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1266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I或III所示。该类新化合物对多种指示菌中的两株或两株以上均展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MIC值介于3.0‑12.5µg/mL,可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菌的临床应用潜力。

Diphenolic acid derivatives from endophytic fungi of sandalwood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phenolic acid compound derived from endophytic fungi of sandalwoo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The structural formulas of the diphenolic acid compounds are shown in formulas I, II or III. The new compounds exhibited goo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two or more strains of various indicator bacteria. The MIC value is between 3.0_12.5 g/mL,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pare antibiotics. Therefore, the diphenolic acid compoun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potential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合物
,更具体地,涉及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以及越来越多病原菌对许多现有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需要我们不断探寻更加优良的抗菌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主要有八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虽然这八类抗菌药都有一定的临床抗菌效果,但长期使用很多已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如神经系统损害、肝脏损伤、肾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消化道反应、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过敏反应等。为解决药物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及相关新颖骨架类型的药物成为抗菌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檀香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目前研究发现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内生真菌代谢关系密切,如多种内生真菌参与紫杉醇的合成。为此,从檀香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可能发现抗菌的有效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I或III所示: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所述的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是从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所述Fusariumsp.菌株于2018年1月2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18。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接入种子培养基,得到种子培养液;S2.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S3.将发酵产物过滤得到菌体,菌体纯化,浓缩,萃取,再经过层析分离洗脱得到所述的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地,S1中所述种子培养液的组成按重量比为:葡萄糖0.3%,酵母提取物0.1%,蛋白胨0.1%~0.5%,琼脂1.5%~2.5%,氯化钠1.5%~4%,水93~98%。进一步地,S2中培养的条件为在转速150~200rpm,28~35℃下培养4~8天。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基为固体大米发酵培养基,固体大米发酵培养基为大米与水按照1:1的质量比混合。进一步地,S2中培养后静置,所述静置的条件为25~35℃静置1个月。进一步地,浓缩后得到浸膏,浸膏用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粗提物,将乙酸乙酯粗提物用硅胶正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收集10%~60%乙酸乙酯/石油醚部分,再采用柱层析分离,即得到式I、II和III所示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同时保护所述的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抑菌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是在制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或沙门氏菌中的一种或多种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类全新的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该类新化合物对指示菌中的两株或两株以上展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MIC值介于3.0-12.5μg/mL,可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具有抗菌的临床应用潜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实施例1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是从檀香内生真菌镰孢属真菌Fusariumsp.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是从檀香植物Santalumalbum的心材中分离得到。所述檀香真菌Fusariumsp.保藏在于2018年1月26日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18,分类命名为Fusariumsp.。保藏单位的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S1.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的种子液培养:将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接入种子培养基,在摇床转速180rpm下,30℃培养6天,得到种子培养液;种子培养基组成按重量比为:葡萄糖0.3%,酵母提取物0.1%,蛋白胨0.5%,琼脂2.5%,氯化钠3%,水98%。S2.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的发酵培养:利用固体大米发酵培养基(大米:自来水=1:1),将种子培养液中的菌株转接入发酵培养基中,于室温30℃静置1个月;S3.将上述培养好的菌体用甲醇提取3次,浓缩提取液,将获得的浓缩浸膏用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粗提物。将乙酸乙酯粗提物用硅胶正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收集10%~60%乙酸乙酯/石油醚部分,再以硅胶、凝胶、C-18反相等柱层析分离技术,即得到化合物I、II和III。实施例2(化合物结构表征)对新化合物I、II和III进行结构测试解析,得到以下实验数据:新化合物I:C18H17NO6,HRESI-MS:342.0989[M-H]-(计算值342.0983);新化合物II:C19H17NO7,HRESI-MS:370.0931[M-H]-(计算值370.0932);新化合物III:C16H12O5,HRESI:285.0751[M+H]+(计算值285.0758)。化合物I、II和III的NMR数据见表1。表1化合物I、II和III的NMR数据(400MHz/100MHz,ppm)a信号重叠根据上述数据结果,确认化合物I、II和III的结构式如下:实施例3化合物I、II和III抑菌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为测试细菌,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1.菌悬液制备将指示菌株在LB平板活化,挑取一环新鲜斜面菌体于灭菌LB肉汤培养液中,37℃下120rpm/min振荡培养,过夜。加入无菌水,制成浓度约为1×106/mL的菌液。2.抑菌试验采用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在平板上加入200μL细菌悬液并涂布均匀。先用无菌镊子夹取无菌滤纸片贴于细菌营养平板上,并轻轻按压使充分接触。待测样品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接着取样品溶液15μL滴加到直径6mm的滤纸片上。每个平板5片,每处理重复3次。以相同剂量的环丙沙星作为阳性对照,DMSO作为阴性对照。各处理组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用游标卡尺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求平均值。结果见表2。3.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2倍稀释法,从质量浓度100μg/mL开始依次浓度减半,浓度梯度依次为100,50,25,12.5,6.25,3.12,1.56,0.78μg/mL。按照前述的抑菌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 I 、II 或 III 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I或III所示:。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苯酚酸类化合物是从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所述Fusariumsp.菌株于2018年1月2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檀香内生真菌Fusariumsp.YD-2接入种子培养基,得到种子培养液;S2.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S3.将发酵产物过滤得到菌体,菌体纯化,浓缩,萃取,再经过层析分离洗脱得到所述的檀香内生真菌来源的二苯酚酸类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种子培养液的组成按重量比为:葡萄糖0.3%,酵母提取物0.1%,蛋白胨0.1%~0.5%,琼脂1.5%~2.5%,氯化钠1.5%~4%,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冲刘红菊刘威杨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