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159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1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发动机舱内的两个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分别安装于折弯式的左、右灭火器支架上,所述左、右灭火器支架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两侧,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共孔安装;所述灭火装置通过其端部接头连接有布置于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的过渡线,所述过渡线通过信号传递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发动机舱内部原本狭窄的空间,采取异型支架固定灭火器本体,并与原有的散热器水箱安装支架共孔连接,提高发动机舱内部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装强度以及瓶体安全性的同时,也不会对整车其余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提高了安装、维修及更换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越野车发动机舱的灭火装置,属于汽车安全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逐渐的普及,车辆火险情况不断发生。按照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及GB34655《客车灭火装备配置要求》的要求,发动机舱作为汽车动力总成的核心区域,是发生火灾的重点部位,必须配备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然而,由于发动机舱内部空间较小且管束部件种类繁多、布置较为复杂,灭火装置的安装方式较为困难。专利号为2017200973950的技术专利虽然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舱的灭火装置,但其仅针对大型工程机械车辆,对于轻型客车或越野车等发动机舱空间较小的车辆而言仍然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能够直接利用发动机舱现有空间的灭火装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发动机舱内的两个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分别安装于折弯式的左、右灭火器支架上,所述左、右灭火器支架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两侧,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共孔安装;所述灭火装置通过其端部接头连接有布置于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的过渡线,所述过渡线通过信号传递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通讯连接。本技术采用对称式结构,利用了发动机舱内部原本狭窄的空间,采取异型支架固定灭火器本体,并与原有的散热器水箱安装支架共孔连接,提高发动机舱内部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装强度以及瓶体安全性的同时,也不会对整车其余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提高了安装、维修及更换的可操作性。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灭火器支架固定安装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左侧,由第一左侧支架板与第二左侧支架板垂直布置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二左侧支架板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一块与其相互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下方具有用以容纳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固定螺栓的开槽;所述第一左侧支架板的背侧贴合于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且第一左侧支架板上的安装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的安装孔位置相吻合,通过同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支架板沿长边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左侧灭火装置的固定件。所述第一、二左侧支架板均为矩形,所述第二左侧支架板的长边大于第一左侧支架板,宽边小于第一左侧支架板。进一步的,所述右灭火器支架固定安装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右侧,由第一、二、三右侧支架板依次连接构成两段折弯式结构;所述第一、二右侧支架板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块与其相互垂直的加强板,所述第一、二、三右侧支架板的连接处下端具有用以容纳散热器右侧的空滤本体的缺口;所述第一右侧支架板的背侧贴合于散热器水箱支架右侧,且第一右侧支架板上的安装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右侧的安装孔位置相吻合,通过同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右侧支架板沿长边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右侧灭火装置的固定件。进一步的,所述灭火装置的喷孔正对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通过前述的灭火装置安装支架可以使灭火器刚好避开了与空滤以及汽车前围的干涉,使灭火器本体上的喷孔也正对发动机舱内部易燃部位。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为增压器及发电机周围,区域范围按照增压器、发电机、高压燃油泵及油管和排气管依次排序。进一步的,所述灭火装置为采用触发时通过灭火装置本体上小孔喷射干粉为喷射方式的悬挂式灭火器。与市场上常见的双喷头管网式利用D型胶管上小孔往外喷射灭火器粉末相比,此方案中喷口在灭火器瓶体上更加直接有效,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线由声光反馈线与电启动线连接构成,并与汽车前线束相连,通过汽车主线束与前线束的信号传递以接收驾驶室的主动启动信号。所述灭火装置或通过电源线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启动开关相连接。因此,所述灭火装置具有自动启动及手动启动两种模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针对现有发动机舱空间较小的轻型车辆,利用了发动机舱内部原本狭窄的空间,避免了管线干涉问题,采取异型支架固定灭火器本体,并与原有的散热器水箱安装支架共孔连接,提高发动机舱内部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装强度以及瓶体安全性的同时,也不会对整车其余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提高了安装、维修及更换的可操作性。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布局合理且制作成本低,适于批量生产,能够满足需要开展此项工作的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灭火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灭火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声光反馈线,2-电启动线,3-前线束,4-驾驶室内启动开关,5-热敏线,6-散热器总成,7-灭火器,8-灭火器右支架,9-灭火器左支架,10-散热器水箱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于发动机舱内的两个灭火装置,并分别安装于折弯式的左、右灭火器支架上,且左、右灭火器支架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两侧,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共孔安装。根据不同的车辆,灭火器安装支架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空间进行相应调整,本技术仅给出一种实施例。其中,左灭火器支架固定安装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左侧,由第一左侧支架板与第二左侧支架板垂直布置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二左侧支架板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一块与其相互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下方具有用以容纳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固定螺栓的开槽;所述第一左侧支架板的背侧贴合于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且第一左侧支架板上的安装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的安装孔位置相吻合,通过同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支架板沿长边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左侧灭火装置的固定件。所述第一、二左侧支架板均为矩形,所述第二左侧支架板的长边大于第一左侧支架板,宽边小于第一左侧支架板。而右灭火器支架固定安装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右侧,由第一、二、三右侧支架板依次连接构成两段折弯式结构;所述第一、二右侧支架板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块与其相互垂直的加强板,所述第一、二、三右侧支架板的连接处下端具有用以容纳散热器右侧的空滤本体的缺口;所述第一右侧支架板的背侧贴合于散热器水箱支架右侧,且第一右侧支架板上的安装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右侧的安装孔位置相吻合,通过同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右侧支架板沿长边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右侧灭火装置的固定件。由于灭火器安装支架采用异形结构,可以使灭火器刚好避开了与空滤以及汽车前围的干涉,同时可以使固定于灭火器安装支架上的灭火器瓶身上的喷孔也正对发动机舱内部易燃部位。同时,在驾驶室内还设置有启动开关,通过电源线与灭火装置相连接。工作时,将热敏线安装于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包括增压器及发电机周围,区域范围按照增压器、发电机、高压燃油泵及油管和排气管依次排序。当热敏线周围温度高于触发温度时,发生自燃,并传递信号给灭火器,通过由声光反馈线与电启动线连接组成的过渡线束与汽车前线束相连,并通过汽车主线束与前线束的信号传递以接收驾驶室的主动启动信号,触发灭火装置自动启动。当自启动功能出现故障或失效时,驾驶者观察到发动机舱异常时,按下驾驶室内的启动开关,接通电源,人工操控灭火装置启动。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发动机舱内的两个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分别安装于折弯式的左、右灭火器支架上,所述左、右灭火器支架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两侧,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共孔安装;所述灭火装置通过其端部接头连接有布置于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的过渡线,所述过渡线通过信号传递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发动机舱内的两个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分别安装于折弯式的左、右灭火器支架上,所述左、右灭火器支架分别固定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两侧,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共孔安装;所述灭火装置通过其端部接头连接有布置于发动机舱内部具有火隐患处的过渡线,所述过渡线通过信号传递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灭火器支架固定安装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左侧,由第一左侧支架板与第二左侧支架板垂直布置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二左侧支架板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一块与其相互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下方具有用以容纳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固定螺栓的开槽;所述第一左侧支架板的背侧贴合于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且第一左侧支架板上的安装孔与散热器水箱支架左侧的安装孔位置相吻合,通过同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支架板沿长边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左侧灭火装置的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左侧支架板均为矩形,所述第二左侧支架板的长边大于第一左侧支架板,宽边小于第一左侧支架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灭火器支架固定安装于散热器水箱支架的右侧,由第一、二、三右侧支架板依次连接构成两段折弯式结构;所述第一、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沈陈越荆堤刘后明刘步杰丁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