精确的走向,可以适应不同车型。该离合连接管路100无需表面处理,并且第一管段10与第二管段20之间无需使用管路接头相连,减少了管路中的泄露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管段10、第二管段20分别与管接头30激光焊接相连。也就是说,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的两个自由端可以分别与管接头30通过激光焊接相连,使管接头30与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20成为一体,并且激光焊接工艺成熟,易于操作和控制,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管段20形成为S形弯管或螺旋管。换句话说,第二管段20可以大致加工成S形弯管、螺旋管或其他具有曲状结构的形状,这种S形弯管、螺旋管或其他具有曲状结构的形状可以有效吸收振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管接头30与车身前围或离合分泵插接相连。也就是说,管接头30与车身前围或离合分泵可以通过快插的方式进行连接,提高管接头与车身前围或离合分泵的安装效率。总而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连接管路100,整体重量较轻,柔性较高,安装时可以弯曲后进行安装及拆卸,具有精确的走向,可以适应不同车型。该离合连接管路100无需表面处理,并且第一管段10与第二管段20之间无需使用管路接头相连,减少了管路中的泄露点。根据本技术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连接管路,用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离合连接管路形成为尼龙材料件,所述离合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形成为曲状结构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两个管接头,两个所述管接头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以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连接管路,用于连接车身前围与离合分泵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离合连接管路形成为尼龙材料件,所述离合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管段形成为曲状结构以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两个管接头,两个所述管接头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以连接车身前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笑天马岳郭志强孙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