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80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包括下抱箍和上抱箍,下抱箍上端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桩;下抱箍包括一个圆弧段和两个直段,两个直段上均设有通孔,圆弧段外环面上在与两个直段的交界处均一体设有第一固定块,上抱箍外环面的两端均一体设有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分别贯穿两个通孔后再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连接,上抱箍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桩。本抗震支架抱箍结构简单、合理,由于通过第一连接桩连接竖直方向上的支架,第二连接桩连接横斜方向上的支架,第一螺栓连接纵斜方向上的支架,使得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架抱箍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
,具体为一种抗震支架抱箍。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的管道铺设时,一般实现制作至少两个分别垂直于楼板的竖向支架对管道起到主要支撑作用。为了达到抗震的效果,还需要在竖向支架的旁边安装一根横斜向支架和一根纵斜向支架进行加固,起到抗震效果。现有技术中,竖向支架、横斜向支架和纵斜向支架的一端与楼板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管道连接在一起,从而确保管道在竖直方向上、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不发生晃动,起到抗震的效果。但是,竖向支架、横斜向支架和纵斜向支架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需要分别使用抱箍来进行固定,既增加了管道的固定难度,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抗震支架抱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支架抱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竖向支架、横斜向支架和纵斜向支架的一端与楼板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管道连接在一起,从而确保管道在竖直方向上、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不发生晃动,起到抗震的效果。但是,竖向支架、横斜向支架和纵斜向支架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需要分别使用抱箍来进行固定,既增加了管道的固定难度,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其增强了该抗震支架抱箍的耐候性、防锈性和防腐性,延长了该抗震支架抱箍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环状的上抱箍和U形状的下抱箍,所述下抱箍上端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桩;所述下抱箍包括一个圆弧段和两个直段,两个所述直段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圆弧段外环面上在与两个所述直段的交界处均一体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上抱箍外环面的两端均一体设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孔后再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上抱箍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抗震支架抱箍结构简单、合理,由于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桩连接竖直方向上的支架,所述的圆弧段和上抱箍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固定形成夹持管道的区域,所述第二连接桩用于连接横斜向的支架,所述第一螺栓也用于连接纵斜向的支架,使得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下抱箍上端铰接有连接板是指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于两个所述直段的上端。它们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螺栓连接的优点是在所述下抱箍未与管道连接前,可以使所述连接板偏向一些,方便将所述上抱箍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圆弧段配合;另外在后续更换管道时,也可以拧开所述第二螺栓,卸下所述下抱箍,方便进行更换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桩为两个片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桩上设有第一连接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桩与竖直方向的支架进行连接,起到承力作用;所述第一连接桩为两个片状结构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一连接桩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强度,增加其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所述第一连接桩上设有的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桩为向所述上抱箍的轴向倾斜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桩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桩用于连接横斜方向上的支架,防止管道沿其轴向方向上晃动,起到抗震效果;所述第二连接桩为向所述上抱箍的轴向倾斜的结构,避免了在安装固定时与所述上抱箍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发生干扰,影响操作;所述第二连接桩上设有的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的上抱箍、圆弧段的内环面上均设有耐磨防滑垫。所述耐磨防滑垫增加了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与管道的摩擦力,避免该抗震支架抱箍与管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增加其抗震效果。优选的,包括基体层、耐候性层、防锈层和防腐层,所述的耐候性层、防锈层和防腐层依次从内向外涂覆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基体层构成该抗震支架抱箍的基本材料,所述的耐候性层、防锈层和防腐层得以增强该抗震支架抱箍的耐候性、防锈性和防腐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抗震支架抱箍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抗震支架抱箍的涂层分布示意图。图中:1抗震支架抱箍、11基体层、12耐候性层、13防锈层、14防腐性、2上抱箍、21第二固定块、22第二连接桩、221第二连接孔、3下抱箍、31圆弧段、32直段、321通孔、33第一固定板、4连接板、41第一连接桩、411第一连接孔、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照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抗震支架抱箍1包括半圆环状的上抱箍2和U形状的下抱箍3,所述下抱箍3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板4(附图中,所述连接板4的形状为U形,不局限为此形状,也可以是半圆形、方形等形状),所述连接板4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桩41;所述下抱箍3包括一个圆弧段31和两个直段32,两个所述直段32上均设有通孔321,所述圆弧段31外环面上在与两个所述直段32的交界处均一体设有第一固定块33,所述上抱箍2外环面的两端均一体设有第二固定块21,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21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孔321后再通过第一螺栓5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固定块33连接,所述上抱箍2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桩22。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螺栓5将所述第一固定块3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21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圆弧段31和所述上抱箍3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管道的区域,得以对管道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桩41用于连接竖直方向上的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桩22用于连接横斜方向上的支架,所述第一螺栓5也用于连接纵斜方向上的支架,对这三个方向进行固定,防止管道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发生晃动,起到抗震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竖直方向的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桩41连接,使所述下抱箍3偏转合适角度(所述下抱箍3和所述连接板4之间为铰接,可以发生转动),穿上管道和所述上抱箍2;然后通过所述第一螺栓5固定所述的上、下抱箍固定在一起,同时所述第一螺栓5也用于连接纵斜方向上的支架,最后再将横斜方向上的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桩22进行连接。实施例中,所述下抱箍3上端铰接有连接板4是指所述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螺栓6连接于两个所述直段32的上端。所述第二螺栓6可以通过调节拧紧程度来调节所述下抱箍3铰接于所述连接板4的活动程度(即发生转动的灵敏程度);另外在后续更换管道时,也可以拧开所述第二螺栓6,卸下所述下抱箍3,方便进行更换管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桩41为两个片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桩4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4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桩41与竖直方向的支架进行连接,起到承力作用;所述第一连接桩41为两个片状结构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一连接桩41与所述连接板4之间的强度,增加其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所述第一连接桩41上设有的第一连接孔411用于连接固定。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桩22为向所述上抱箍2的轴向倾斜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桩2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21。所述第二连接桩22用于连接横斜方向上的支架,防止管道沿其轴向方向上晃动,起到抗震效果;所述第二连接桩22为向所述上抱箍2的轴向倾斜的结构,避免了在安装固定时与所述上抱箍2和所述连接板4之间发生干扰,影响操作;所述第二连接桩22上设有的第二连接孔221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环状的上抱箍(2)和U形状的下抱箍(3),所述下抱箍(3)上端铰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桩(41);所述下抱箍(3)包括一个圆弧段(31)和两个直段(32),两个所述直段(32)上均设有通孔(321),所述圆弧段(31)外环面上在与两个所述直段(32)的交界处均一体设有第一固定块(33),所述上抱箍(2)外环面的两端均一体设有第二固定块(21),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21)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孔(321)后再通过第一螺栓(5)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固定块(33)连接,所述上抱箍(2)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桩(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环状的上抱箍(2)和U形状的下抱箍(3),所述下抱箍(3)上端铰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桩(41);所述下抱箍(3)包括一个圆弧段(31)和两个直段(32),两个所述直段(32)上均设有通孔(321),所述圆弧段(31)外环面上在与两个所述直段(32)的交界处均一体设有第一固定块(33),所述上抱箍(2)外环面的两端均一体设有第二固定块(21),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21)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孔(321)后再通过第一螺栓(5)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固定块(33)连接,所述上抱箍(2)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桩(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抱箍(3)上端铰接有连接板(4)是指所述连接板(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元锋史亮冯宗平黄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固力特力抗震支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