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80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其轮毂上环绕的设有多个取能装置,取能装置的活塞内置在缸腔内,且活塞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轮胎的内壁,当轮胎被压缩时,轮胎内壁和轮毂的外周面间距减小,轮胎迫使活塞在缸腔内运动,缸腔内的流体被活塞推动并通过第一单向阀流入流体驱动装置,流体驱动装置在流体的推动下将流体的流动动能转化为机械旋转能,进而完成能量的转化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全球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巨大,并持续增长。汽车的行驶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保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能量回收是目前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汽车轮胎因承载汽车的重力产生较大的形变,致使轮胎与路面之间产生了较大摩擦力,造成汽车动力的无功损耗较大,从此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那么,如能将这种轮胎的形变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将会大幅节省汽车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以解决目前无法回收汽车轮胎形变所消耗的能量的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包括轮毂以及安装在所述轮毂外圆周的轮胎,还包括流体驱动装置以及多个取能装置;所述取能装置包括活塞和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活塞的缸腔,所述缸腔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所述活塞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轮胎的内壁;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单向阀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所述缸腔,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单向阀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所述缸腔。作为优选的,每个所述取能装置具有多个所述活塞,所述缸腔的数量和活塞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所述取能装置中的多个所述活塞相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轮胎内的底壁上环绕地设有一圈传导部,所述活塞直接或间接地抵接于所述传导部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取能装置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活动地穿入所述缸腔并连接于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轮胎的内壁。作为优选的,所述取能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缸腔,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迫使所述传动杆从所述缸腔内伸出。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塞将所述缸腔分为第一腔体和连通于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三单向阀连通于集气腔,所述排气口通过第四单向阀连通于外界,所述集气腔内具有经过滤的洁净气体。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气腔位于所述轮毂内,所述集气腔的端部连通有朝所述轮毂的安装端方向延伸的补气管。作为优选的,所述轮毂转动连接于车架,所述流体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车架上。作为优选的,所述轮毂内还设有呈圆盘形结构的第一流体腔,所述第一流体腔的内侧壁上具有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缸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流体腔的端部通过第一流体滑环连通于所述流体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流体滑环的两个滑环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和车架。作为优选的,所述轮毂内还设有呈圆盘形结构的第二流体腔,所述第二流体腔的内侧壁上具有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缸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流体腔的端部通过第二流体滑环连通于所述流体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流体滑环的两个滑环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和车架。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其轮毂上环绕的设有多个取能装置,取能装置的活塞内置在缸腔内,且活塞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轮胎的内壁,当轮胎被压缩时,轮胎内壁和轮毂的外周面间距减小,轮胎迫使活塞在缸腔内运动,缸腔内的流体被活塞推动并通过第一单向阀流入流体驱动装置,流体驱动装置在流体的推动下将流体的流动动能转化为机械旋转能,进而完成能量的转化回收,而当轮胎未被压缩时,轮胎内壁和轮毂的外周面间距复原,流体驱动装置排出的流体最终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入缸腔内,以待下一次的能量回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外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外部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取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传导部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轮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的多个缸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轮毂;11、第一流体腔;111、第一通孔;112、第一流体滑环;12、第二流体腔;121、第二通孔;122、第二流体滑环;2、轮胎;21、传导部;211、小端;212、大端;3、取能装置;31、活塞;32、缸腔;321、第一单向阀;322、第二单向阀;33、传动杆;331、连接板;34、弹性件;35、第一腔体;351、进气口;352、排气口;353、第三单向阀;354、第四单向阀;36、第二腔体;4、集气腔;41、补气管;5、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5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包括轮毂1、安装在轮毂1外圆周的轮胎2、流体驱动装置(未图示)以及多个取能装置3,其中,多个取能装置3环绕地设置在轮毂1上。取能装置3包括传动杆33、弹性件34、活塞31和活动地套设于活塞31的缸腔32,缸腔32固定连接于轮毂1,活塞31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轮胎2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缸腔32为圆柱体结构,缸腔32的轴线垂直于轮毂1的轴线布置,传动杆33的一端活动地穿入缸腔32内并连接于活塞31的一端,传动杆33的另一端抵接于轮胎2的内壁,其中,传动杆33抵接于轮胎2内壁的一端上还设有连接板331,如图4,连接板331的一个侧面和轮胎2的内壁贴合(即面接触),连接板331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连接于传动杆33的端部,使得传动杆33于轮胎2内壁的接触面增大。弹性件34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33,另一端连接于缸腔32,弹性件34的弹力迫使传动杆33从缸腔32内伸出,在轮胎2未被外力压缩时,弹性件34可将活塞31和传动杆33复位,以待下一次能量回收。结合图6和图7,流体驱动装置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单向阀321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缸腔32,流体驱动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单向阀322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缸腔32,第一单向阀321可防止流体驱动装置的进口端处的流体逆流至缸腔32,第二单向阀322可防止缸腔32内的流体逆流至流体驱动装置的出口端,以此限制流体的流向。具体地,如图6所示,轮胎2内的底壁上环绕地设有一圈传导部21,活塞31直接或间接地抵接于传导部21上,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33的一端连接于活塞31,另一端抵接在传导部21上。从轮胎2的截面上看,轮胎2的轮廓为U形结构,传导部21的轮廓为梯形结构,其中,该梯形结构的大端212连接在轮胎2内的底壁上,该梯形结构的小端211和传动杆33的一端相互抵接。传导部21不仅能将轮胎2压缩时的动力传递至传动杆33,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轮胎2的底壁厚度,使得轮胎2不易被刺穿,同时,截面呈梯形结构的传导部21还能抑制轮胎2在轮胎2轴向上的形变(在车辆转弯时一般会产生此类形变),以此抑制轮胎2的发热。因此,可知,当轮胎2受到外力压缩时,轮胎2内壁和轮毂1的外周面间距缩小,轮胎2内壁压迫传动杆33并迫使活塞31在缸腔32内运动挤压缸腔32内的流体,活塞31推动缸腔32内的流体由第一单向阀321流入流体驱动装置的进口端,流体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包括轮毂以及安装在所述轮毂外圆周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驱动装置以及多个取能装置;所述取能装置包括活塞和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活塞的缸腔,所述缸腔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所述活塞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轮胎的内壁;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单向阀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所述缸腔,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单向阀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所述缸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包括轮毂以及安装在所述轮毂外圆周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驱动装置以及多个取能装置;所述取能装置包括活塞和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活塞的缸腔,所述缸腔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所述活塞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轮胎的内壁;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单向阀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所述缸腔,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单向阀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于所述缸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取能装置具有多个所述活塞,所述缸腔的数量和活塞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所述取能装置中的多个所述活塞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内的底壁上环绕地设有一圈传导部,所述活塞直接或间接地抵接于所述传导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装置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活动地穿入所述缸腔并连接于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轮胎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缸腔,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迫使所述传动杆从所述缸腔内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河李汯锜甄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