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198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所述天窗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密封件,以及与所述框架配合的导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排水槽和出水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排水流道,其中,所述密封件布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导轨的连接处,并形成积水暂存区,通过引导部件将存积于所述积水暂存区内的流水引导至所述导轨的排水流道。采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由于将框架最低点的积水位置更改为由密封件限定的积水暂存区,并经由引导部件将积水暂存区内的流水引导至导轨的排水流道,有效避免了流水聚集或从框架和导轨的连接处渗漏进车厢内部,更好地提高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在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为提高车辆行驶舒适性,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有天窗。天窗总成要求天窗玻璃与车身顶盖之间间隙配合良好,不能漏水。因此,车辆天窗通常设置有排水系统,用于将从车顶与车辆天窗玻璃接缝处渗漏的水加以汇集并引导排出车体,防止水滞流或渗漏进车厢内,影响乘车和驾驶舒适性。天窗总成主要包括基本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框架、后框架和设置于两者之间分别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左导轨、右导轨,其中前框架和后框架分别设有流水槽和出水口,水进入天窗后,流入流水槽中再经由出水口排出。当车辆上下坡或者行驶在较差路况时,水不能完全流入流水槽或者流水槽中的积水无法完全从某个出水口排出,则经由导轨引导流向车辆的前框架或后框架再由另外的出水口排出。图1至图4示出了一种现有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作为示例,仅示出部分后框架1和相应的排水系统。密封件2设置于后框架1上用以密封后框架1和导轨3之间的间隙。所示出的排水系统通常包括设置在后框架1上的排水槽和后排水口4。已经意识到的是,虽然框架的排水槽和导轨侧壁具有一定的高度以避免流水溢出,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漏水风险。例如,以1.0~1.5L/min的流水量测试排水系统,如果天窗总成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车辆的纵向)倾斜±17°并且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倾斜±8°,仍会存在积水从后框架1和导轨3的接缝处渗漏的风险,如图3和图4中箭头所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有效防止流水聚集或渗漏进车厢内部,即使是在车辆颠簸倾斜时也能够将流水良好地引导至导轨的排水流道中,避免积水从框架和导轨的接缝处渗漏。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所述天窗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密封件,以及与所述框架配合的导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排水槽和出水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排水流道,其中,所述密封件布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导轨的连接处,并形成积水暂存区,通过引导部件将存积于所述积水暂存区内的流水引导至所述导轨的排水流道。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优选形式。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密封件被构造为大致U形,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U形底部,并在U形内部形成所述积水暂存区。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密封件的U形底部与所述框架和所述导轨的连接处相距30~100mm。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密封件的U形底部与所述框架和所述导轨的连接处相距50~80mm。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引导部件被设置为沿所述导轨的排水流道排布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积水暂存区连通。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开口具有从其边缘朝向所述积水暂存区延伸的引导边缘。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开口具有从其部分边缘朝向所述积水暂存区延伸的引导边缘。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由于将框架最低点的积水位置更改为由密封件限定的积水暂存区,并经由引导部件将积水暂存区内的流水引导至导轨的排水流道,有效避免了流水聚集或从框架和导轨的连接处渗漏进车厢内部,更好地提高驾驶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结构简单,对车辆天窗总成的结构变化不大,应用广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部分示意图,示出了框架和其上的密封件;图2是现有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导轨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示意图;图4与图3类似,从不同角度示出了现有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部分示意图,示出了框架和其上的密封件;图6与图5类似,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导轨的示意图;图8与图7类似,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导轨;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排水槽和出水口,在该实施方式中,仍以后框架10作为示例。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同样能应用在车辆的前框架上。在后框架10上设置有密封件20,用于在将图7和图8所示的框架30配合至后框架10上时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件20布置于后框架10和导轨30的连接处,并被构造为呈大致U形,具有朝向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U形底部,从而在U形内部形成积水暂存区50。通过这种方式,未能从排水槽和出水口排出的流水流经导轨和框架的接缝时,由于密封件的存在不会在车辆上下坡或者发生颠簸时发生渗漏或溢出,而是会汇聚于积水暂存区50内。考虑到极端天气情况下的流水量,可将密封件20的U形底部设置为与框架和导轨的连接处相距30~100mm,优选为50~80mm。为了将积存在积水暂存区50内的水排出,本专利技术有利地设置引导部件,用于将积水暂存区50内的水引导至导轨30的排水流道中。如图7和图8所示的,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被设置为沿导轨30的排水流道排布的至少一个开口,图中示例性示出一个开口31,该开口31与积水暂存区50连通。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积水暂存区50内的水能够通过开口31流至导轨30上方的排水流道中,并沿着排水流道流向另外的出水口从而排出车辆之外。有利地,还可在开口31上形成从其边缘朝向积水暂存区50延伸的引导边缘32,用以起到辅助导流的作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导边缘32可沿开口31的整个边缘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导边缘32可仅沿开口31的部分边缘设置。优选地,沿开口31的部分边缘设置的引导边缘32邻近后框架10和导轨30的连接处,如图7和图8所示的。在将导轨30安装配合到后框架10上之后,如图9中箭头所示,即使流水流经后框架10和导轨30的连接处产生分流,一部分沿着导轨30的排水流道继续流动,另一部分流动至排水槽的水能够在后框架10和导轨30的接缝处渗入积水暂存区内,进而通过导轨30上的开口31引导进入导轨30的排水流道汇流。这样,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有效避免了流水从框架和导轨的连接处泄露。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涉及天窗总成的后框架,尤其是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后框架。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可以应用于右后框架以及前框架,并且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天窗系统,只要该天窗系统包括具有框架和导轨的排水装置。以上已揭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所述天窗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密封件,以及与所述框架配合的导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排水槽和出水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排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布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导轨的连接处,并形成积水暂存区,通过引导部件将存积于所述积水暂存区内的流水引导至所述导轨的排水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所述天窗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密封件,以及与所述框架配合的导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排水槽和出水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排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布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导轨的连接处,并形成积水暂存区,通过引导部件将存积于所述积水暂存区内的流水引导至所述导轨的排水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被构造为大致U形,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U形底部,并在U形内部形成所述积水暂存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天窗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良勤周雄郁雷
申请(专利权)人: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