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37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器件设置区、第一非显示区和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围绕器件设置区设置,显示区围绕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第一数据线包括常规部和连接部,常规部位于显示区,连接部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且绕开器件设置区设置;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部、源极和漏极,源极、漏极、第二数据线和常规部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一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一层屏蔽层,至少一层屏蔽层和连接部异层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因耦合引起的mura,增加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需要为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预留安装区域,这些安装区域通常设置在显示设备的显示区顶部位置,原先经过安装区域的信号走线需要绕开该安装区域排布,从而使得安装区域及其与显示区之间用于信号走线排布的边框区域只能作为非显示区域,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为了增加屏占比,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缩小边框区域尺寸,但会使得边框区域内的信号走线过于密集,信号走线之间容易产生电容耦合,导致显示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mura。所说的mura是指显示设备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条纹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器件设置区、第一非显示区和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围绕器件设置区设置,显示区围绕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第一数据线包括常规部和连接部,常规部位于显示区、且和第二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部位于第一非显示区、且绕开器件设置区设置;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部、源极和漏极,源极、漏极、第二数据线和常规部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一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一层屏蔽层,至少一层屏蔽层和连接部异层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屏蔽层,且屏蔽层和连接部异层设置,减小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连接部之间产生的耦合作用,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因耦合引起的mura,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2、屏蔽层仅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不会影响显示区的功耗及显示效果;3、连接部在第一非显示区可以密集排布,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区的尺寸,增加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更易于实现全面屏设计;4、屏蔽层为至少一层,可以适应连接部的各种设置方式,使用范围广。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电场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M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沿D-D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中沿D-D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蔽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5中沿D-D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5中沿D-D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中沿C-C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2中沿C-C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2中沿C-C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2中沿C-C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2中沿C-C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请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器件设置区10、第一非显示区B1和显示区AA,第一非显示区B1围绕器件设置区10设置,显示区AA围绕第一非显示区B1设置;显示区AA包括多条数据线20、公共电极层30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11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其中,多条数据线2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2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22;第一数据线21包括常规部211和连接部212,常规部211位于显示区AA、且和第二数据线22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部21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且绕开器件设置区10设置;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T1、半导体部T2、源极T3和漏极T4,源极T3、漏极T4、第二数据线22和常规部211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一非显示区B1包括至少一层屏蔽层40,至少一层屏蔽层40和连接部212异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和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图中未示意出其他膜层结构,后续不再赘述。具体的,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时,器件设置区10可以用于放置并安装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器件设置区10在显示面板上的具体位置在满足上述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且该器件设置区10既可以是贯穿显示面板的通孔,也可以是不贯穿显示面板的盲孔,即在不影响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功能的情况下不挖除或者仅保留部分透明膜层。当然,本专利技术对通孔或盲孔的形状也不作具体限制。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本专利技术中的器件设置区10视为一圆形的通孔,后续不再赘述。当然,显示面板显示区AA的外围还可以设置第二非显示区B2,以设置外围电路等器件。由于显示区AA位于器件设置区10的外围,故原先经过器件设置区10的信号走线需要绕开该器件设置区10排布,从而使得器件设置区10及其与显示区AA之间的用于信号走线排布的区域只能作为非显示区域,也即第一非显示区B1。所说的信号走线包括但不限于扫描线、数据线、触控线等显示面板内用于传输信号的走线。为了提高屏占比,第一非显示区B1需要尽可能地窄,此时,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的连接部212呈密集排布的状态。显示面板的每个像素(未画出)通常至少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三个子像素为例,显示面板的显示过程即为三个子像素通过薄膜晶体管T控制充放电的过程。比如像素逐行显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依次充电,由于数据线20中的连接部21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绿色子像素在充电时,其所电连接的连接部212信号跳变,影响红色子像素的电压;而蓝色子像素充电时,其所电连接的连接部212信号跳变,并且同时影响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电压,从而使连接部212之间容易产生电容耦合,通过设置屏蔽层40使得连接部212在第一非显示区B1可以密集排布,且不会出现mura,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设置区、第一非显示区和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设置,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常规部和连接部,所述常规部位于所述显示区、且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且绕开所述器件设置区设置;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部、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所述漏极、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常规部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一层屏蔽层,所述至少一层屏蔽层和所述连接部异层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设置区、第一非显示区和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设置,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公共电极层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常规部和连接部,所述常规部位于所述显示区、且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且绕开所述器件设置区设置;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部、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所述漏极、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常规部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一层屏蔽层,所述至少一层屏蔽层和所述连接部异层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一个子环,所述子环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设置;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子环相交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至少两个子环,所述子环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子环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子环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间隙相交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器件设置区同侧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w;所述子环的宽度为p,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为w1;其中,w≤p<w+w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智蓝学新陈国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