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51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膜,混合粉的石墨与其它组分的混合时,将石墨的添加量控制在总量的2.5‑5%,有利于提高发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粘结剂是聚酰亚胺树脂,其与导电粉、玻璃纤维布结合性高,经以上说明的工艺流程制作能够使上述的材料完全结合在一体,产品经长期反复使用时导电粉无脱落、功率稳定、经过放大镜放大观察没有出现裂纹现象,发热材料与绝缘保护层间有良好的粘结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发热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美发器具用发热膜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发热膜。
技术介绍
烫发等美发器具上的,更详细说明的话是关于用发热膜精准控制温度的AC美发器具上的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通过AC电源开机的美发器具,是绝缘膜和发热电阻组成的,绝缘膜的正面或者后面中最少有一面真空蒸发了金属薄膜和包金属薄膜的绝缘膜构成的。但是传统的电发热材料(一般如金属材料)电热转换效率低,一般为70%左右,但是面状导电体解决了电热转换效率低下的情况,面状导电体的使用寿命是线状金属丝导电体的5-10倍,而且同等制热效果比金属丝节能至少30%。采用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材料,耐热性不高,因而受热时易软化,强度低;导电介质中无有效的阻燃成分,使用安全性低;发热材料外使用的PE与PET层作为保护绝缘层,与发热体间无粘接作用。电发热膜已经成为电发热材料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20-40%:60-80%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所述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乙酸正丁酯、丙二醇正丙醚、松油醇、混二酸二甲酯、二甲苯、聚酰胺脂和聚酰亚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物,其按质量配比是1:2:1:4:2:3:4:2,所述玻璃纤维布中的物质组分为:芳香族聚酯多元醇100份、碳纳米管50-100份、阻燃剂40-80份、硅烷偶联剂1-5份、增塑剂5-20份以及催化剂0.5-2份。优选的,所述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按质量比5:2:1:2:0.5组成。优选的,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和玻璃纤维布依次层叠并经过热压成型,所述发热膜之间固定有作为电极的导电银浆和导电铜箔。优选的,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粘度达到2000-10000Pa.s。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膜,混合粉的石墨与其它组分的混合时,将石墨的添加量控制在总量的2.5-5%,有利于提高发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具体可使发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高达80%;粘结剂是聚酰亚胺树脂,其与导电粉、玻璃纤维布结合性高,经以上说明的工艺流程制作能够使上述的材料完全结合在一体,产品经长期反复使用时导电粉无脱落、功率稳定、经过放大镜放大观察没有出现裂纹现象,发热材料与绝缘保护层间有良好的粘结作用,且高分子复合电热膜满足UL94V-0级无卤阻燃效果,从而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20%:60%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所述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乙酸正丁酯、丙二醇正丙醚、松油醇、混二酸二甲酯、二甲苯、聚酰胺脂和聚酰亚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物,其按质量配比是1:2:1:4:2:3:4:2,所述玻璃纤维布中的物质组分为:芳香族聚酯多元醇100份、碳纳米管50份、阻燃剂40份、硅烷偶联剂3份、增塑剂5份以及催化剂1份。所述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按质量比5:2:1:2:0.5组成。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和玻璃纤维布依次层叠并经过热压成型,所述发热膜之间固定有作为电极的导电银浆和导电铜箔。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粘度达到2000Pa.s。实施例2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40%:80%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所述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乙酸正丁酯、丙二醇正丙醚、松油醇、混二酸二甲酯、二甲苯、聚酰胺脂和聚酰亚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物,其按质量配比是1:2:1:4:2:3:4:2,所述玻璃纤维布中的物质组分为:芳香族聚酯多元醇100份、碳纳米管100份、阻燃剂40份、硅烷偶联剂5份、增塑剂20份以及催化剂2份。所述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按质量比5:2:1:2:0.5组成。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和玻璃纤维布依次层叠并经过热压成型,所述发热膜之间固定有作为电极的导电银浆和导电铜箔。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粘度达到8000Pa.s。实施例3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30%:70%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所述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乙酸正丁酯、丙二醇正丙醚、松油醇、混二酸二甲酯、二甲苯、聚酰胺脂和聚酰亚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物,其按质量配比是1:2:1:4:2:3:4:2,所述玻璃纤维布中的物质组分为:芳香族聚酯多元醇100份、碳纳米管50份、阻燃剂60份、硅烷偶联剂5份、增塑剂15份以及催化剂2份。所述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按质量比5:2:1:2:0.5组成。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和玻璃纤维布依次层叠并经过热压成型,所述发热膜之间固定有作为电极的导电银浆和导电铜箔。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粘度达到5000Pa.s。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发热膜,混合粉的石墨与其它组分的混合时,将石墨的添加量控制在总量的2.5-5%,有利于提高发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具体可使发热膜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高达80%;粘结剂是聚酰亚胺树脂,其与导电粉、玻璃纤维布结合性高,经以上说明的工艺流程制作能够使上述的材料完全结合在一体,产品经长期反复使用时导电粉无脱落、功率稳定、经过放大镜放大观察没有出现裂纹现象,发热材料与绝缘保护层间有良好的粘结作用,且高分子复合电热膜满足UL94V-0级无卤阻燃效果,从而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20‑40%:60‑80%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所述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乙酸正丁酯、丙二醇正丙醚、松油醇、混二酸二甲酯、二甲苯、聚酰胺脂和聚酰亚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物,其按质量配比是1:2:1:4:2:3:4:2,所述玻璃纤维布中的物质组分为:芳香族聚酯多元醇100份、碳纳米管50‑100份、阻燃剂40‑80份、硅烷偶联剂1‑5份、增塑剂5‑20份以及催化剂0.5‑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发热膜,包括电发热膜桨料和溶剂,还有承载所述电发热膜桨料的玻璃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膜桨料包括按质量百分比20-40%:60-80%混合在一起的胶粘剂和混合粉,所述胶粘剂为聚酰亚胺树脂,所述混合粉由50nm粒径以内的石墨、炭黑、银、氧化锌和稀土材料组成,所述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乙酸正丁酯、丙二醇正丙醚、松油醇、混二酸二甲酯、二甲苯、聚酰胺脂和聚酰亚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物,其按质量配比是1:2:1:4:2:3:4:2,所述玻璃纤维布中的物质组分为:芳香族聚酯多元醇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益高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